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描写

2017-04-13覃克良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4期
关键词:环境

覃克良

[技法指津]

一、概念阐释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大致相同。

1.社会环境描写,即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即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二、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不论采用何种描写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和突出人物的性格。对于环境描写,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作如下思考: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为什么采用这种环境描写的方法?通过思考,明确作者写作目的,理解文章主旨。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例如埃·格林的《晚秋》中的开头: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这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秋季,地点——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例如鲁迅的《药》中的片断:

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3.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感情、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让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活动,从而在和环境的互动中显露其性格。例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的:

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啊!妈妈,天晴啦!”

试想,黄淑英此刻是走向刑场,而她感受到黎明前的雪野是一个粉妆的世界,因为她正是为这无限美好的江山而献身;她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无比坚定,所以当她看到寥落的晨星,就惊喜地呼告:“啊!妈妈,天晴啦!”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例如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而沽酒御寒的路上。)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5.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例如鲁迅的《祝福》中的一段环境描写:

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剥毕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无限的幸福。

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的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不幸遭遇的悲剧性,更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杀人的本质。这段社会环境描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环境描写风姿各异,绝非以上几方面所能言尽。总之,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三、规范答题语言

同学们在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之后,还必须规范答题语言。这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需要有清晰的答题思路,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就要按照“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规范格式进行作答。可以这样组织语言: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人物(烘托,映襯)。3.情节(推动,暗示,铺垫)。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其次,不能照搬模式化的语言,不能只答专业术语,必须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按照规范,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

有了以上的解题技巧,再利用相关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就可以提高同学们在此类题目上的得分。

猜你喜欢

环境
听见环境看见文化
是谁破坏了环境?
环境清洁工
环境视点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
雕塑和自然风景、环境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访欧归来谈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