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江妇运的发展和原因探析1

2017-04-13陈政禹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陆丰特委农妇

陈政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江妇运的发展和原因探析1

陈政禹

(惠州市博物馆,广东 惠州 516003)

20世纪中共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场革命也给东江妇女带来了新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前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在深入了解东江妇女所受苦难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引导东江妇女通过参加革命的方式来获得自身的解放,将妇女运动和农民运动相结合,注重对妇女切身利益的维护,并大力培养妇女干部,使得东江妇女运动成绩斐然,东江妇女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

东江妇女;妇女解放;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1]50。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江妇女①运动飞速发展,以往学者虽对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背后的原因做了探讨,但以东江妇女为视角的研究还不多见,而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的理解乡村妇女在苏维埃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鉴于此,文章欲以东江地区为中心,考察东江妇女运动的兴起,并对其发展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江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江妇女以自己的革命实践,在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直接投身于武装革命

积极参与武装斗争是妇女革命热情提高的重要标志。在高潭地区,1928年3月10日,水口乡的张进喜、钟桂、黄二、刘长等12名女赤卫队员,在一个山头上英勇抗击200多名地主民团,多次向民团发起冲锋。后来,与赶来支援的男赤卫队员一起,驱散地主民团,保卫了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3073。在海陆丰、琼崖等地的无数游击战争和广大群众暴动中,农村劳动妇女也都同样显露出她们革命的精神[3]106。1928年,海陆丰的革命武装中就有“卢森堡队”的妇女革命武装,全队共1000多人[4]19。而在海陆丰的青坑地区,从封建礼教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妇女积极参加革命斗争。“青坑农妇武装大会中到者竟达一万余人,各人都有武装。”这种妇女参加武装斗争的现象,在捷胜、公平、高潭、梅陇、赤石等区也很普遍。“她们那种一往无前的气概,往往令男子们退避三舍,自谓不如[5]585”。

国统区的文献资料也反映了1928年东江妇女积极参加革命的盛况。据《赤坑妇女之武装》:“该区苏维埃政府首要刘汉才、陈允厘等,平日对共产党工作,异常努力,自奉到东特委实行武装民众命令后……予各团体实行武装之余,即注全神去实行武装妇女……令凡十六岁以上,二十六岁以下之妇女,受武装训练。组织既成,即开始训练。计得三百余人,编为六小队,名粉枪团,装束与男子同,居然是草鞋竹笠,荷枪束带,状殊勇敢[6]84”。

在武装革命斗争中,东江妇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29年高潭妇女江连香、钟娇、刘罗氏、杨七、黄四等英勇杀敌,不幸被捕,被敌人杀害[2]3073。据1928年的《申报》记载,1928年陈济棠部在攻占海丰陆丰两县后,“枪毙共匪二百余名。女共匪二十四口[7]”。这些流血和牺牲并未阻挡东江妇女投身革命的热情,仍有成百成千妇女群众为了冲破封建束缚加入红军和赤卫队[8]421。1930年6月14日的《中共广东省委给海陆惠紫特委信(H十五号)——关于海陆惠紫妇女工作的指示》这样记载:“海陆丰现在有数十妇女要参加红军[8]401”,这些参加革命斗争的东江妇女成为革命中的中流砥柱。1930年的《国际劳动妇女日宣传大纲》中指出:“东江、海陆丰、琼崖的暴动当中,农妇成千成万的参加奋斗。直至如今,东江梅县各地的农妇是地方苏维埃和红军的积极战士[8]387”。

(二)积极拥军支前

东江妇女不仅身体力行地支援革命,还支持家人参军。在东江地区有广为传唱的《送郎出征歌》:“情郎参军喜洋洋,戴上红十一军帽,当红军,气昂昂,情郎英勇杀白派,妹在家,祝情郎,家中担子妹挑起,郎出征,妹送郎,锄头换上驳壳枪;走起路来气昂昂;涯郎出征上战场;杀尽白派有春光;一心革命共心肠;耕山种作侍爹娘;妹在灯下缝衣裳[9]33”。这些歌词反映了东江妇女对革命的无私精神。

中共领导下的东江妇运的发展引起了当时舆论的注意,据古焠锋1931年发表的《五华妇女的生活状况》记载:“五华地方,地处偏僻……,妇女问题,更加沉寂,民国十五年(1926年),共党入粤以后,在这数千年沉寂的空气中,喊出几句漂亮的解放的呼声来[10]10”。而陈小白1932年发表的《海陆丰赤祸记》也这样记载:“海陆丰妇女,素遵守礼教,虽民国以来,欧风东渐,亦妇道惟谨,……自民十三(1924年)以后,共产党在海丰稍占势力,……专以煽惑无知妇女,宣传离婚结婚之自由[6]80”。这些记载中虽不乏诬蔑之词,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恐惧。

二、东江妇女运动发展的原因探析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千上万的东江妇女投入到救亡图存的爱国革命中,为何这一时期的东江妇运有如此惊人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东江妇女苦难深重但革命性强

东江妇女是苦难最深的阶层。“她们绝大部分都没有受过教育,大多数自小就由父母做主像卖猪式的嫁给男家做童养媳,她们终身为着丈夫,家庭而辛苦耕作[11]27”。如在潮州地区,妇女的婚姻是绝对没有自主权的。女的只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被订婚;结婚之后,不但要讨丈夫的喜悦,还要极端的奉承公婆[12]。惠阳妇女生活极其辛苦,大多数她们家里的几口大小,都要靠她们来供养[13]18。海丰县妇女的生活也特别痛苦,占全县大多数的农村妇女,在猛风烈日暴雨中劳作,她们食物粗粝,衣裳单薄,还要受丈夫的气苦[14]1。东江妇女苦难的生活在东江地区流传的《十二月妇女痛苦歌》中也有体现:“正月里来是新年,讲到妇女真可怜;爷娘家财催无分,当作牛猪去卖钱。二月里来是春分,男尊妇卑太不公;婚姻不由自己愿,一生乐趣尽归空。……十一月来又一冬,男子妇女太不同;有理无理爱受气,呕血伤心会吐红。十二月来又一年,妇女痛苦讲唔完;妇女出路只一条,建立苏维埃政权[15]19”。

苦难的生活铸就了东江妇女勤劳坚强的品质。“东江客家一带妇女劳动魅力的伟大纠正了我过去对于妇女是柔弱,依赖男子的错误观念。她们在环境的压力及生活的鞭策下,锻炼成艰苦搏斗的力量[16]29”。繁重的劳动也使东江妇女历史上受陈规戒律的束缚较小。如海陆丰的客属妇女都是不缠足的,她们以天足为美丽[17]。在这种情况下,东江妇女易于接受革命的火种,易于参与到改变自身境况的革命中去。1925年底创刊的《中国妇女》在发刊词中就赞扬了东江妇女的革命性:“东江战争中之农妇,五卅运动中之女工,俨然和一般工农一样成为革命势力和反帝国主义的主要势力[18]474。而1930年1月20日的《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十四号)》也肯定了东江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在过去农民斗争中,农妇占很大的作用——特别在土地革命中,非常明显(如海陆丰、东江)[8]379”。

(二)中共切实可行的妇女政策

通过测试发现,用户操作软件能够完成自动检测、水下运动和实时监控等功能,软件的操作效率和人机交互水平也得到提高。

东江妇运的发展与中共的重视密不可分。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对妇女的悲惨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在中国现状之下不独女劳动者已陷在极残酷的地位,还(有)许多半无产阶级的妇女,也渐渐要被经济的压迫驱到工厂劳动队里面去,就是全国所有的妇女,都还拘囚在封建的礼教束缚之中,过娼妓似的生活,至于得不着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权利,乃是全国各阶级妇女的普遍境遇[19]370”。中共在二大中虽注意到了妇女问题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农村妇女在妇女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928年7月10日中共六大通过的《妇女问题决议案》肯定了农村妇女是妇女运动中的重要力量,“在乡村经济中,妇女之异乎寻常的困苦状况,过分的劳动,在家庭习惯及社会风俗上,完全没有权利等,成为吸收一般农妇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及夺取她们到革命方面来的条件[20]437”。

早在《妇女问题决议案》前,东江党组织就注意到对农村妇女的组织和发动。在1928年1月24日《中共广东省委致东江特委并转全体同志信——“二八”事变与指导机关的知识分子问题》中指出:“关于农妇,为启发她们的革命性,可以成立一种妇女组织[21]176”。在东江特委对妇女运动的重视下,1929年10月20日出台了《妇女法令》,其内容为:“妇女与男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平等;取消买卖婚姻制度,婚姻自由,结婚离婚只须政府登记;禁止蓄婢妾及童养媳[22]137”。此后,在东江妇运问题上,我党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有以下特点:

1.妇女政策同保护妇女切身利益相结合

1929年6月4日的《中共东江特委通告(第十一号)——夏收斗争中党的任务与工作方针》指出:“乡村青年、妇女的利益也必须特别提出,才能引导他们起来参加斗争[23]123”。 1930年6月1 4日的《中共广东省委给海陆惠紫特委信(H十五号)——关于海陆惠紫妇女工作的指示》中再次强调必须打破过去跟着农民群众落后的意识而不敢提出农妇特殊利害[8]401。

婚姻问题是东江妇女最关注的问题之一。1930年5月18日的《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红军第十一军(东江)报告》指出:“至于一般青年妇女,最紧迫的要求是婚姻问题,她们想在苏维埃政权中,完满的解决婚姻问题,当然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也是她们所要求,不过较之婚姻问题次之耳[22]90”。1930年5月的《广东省东江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布告第一号》指出:“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平等,取消买卖婚姻制度[24]71”。中共对东江妇女的婚姻解放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获得了广泛支持,1930年9月7日的《广东省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代表报告》中有《青年和妇女组织情形》的记述:“在赤色区域的妇女和青年的解放,已得到婚姻自由,取消买卖婚姻制,翁姑虐待的事也不曾发见了。有了读书娱乐的自由,工资增加衣食稍有改善的希望。在白色区域的青年妇女因在敌人压迫之下,解放仍不可能[25]140”。

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也是农村妇女所迫切渴望解决的问题。1930年5月18日《红军第十一军(东江)报告》提出“一般成年老年妇女的要求,最迫切的是土地革命成功,使政治上、经济上得到解放[22]91”。在这种情况下,1930年6月14日《关于海陆惠紫妇女工作的指示》指出:“农妇有分配土地,在苏维埃中有选举或被选举权等问题[8]402”。

经济和政治上得到解放的妇女大力支持革命。1932年1月10日《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目前形势、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中指出:“在土地革命中,妇女(雇贫中农及劳动妇女)有得到土地权,宣传也较深入,许多妇女都热烈起来争分土地,特别是(未)嫁的妇女。在土地革命中建立了四个游击队,人数七、八十人,红军也有多少扩大[26]6”。

2.妇女政策同农民运动相结合

中共六大《妇女运动决议案》指出应吸收一般农妇参加农民协会,及吸收一般女雇农到农村的工会中来[27]270。在对东江妇女运动的领导中,我党针对农村妇女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将妇女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1929年4月7日《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指字第六号)——关于形势,工作成绩和错误,今后的任务》指出:“至于东委另办妇女训练班,可不必。我们的意见是,你们的政治训练班开课时,每期找两个女同志参加便可以了。完全同意你们前决定之农会里设农妇部,不另外组织[8]363”。在这种情况下,有大量的妇女加入农会。1929年8月2日的《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东委组织系统与组织工作状况》指出:“东江农会会员现在加入组织五万二千五十二人(丰顺有妇女加进二十人)[23]176”。1929年12月东江方面农会中,已有两万妇女[8]369。1930年在广东东江(包括潮梅十五属)地区,妇女加入农民协会的,有三万多个(其中以梅县、五华、丰顺三县为最多)[8]412。

中共在东江农会重要机构的设置上,注重对妇女的任用。1930年1月9日《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录)——海陆惠紫各县的政治形势、工作概况及军事问题》指出:“乡会的组织形式,以五人的执行委员,三人为常委,一人为主席,一人为宣传,一人为组织。区会委员会成员可增至七人,但会员中有妇女或青年成分者,应以妇女及青年各一人加入委员会[28]138”。1930年1月20日的《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八十四号)》指出:“有农民组织的地方(如东江、海陆丰)必须吸收农妇加入,并要使农妇实际参加工作。苏维埃区域,应该举出农妇参加苏维埃工作。目前东江将召集农民代表大会,应该准备举出农妇参加[8]379”。

随着妇女大量加入农会,在东江一些地方,妇女在农会中占的比重有很大的提升。1930年5月18日的《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红军第十一军(东江)报告》指出:“东江的农妇运动,同样随着农村斗争的发展,而有很快的进步。在农会组织里头,农妇会员占了一部分。梅县之梅南畲坑一带,经常召集群众大会,有三、四千群众到会,其中妇女占四分之三,男人只占四分之一[22]90”。《海陆丰赤祸记》也记载了当时大量妇女加入农会的情形,“共产党又决议农村妇女凡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须一律加入农会,有与男子同享一切利益之权。特设农妇部、农女部,以专理其事。一时农村妇女,为自身之利益计,闻风兴起,均相率入会[6]81”。东江妇女通过加入农会,大大提升了她们的斗争勇气。“妇女亦开始反对家长压迫,加入农会。这种斗争在目前虽然不是很广大的很激烈的行动,但这种群众的行动,确使地主豪绅恐慌,提高群众斗争勇气,尤其是青年妇女的斗争勇气[29]276”。

3.妇女政策同培养妇女干部相结合

在东江妇女运动中,中共特别重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1930年1月15日《中共海陆惠紫特委一年来总报告》中指出:“妇女群众中,应注意发展党的组织,由斗争及其公开组织中去吸收同志建立支部,去做群众的核心[8]378”。可见,中共重视从东江妇女中发展党员。东江新党员中妇女的比重也在不断地提高。1932年7月25日东江特委组织会议通过的《中共东江特委今后三个月(八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五日)的组织工作计划》有这样的记述:“东江要介绍新党员二千一百五十人,……其中妇女占百分之十[26]181”。

除了发展党员,中共还注重培养吸收妇女干部进入苏维埃的领导部门。1930年5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给海陆惠紫特委综合性工作指示信(H十三号一节录)》:“要吸引广大农村的劳动妇女——尤其是贫农妇女,参加土地革命的斗争,并且要注意吸收勇敢的农妇参加群众的[和]苏维埃的一切领导机关[8]400”。1930年6月14日的《关于海陆惠紫妇女工作的指示》中也指出:“必须注意引进劳动妇女的干部分子参加苏维埃中政治的经济的工作;党必须注意吸收积极勇敢的农妇入党和扩大党的主观力量,增长党的劳动妇女中的领导作用,引进妇女干部,尤其是农村的女干部[8]401。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妇女干部进入苏维埃的核心,如在东江的各级苏维埃委员中有四分之一是妇女成分[30]。

中共还大力从东江妇女中培养军事干部。1930年5月18日的《中共东江特委报告——目前东江斗争形势和各种运动概况》指出:“东江因军事干部缺乏,红军又要继续扩充,故在秋收斗争时,开始创办一个很不(小)规模的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有学生八十人左右(以后陆续派来)内中十多个女生(农村妇女)[22]106”,这表明中共已经开始从农村妇女中选拔军事干部。

三、结语

东江妇女运动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得益于东江妇女坚忍勤劳的品质和中共在东江地区卓有成效的妇女政策。东江党组织精准地把握住了当地妇女问题的脉搏,重视女性自身的权益与民族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掌握了东江妇女的所需所盼,使东江地区的妇女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这场革命中,东江妇女并不是被改变的客体,她们通过支红和直接参加革命等一系列方式支援中国革命,将自身的解放与中国革命深刻地交织在一起。可见,中共领导下的妇女通过参加革命的方式获得自身的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本文的“东江妇女”是指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的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普宁、惠来、潮阳等区域的劳动妇女。据1927年12月的《海陆丰十一月份的报告及省委答复》,省委确定设东江特委,管辖海陆丰、普宁、五华、惠来、紫金等县。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惠州市志(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诏玉.武装暴动的序言[J].布尔什维克,1929(2):6.

[4]陆定一.忆海陆丰的斗争[M]∥广东党史资料:第十三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

[5]绮园.反动派与海陆丰苏维埃[J].布尔什维克,1928(1):18.

[6]存萃学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之五[M]∥1927-1945年国共斗争史料汇辑:第二集.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78.

[7]海陆丰克复后之共党[J].申报,1928.

[8]陈丽珠,黄秀华,官丽珍.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M].广州:广东省妇女联合会,1990.

[9]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处,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武装斗争史编写办公室.回忆红十一军[M]∥回忆录.广州:中共广州市委党校,1986.

[10]古焠锋.五华妇女的生活状况:上[J].民众生活,1931(1):32.

[11]佚名.东江妇运状况[J].江西妇女,1941(5):1.

[12]彭毓炯.潮洲的妇女生活[J].申报,1934.

[13]羽淋.惠阳的妇女[J].广东妇女(曲江),1940(2):2.

[14]雪健.海丰妇女的生活及其运动[J].妇女杂志,1928(4):12.

[15]张洪才.河源革命历史诗歌选集[M].河源: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2003.

[16]陈朴.东江的妇女[J].时代妇女,1946(1):29

[17]彭成慧.海陆丰的妇女生活[J].申报,1930.

[18]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0]中共中央文献选集:4[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1]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甲)[M].北京:中央档案馆,1982.

[22]广东省档案馆.广东档案史料丛刊[M]∥中共东江特委档案选编(1927-1934年).广州:广东省档案馆,1982.

[23]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9(一)[M].北京:中央档案馆,1983.

[24]中共饶平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诏安县委党史研究室.饶和埔诏苏区史料汇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5]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34(甲)[M].北京:中央档案馆,1982.

[26]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M].北京:中央档案馆,1983.

[2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一九二八)[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28]中共紫金县委党史研究办公室.紫金党史资料:第二辑[M].紫金:中共紫金县委党史研究办公室,1993.

[29]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9(二)[M].北京:中央档案馆,1983.

[30]浜波.为什么我们妇女要拥护苏维埃[J].实话,1931(13).

【责任编辑:赵佳丽】

The Development and Reason Analysis of Women's Movement in Dongjiang in the Nineteen Twenties and Thirties

CHEN Zhengyu
(Huizhou Municipal Museum,Huizhou 516003,Guangdong,China)

The Chinese revolu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China's future and destiny,and this revolution also brought a new wa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the women in Dongjiang.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ok a series of positive measures which led the Dongjiang women achieve their liberation through the way of taking part in the revolution,in combination with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the peasant movement.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maintenance of self-interest of the women,made great efforts to train women cadres,which produc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women's movement in Dongjian,and made Dongjiang women become an important revolutionary power.

women in Dongjiang;women's liberation;women’s movement

K29

A

1671-5934(2017)04-0007-05

2017-02-24

陈政禹(1985- ),男,河南南阳人,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专门史,E-mail:79001214@163.com

猜你喜欢

海陆丰特委农妇
公共管理视角下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农妇的理想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