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对比研究
——以“光的折射”为例

2017-04-13吴茫渔段基华郭长江

物理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规律实验教学

吴茫渔 段基华 郭长江

(1.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 200233; 2.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基于课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对比研究
——以“光的折射”为例

吴茫渔1段基华2郭长江2

(1.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 200233; 2.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逐步深入,实验教学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并积极应用于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到实验的应用与否,而忽略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光的折射”一课作为载体,讨论如何在课堂上使实验的功能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 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因此,中学物理课堂需要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往往没有被充分体现.基于此,笔者以初中“光的折射”的教学为例,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教学设计思想和效果的异同,进而讨论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沪教版二期课改教材《物理》8年级第1学期第2章第2节的内容[2],这一节课的内容在整个光学部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教材已经介绍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本节提出光的折射概念,而折射现象也是后续透镜成像部分的基础知识.因此,这一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材的流程安排是从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开始,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逐步介绍,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这些简单光现象,引导初中学生经历从生活提炼物理知识,再让物理知识回归生活的过程.

2 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笔者针对“光的折射”这节内容,尝试了两种教学设计,并于课堂上实施.第1种教学(以下称为教学设计1),相对比较传统.第2种教学(以下称为教学设计2),在认真研读教材、配套教参、课程标准、其他课外资料[3]以及上网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努力实现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对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所示.

表1 两种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对比

在知识技能方面,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基本一致,但是由动词“知道”与“理解”的含义得知两种教学设计较课程标准要求均较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课程标准较为单一,2种教学设计对其进行了丰富的处理: 教学设计1逻辑性较强,教学设计2对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自主思考提出了要求,从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的目标清晰明确.两种教学设计均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相联系,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

3 教学重点、难点的对比分析

两次教学设计所要突出的重点及突破的难点都是: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课堂上教师在做好简单演示实验后,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卡的引导,将重点完全放在学生实验,着重突出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总结归纳,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来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同时重视知识的应用,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教学中刻意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自己去总结和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进而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种教学设计在重点、难点方面的对比分析,见表2所示.

表2 2种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对比

教学设计1考虑到了学生容易误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当作入射及折射角,从而将大小关系写反.主要针对这些错误,加强讲授和练习.教学设计2考虑到更多情况下,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于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已有一定的了解,故可进行类比分析.课堂中重点放在学生实验,着重突出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总结,让学生了解、认知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进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 教学流程对比分析

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相对应,两次教学设计的流程也有一些不同,见表3所示.

表3 两种教学设计的流程对比

对比两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设计1的主要缺点是: (1) 在引入折射现象时,原本让学生提出猜想的定义被部分学生说出,反观其中的问题是在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案.再提问原因时,学生无法充分讨论,猜想时间过少,无法达到预期; (2)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环节,学生显然积极性差了许多,对于规律总结也显得无从下手.

教学设计2主要进行了2点修改: (1) 原本的教学设计把“叉鱼”游戏作为整节课的教具,不仅研究折射现象,并且探究折射规律,现在修改为仅作为折射现象的引入,利用新的实验装置探究折射规律,因此折射的定义是伴随着折射规律一起得出的; (2) 充分利用引入部分的提问,增加了一个环节,做到提问之后有巩固.教学设计2在试讲时,学生能发现许多规律,如光的折射规律的角度大小关系、变化规律,甚至有学生发现了全反射,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流程设计效果满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5 主要设问对比分析

两种教学设计在设问上也各有不同,表4以几个主要的设问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对教学录像的观察与研究,笔者发现:教学设计2提出的问题更开放,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这样也使我们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逐步构建新知,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学生有了体验,才能有学习的动力.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还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将原汁原味的物理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

表4 两种教学设计的主要设问对比

续表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9年义务教育物理8年级第1学期课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民生.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郑青岳.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应具有的几个意识[J].物理教师,2016(7):41-44.

2016-08-11)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规律实验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