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17-04-13余晓年
余晓年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难完成的任务之一。本文依据当前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结合优秀语文教师的相关教学经验,力求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开辟高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7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为了解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若干困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立足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方法。
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仔细观察,就能收获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素材和运用素材的基本技能,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经验的总结积累,恰当运用素材的能力欠佳,因此,写作时往往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针对缺乏写作素材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多融入自然,体会社会生活。例如。布置一些课外的观察作业,可以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自然的奇妙,生活的充实,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能多收集些可供写作的素材。
而面对不善于恰当运用写作素材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倡导素材的真实性,只有真正来源于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恰当运用素材也要求学生具有选择和归纳素材的能力,很多学生写记叙文时。记载了一大堆事情。但真正交代清楚的可能一件也没有。我们称之为“记流水账”。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从收集的众多素材中,通过认真选择,着重描写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或两件事情;最后,想要真正做到恰当运用素材,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成语和名言警句,做到语句通顺,立意明确,感情真挚。因此,我们坚持培养学生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有选择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语文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二者并不是毫无联系,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作文素材量:精读文章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通常把它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主要是课堂上对小学生课本所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的阅读与学习。然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能做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如古语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可能还没有课前预习这个概念。我们就要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有效的预习方法。
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通常学生第一次阅读一篇陌生的课文,多多少少都会有疑问,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某些生字词、某一个句子、某一自然段或其他某些内容)。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或者不主动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提问他们某一生字词、某一句话或其他某些内容的意思。这样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质疑,在阅读课文时会主动去找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也尽量不要马上就给学生解惑,而是去启发他们合作探析,互相解答,培养合作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才出面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我们常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能主动运用到说话和作文中。
光靠课堂教学中的几十篇课文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去找读物看的兴趣。首先,要在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室开设读书角,里面都是同学分享的自己喜欢的图书: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励学生阅读:每次语文课前5分钟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读书交流会。每次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最近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其次,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求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不定时的抽查,表扬认真做摘抄的同学。课外的阅读也是为了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如果有同学的作文恰当运用自己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当众表扬,集体分享。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进而丰富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三、循循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难完成的任务之一,这也与教师缺乏适合的教学引导有关。小学生思维尚未形成客观有序的逻辑模式。缺乏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教师一旦忽视了这些,就会在认识上与学生严重脱节,致使作文教学出现低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指导。为了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排除学生心底里“作文难”的障碍,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写作欲望,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主题和内容。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情景之中。为应对生活的某些需要而写作,以激发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写“感恩”话题时。可让学生分享一件家人或者其他人对自己做的最感动的事情,也让学生最少完成一件孝敬长辈的生活体验。以叙述亲身经历为主的记叙文,可设计这样的话题:讲述一下你上次做家务的经历。注意正确使用动词:讲述上个暑假你的活动,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始末;描述上次暴雨后你家附近的情况,并谈谈感想;这些话题都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到的具体情景。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也避免了生编乱造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写作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必须备课充分,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话题。话题要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差异,我们尽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印象深刻的》或《一个的人》,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准备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普遍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四、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上进心
小学生年龄小。但这个时期的他们也普遍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得到肯定的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多用鼓励教学法。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除了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如拼写错误,标点使用不正确,词语运用不当等),更应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进行表扬和鼓励。例如:“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江边的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老师也觉得美极了!”“你把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動写得非常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班级春游活动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认真观察,是个细心的孩子,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天的欢乐时光。”“你的书写和卷面整洁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内心定会很受鼓舞。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写作的兴趣。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学生必然也会更加主动热情地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并希望不断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因此,教师通过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写作。勇于并乐于用笔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用小文章来记录生活的体验与感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得到激发,从而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五、结语
荀子在《劝学》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题,绝非一时就能解决的。但自古至今的语文教学者们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前人的经验教训和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运用那些能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摒弃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思想。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反省自身,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并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注重自身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善于并乐于用笔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记录身边的感动。从而不再惧怕写作,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