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暗示”让待进生华丽转身

2017-04-13陈海玲

速读·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苏格拉底案例

陈海玲

摘要: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入手,阐述如何让一个待进生在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下,逐渐进步,摘掉了待进生的帽子,进而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变成了一名真正优秀的英语学习爱好者。

关键词:心理暗示;待进生

一、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林是个很叛逆的孩子,脾气倔强,自尊心又强。身为班主任兼任英语老师的我,决定从本学科人手。课堂上,我特意选他在办公室读了多遍且不算简单的句子让他念,结果,他一口气十分流利地读了下来,同学们自然给予热烈的掌声。之后就经常看到他捧着英语书读读背背,而我也时常有意无意、不失时机地表露他是一个很有语言天分的孩子。从那以后,他彻底改掉了以往的一切不良行为习惯,真正成了一名英语学习爱好者。

二、了解心理暗示

1.心理暗示的定义。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包含自我暗示和他暗示。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2.心理暗示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3.心理暗示有时也带给人消极影响。比如,一个悲观的人,總觉得自己哪里不舒服,像是得了什么疾病,即便医生告诉他并非如此。长时间在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强烈的心理暗示就真的可能使他患上疾病。一个病人摔断了胳膊,医生拿反了X光片,皱起眉头,“你这个腿可全断了!”于是,病人一下子就站不起来了。又比如,我们如果经常对某位学生说,这件事情对你太难了,以后他就真的无法做到了。

三、心理暗示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

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不应当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

相应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我们应该多讲好的优美的文章,不要过多地重复错误答案或者劣质的作品,否则,学生可能会因为你的暗示,不断地强化了错误答案,从而记住了错误的,却忘了正确的。

如果想要让不自信的人自信起来,不够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就要善于利用心理暗示这个武器。我们很多老师,总是更多地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改正缺点,从而能尽善尽美,然而却觉得学生永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久而久之,他的整体素质自然就会提升上来。案例中的小林从不学无术到整个精神面貌的改变,最初也只是源于我对于他英语朗读能力的肯定。

诚然,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时并不愿意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建议和教导,甚至有些比较叛逆的孩子还会刻意朝着我们所希望的反方向前行,完全不计后果,因此,我们在使用心理暗示时要慎重,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1.心理暗示越含蓄,效果越好。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时候,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而采用含蓄巧妙地方法引导,如此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案例中若是我直接就跟他说,小林或许会觉得这是老师哄骗他听话的手段,恐怕只会更加对立和厌恶。

2.心理暗示应具有艺术性。教师要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在积极地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四、长期积极的心理暗示才能达到让后进生转变的目的

任何事物的转变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1.作为老师,要有耐心、恒心。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这让我想到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轶事,有学生问他怎样才能修到他那般博大精深得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事,每个人吧胳膊尽量王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谁做不到的。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学生,这时只有一个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2.“他暗示”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暗示”才能产生作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一个农民拖着沉甸甸的班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那段长长的上坡路,不禁发愁。正巧来了一个热心的过路人,两人将车拉到了坡顶。当他正要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路人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五、正确使用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避免陷入夸奖、表扬的误区

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但它并不等同于夸奖和表扬。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伟克在蒙哥马利等地的学校进行的研究表明,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也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有可能因担心损害自己的“声誉”而回避困难的任务。另一方面,盲目的表扬也容易让学生陷入良好的自我感觉而忽视了构建真正做好一件事所需要的技能。我认为相较于这种流于形式的表扬方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更为可靠和有效。

法国心理学家爱弥儿·柯尔曾说过:“心理暗示:打开生活,一把钥匙就够了;自我暗示:征服命运,一件武器就够了。”我希望,老师们可以善于利用心理暗示这把钥匙,为学生尤其是缺乏自信的待进生开启通往成功的大门!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苏格拉底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苏格拉底的遗憾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