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人教育:彰显精神力量的素质教育
——我心目中的“好人教育”之二

2017-04-13张汉云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存在物能动性好人

张汉云

好人教育:彰显精神力量的素质教育
——我心目中的“好人教育”之二

张汉云

理解何谓“好人”,怎样“教育”出好人,还应当从人的本质力量层面来考察。

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毛泽东有一个极其明确的观点:“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自觉的能动性”就是人的本质力量,所以人是“能动存在物”。人类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的理性活动,以及存在于“改变”与“认识”活动中的精神活动,是“自觉能动性”的三大表现。人有实践力量,、理性力量、有精神力量;人是“实践存在物”、是“理性存在物”、是“精神存在物”。如果说“能人”主要是指作为“实践存在物”与“理性存在物”方面的“能”;那么,“好人”则偏重于指“精神存在物”方面的“好”,以及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好”。学生的成长就是不断获得与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素质教育必须服务于、有利于这个过程,必须培养学生阶段应当具有的本质力量,使他们既是“能人”又是“好人”,为以后本质力量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是“能动存在物”。素质教育必须有利于发扬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学生内在生成的力量。第一,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前提观念”:学生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互动对象,他们都有自己的潜能。第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我能,故我在”的激励。在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生命的成长及其意义;要引导学生明确以“自身的能动为本”,坚定认为自己是能够成人、成才的;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能学”。第三,教学中应该把“教师为主导”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

人是“实践存在物”。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人的最深层的本质力量。人在实践中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历史,又在实践中生成、强化、发展了自身,从而使人具有了内在的实践特性。因而,“我行,故我在”。素质教育应该牢牢抓住实践这个根基。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实践为根的观念。要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进行“实践出人才”的教育。第二,教育活动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始终遵循“知行统一”的教育路径。课堂教学中的“文本叙事”,应该从“事实形态”中来,到“事实形态”中去。课堂教学之外要有社会实践课程,教育的成果要体现在学生实实在在的行为中、实践中。第三,教学及其他活动要引导学生摸索创造的思路,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人是“理性存在物”。人在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理性认识,进而用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人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思考自己生命活动的性质、目的、意义。因而,“我思,故我在”。素质教育要扎扎实实做到:第一,使学生敬仰理性,崇尚理性精神,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理解科学、掌握科学,在学习与实践中感悟智慧。第二,教师应该以自己对人类优秀文化的敬仰,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要以自己宽阔的理性视野、深厚扎实的学识、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好科学理论。第三,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以自己不断提高的理性思维水平,去直接影响学生“理性存在”的状态。第四,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保持好奇心,想问、敢问、会问,学会在质疑、释疑过程中进行探究,提高能力;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在敢于批判、敢于想象的过程中养成创新的需求和能力。

人是“精神存在物”。广义的“精神”包括前述的“理性”。这里说的“精神”是指狭义的精神。如果说前述的理性是以逻辑思维为特征,这里说的精神则以非逻辑思维为特征,是“非理性因素”的精神状态(当然会渗透理性因素),它表现为人际情感、道德信仰、价值追求以及意志、干劲、毅力等。这种精神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哀莫大于心死”,如果精神松垮、信仰扭曲,能动性的“灵魂”就不存在了,人的本质力量就名存实亡了。所以,“我有精神,故我在”。素质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精神的熏陶与滋养,把“传道”“立德”放在首位。学校作为“扬善”的“圣地”,集聚了世间最美好的精神,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圣地”,心灵滋养的“圣地”。我们应该做到:第一,要进行“人文情怀”之价值追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纯净、诗性的“仁爱”“诚信”“友善”之心灵。第二,要进行道德“信仰”教育。学校的所有活动其实都在有形无形地传递着一种信仰,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意识到“信仰教育就在身边”,切实把它做好。第三,要进行“意志力”教育。要培养自我控制、心理承受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

总之,按照人的本质力量的要求,素质教育应当抓住“能动性”这个根本,培养学生的实践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理性知识与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精神世界。

惠安中学的“好人教育”,其实质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融入于素质教育中的“好人教育”,突出了“精神存在物”这一人的本质力量,是彰显精神力量的教育。好人教育是“追求人生完善境界的教育”(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好人教育》,以下引文不再标注),它把“成己为人”作为理念,把“臻于至善”作为目标,这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植入“至善”的种子,使“至善”成为人生的精神导向,成为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

追求“成己为人”“臻于至善”的“好人教育”,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基础上的教育。它“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有效的德育教育”“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它“关注的是人的主动性和自身潜力”“把学生‘善’的因素发扬光大,适度地配合制度、规则 ”,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好人、自觉学习好人、自觉要求自己做个好人。例如,各班召开“好人标准我来提”的主题班会;“好人教育”我来说的演讲比赛;“好人教育”我来写的征文比赛,就是证明。

“好人教育”不是单一的精神导向教育,而是“精神存在”“理性存在”与“实践存在”相结合的教育。“好人教育”通过诸多途径,提高学生对“好人标准”的理性认知,并“按照好人的标准实施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具体落实各项规范。他们提出“在家里,做一名好儿女”“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并且每一项都作出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在实践中予以落实。他们还进一步提出,现在扎扎实实做一个好人,就为将来做国家的“好栋梁”打下基础。他们进行的活动,如地理、生物等学科进行的贯彻“好人教育”的社会事务活动,学校、班级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惠中好人榜”评选活动,家庭道德作业活动等,构成了各方面的实践环节,使得“向善”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好人”的实际行动。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精神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上万万不行的。在“臻于至善”的精神引领下,有了夏雨含的见义勇为,有了“七彩之班”爱心团队的接力奉献,有了一个个“诚信”人事,有了“生活化、情境化、实践化的课堂”等,精神之花变为实践中的硕果。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好人教育’是学校送给每个学生最珍贵的礼物。”

猜你喜欢

存在物能动性好人
好人就在身边
最有思想的句子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之内在逻辑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