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4-13陈培嘉

速读·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

陈培嘉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致使学生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对一个教师教学的评价,不能只是单单看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仅仅是表面上的东西,有可能只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最终也不会帮助学生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真正的优秀老师会在课堂上运用一些自己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爱上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是自己主动去探究,而不是像一个陀螺,要不停的抽打才能转动。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教学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时代正是自己成才的基础阶段,所以小学生周围的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家中,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打了个样,孩子会不自觉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在家中,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给孩子留下一个不好的模样。相比较在家中的时候,在学生阶段,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更加长,所以身边的环境比家庭更复杂,也更容易受到影响。俗话说,鱼要腐烂头先烂,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说明一个坏的榜样会给自己身后的人带来巨大影响,因为人都是在相互学习中成长。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是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每天都会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时候,老师的教学方式和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学生都——看在眼里,小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做事的时候会说这样一句话“这是老师说的”,也就说老师的话学生基本上都会认为是正确的。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学习状态也会对学生有所影响,如果老师上课教学的时候,经常无精打采或者讲解的时候不耐烦,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肯定也是没有激情的,因为他们觉得老师都不在乎,自己也没有必要那么拼命学习。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营造愉快学习氛围

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模型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小停讲课,小停对小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灌入,而小学生自身也是处于被动和消极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普遍感觉小学数学学习是一项十分枯燥的活动,所以,小学数学学习并没有任何兴趣可言,最终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效果非常差。想要改善这一晴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对于激发小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饱满热情,有十分洒脱的仪表,有十分轻松的表情,有十分亲切的眼神,更要有十分亲切的授课方式方法,具有优雅和自然的数学教育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典型和简洁的授课语言,这样能够使小学生真正对整个课堂进行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一分钟环境和氛围营造工作。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前的教师对于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或者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互动性上可能就相对差一点,所以现代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动手习惯,多在教学的时候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记住数学公式或者定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其实不然。学生如果只是靠公式解题,那么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靠公式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学生不只是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学习数学能力。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老师要利用这些问题将学生内心的学习潜能进行开发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今后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成长,所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多多利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真实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传统房屋的房梁就是三角形的,可以很好的支撑整个房顶的重量。这些都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4.动手操作,调动兴趣。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形象、直观、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它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是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天生好动,好玩,动手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探索、发现,获得知识。有这么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只有让学生“做”过,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四、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创设探索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的教学方式会极大的影响班上学生的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来到班上,不问任何问题,走上讲台就开始独自讲课,那么这样的课会有多少人认真去听呢?现代的老师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应该让学生自己先主动思考,不能等着老师来“问”,也就说与以前的课堂相比,现在的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相互沟通和了解的,不再只是老师单向的对学生教学,而是学生在学习中及时的反馈给教师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逐渐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一些实验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也会带来大的改变,比如自身的兴趣或者发展方向等。这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老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来帮助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或者保持继续下去的信心。

綜上所述,学生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