APP下载

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2017-04-13彭鑫张华英段丹兰罗丹丹

当代医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开角视盘容积

彭鑫,张华英,段丹兰,罗丹丹

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彭鑫,张华英,段丹兰,罗丹丹

(都昌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西 九江 332600)

目的 探讨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视盘血流情况进行观察,采用OCT血管成像技术来对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进行测量,然后采用Pearson线性分析以上指标与患者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视野计检查,患者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为(-4.25±2.42)dB,经OCT检查,视盘面积为(2.50±0.43)mm2,盘沿面积为(1.42±0.44)mm2,平均杯盘比为(0.48±0.23),垂直杯盘比为(0.65±0.22),视杯容积为(0.37±0.20)mm2,视野平均缺损与盘沿面积为负相关,与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OCT在青光眼的检查中具有无创、简便等优势,可很好的观察其视盘血流情况,并通过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的定量分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指导。

OCT;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缺损;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视神经病变,导致这一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眼部发生病理性高眼压[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的优势,能够清晰的观察视盘、视网膜以及脉络膜等部位的血流情况。本文特以本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展开研究,对其施以OCT检查,并与常规视野计检查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收诊时间为2014年7月~2017年1月。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6岁,平均(47.1±10.2)岁。病例入选标准: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为初次诊断;均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病例排除标准:合并有角膜病、白内障以及其它眼底相关的血管疾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前房角狭窄者;矫正视力低于0.5者;屈光不正超过-6.0 D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光以及前房角镜等。采用740I视野计(由德国卡尔蔡司生产)对患者视野进行检查,记录视野缺损情况。采用由美国光视公司生产的RTVue100-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选择200×200视盘扫描模式,由程序自动识别视盘中心,采用以视盘为圆心的直径3.46 mm的环形扫描来对患者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进行测定,通过电脑分析所得结果,并记录各项参数。每项参数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 20.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对视野平均缺损度与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结果显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中,患者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为(-4.25±2.42)dB。

2.2 OCT检查结果 视盘面积为(2.50±0.43)mm2,盘沿面积为(1.42±0.44)mm2,平均杯盘比为(0.48±0.23),垂直杯盘比为(0.65±0.22),视杯容积为(0.37±0.20)mm2。

2.3 OCT检查和常规检查指标相关性分析 盘沿面积与视野平均缺损为负相关关系(r=-0.730,P<0.05),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与视野平均缺损均为正相关关系(r1=812,r2=0.693,r3=0.605,r4=0.709,P均<0.05)。

3 讨论

常规眼科检查中主要以患者眼压为青光眼的诊断依据,不过在临床上部分患者存在相似眼压水平和变化规律不同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此类患者的视神经损害的易感性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有学者指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制中,一方面是由于眼部存在病理性眼压升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神经血流灌注发生异常[2]。鉴于此,眼科医生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诊疗的时候,需要重视患者神经乳头血管功能的异常,通过对其眼部血流状态的观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促进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康复来说意义重大。

传统对视盘血管的检查中主要是通过血管荧光造影,该检查中会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引发全身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较大限制[3]。OCT血管成像技术主要是通过频域OCT上采用分光谱振幅去相关算法来对血管管腔内的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技术性处理,OCT信号可以在增强血流探测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眼球轴向运动对图像的影响。通过扫描之后得到的三维数据,结合血流信息分层进行相关处理,从而得到不同组织层面的血管腔最大流量的参数值。本次研究中,通过测量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来定量检测视网膜周围的视网膜血流情况。OCT在检测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反映毛细血管数据,并对其密度进行分象限观察[4]。有学者指出,视盘盘沿组织进行性不对称丧失是导致青光眼发生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视盘盘沿丢失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程度[5]。从本次结果可以看出,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与视野缺损具有相关性,其中盘沿面积为负相关,而其它几项均为正相关,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6]。由此可见,相应区域的视盘参数的变化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的发生和机构的变化存在一定联系,观察和分析各项视盘参数,能够实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的结构损害的评估和判断。

目前,在眼科检查中,对于青光眼的眼底检查已经得到了临床广泛重视,不过传统方法无法实现多次重复测量[7]。而OCT血管成像技术由于其无创性、精确性以及可重复性而在青光眼检查中更加优于传统检查方法[8]。除此之外,OCT血管成像技术还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够排除血管壁厚度不同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从而使测量获得的数据更加具有可信度。在临床检查中,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来评估视盘局部血流状态。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盘沿面积偏小,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偏大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发生更大视野损害。故而,采用O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视盘参数可以实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早期诊断,并评估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治疗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观察视盘血管功能的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OCT在青光眼的检查中具有无创、简便等优势,且可很好的观察其视盘血流情况,并通过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的定量分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向金明,郑琦,郑根主.Cirrus HD-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10-113.

[2] 马英慧,刘刚,崔秀威,等.频域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154-158.

[3] 孙静芬,俞方知,周正申.OCT比较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11):1509-1512.

[4] 陆炯,孟逸芳,陶建军,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3,33(11):1073-1075.

[5] 关新辉,李丽,梁勇.OCT-GPA技术在监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展中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87-1691.

[6] 郭冉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8):723-726.

[7] 朱研.O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20-2322.

[8] 陈利荣,姚军平,张贻转,等.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0):29-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45

猜你喜欢

开角视盘容积
视盘倾斜在高度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