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如何建设特色化日语专业

2017-04-13蔡欣言

现代交际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特色化日语

蔡欣言

摘要:随着对日贸易的不断增加,近些年,在高校日语专业不断增设的同时,办学缺少因地制宜的自身特色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这种新形势下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应该何去何从则直接关系到其专业的去留问题。本文分析目前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在定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作者所在高校湖北文理学院的实际,分析其日语专业在专业特色化建设上的相关举措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地方性高校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化日语专业专业定位地方性高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49-02

1972年中日恢复正常邦交以来,随着对日贸易的不断增加,高校日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日语专业的本科高校接近500所。这其中还不包括高职类院校。高校的日语专业在不断增多,但是专业建设却大同小异,缺少因地制宜的自身特色,这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教育界持续关注的问题。而对地方性高校而言,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建设特色化的日语专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其专业存亡的紧迫问题。

一、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定位问题

我国高校外语类专业的定位应该符合“规模大、历史长、实力雄厚的外语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应该定位培养研究型的日语专门人才:各类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外语院系、高等职业院校應该定位培养符合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办学要求。而现阶段的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办学缺少特色,体现不出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宗旨。普遍存在定位偏差的问题。

从专业方向上来看。“日语语言文化”“日本文学”类方向的地方性高校占据多数。课程设置上在大一、大二阶段以基础阶段日语教学为主。主要设置“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写作”等课程。大三、大四开设方向性课程,“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概况”等。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对理论层面上的知识理解较好,但其日语专业性水平过于单一。在日语日常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定位是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就业问题。

从人才素质方面来看。“日语语言文化”“日本文学”等为研究型日语人才,地方性高校的办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远远达不到培养研究型日语人才的要求。而师资力量雄厚的外语类院校基础好。外语氛围浓厚。教师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学术底子厚,具备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硬件条件。这造成了地方性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竞争力不够、无法与专业外语院校的毕业生竞争等问题。

从改革进展情况来看,地方性高校在社会要求建设特色化日语专业的新形势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开设了相关的商务日语等迎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但是存在盲目增设、师资力量不足、追求形式化等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性高校不具备开设科技日语的能力,却空设课程,盲目追求课程系统的完成度:还有些地方性高校位于旅游城市。但是却没有“因地制宜”地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日语等。

二、湖北文理学院建设特色化日语专业的举措

针对日语专业定位偏差而导致特色化不足的问题。湖北文理学院近几年进行了相关市场调研和讨论。结合现阶段社会需求。特别是根据与本地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成果。有针对性地为提升日语专业教学的科学化程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前提,明确专业方向

地方性高校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前提进行专业建设,学会“因地制宜”。湖北文理学院是省属院校,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市近几年依托“二汽”基地,以发展汽车新城为目标,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截止2016年襄阳地区的日资汽车相关企业已经接近30余家,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放眼到湖北全省,十堰、武汉、孝感都在汽车产业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孝感地区也有20多家汽车相关日企进驻。武汉的日企呈现多方位发展的趋势,汽车、软件等日企都在武汉落户。这为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特色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以襄阳地区的产业发展为导向,放弃建系以来的“日语语言文学”的建设方向。明确“汽车日语”专业方向。课程上增设“汽车日语”“商务日语会话”等,以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教学上,由具有日企从业经验的老师授课保证课程的质量。并提供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每学年聘请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向学生进行日企模式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能够更早地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地区人才需求调研、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日语专业需要努力为学生制造除教学活动以外的课外实践活动。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从2015年以来,每年对襄阳地区日企进行人才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问卷调查。以数据为基础调整教学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企业回访”机制,开设“小暑期实习班”,每年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交流学习。目前已与襄阳市3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合同”,与12家襄阳市日企存在实质性实习合作。这些企业每年为1/3的日语专业大四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100%的大三和大四学生提供见习和参观机会。

通过这些合作,旨在对学生进行“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对自身未来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除“日语”以外的其他技能。

(三)构建跨学科合作机制,努力发展“专业分枝”

根据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日语专业的学生具备其他相关技能,同时希望其他理工类比如机械、汽车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具备一定的日语能力。因此,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除对本专业学生开设“汽车日语”等相关技能课程以外。与本校的机械学院也达成合作机制。对该学院的机械专业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基础日语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校毕业生的总体竞争力,以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另外。湖北文理学院也与日本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的项目,项目针对大四学生,采用交换学分的形式,让学生去日本学校体验学习,深入了解日本社会。

三、湖北文理学院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有待完善之处

虽然湖北文理学院在建设特色化日语专业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日语专业教学硬件科学化程度不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就必须有一套完备的硬件系统。这里所说的硬件不单单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包括课本教材、随堂道具等。湖北文理学院近几年加大设施投入,增建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设备的使用率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它们应有的效能。日语专业所用的教材更换也过于频繁,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符合本校日语专业方向定位的教材体系。不同系列教材对于知识的编排和侧重点都有细微的差异。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切换会导致学生在知识体系衔接上的漏洞。

这些硬件使用上的缺陷会使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难以一以贯之,不能达到本应该有的教学辅助效果。

(二)老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特色化专业建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在发展中形成一套既有传统教育模式优点,又有自身独有特点的教学体系。老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而非主導者。这就要求所有的日语老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能像过去那样主宰课堂,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脚步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但就目前而言,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教师还存在语法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系统相互统一。符合社会的需求才有可能完成日语专业特色化建设。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既有专业水准又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学校在具体实施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的举措中,主要考量的是社会需求,教学设置上迎合的是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层面的建议和意见听取不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了因地制宜,却没有做到因人制宜,这显然不利于发扬学生个体特质,激发学生潜力。日语专业在未来的建设中不仅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市场脉搏。对特色专业建设提供规划,更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吸纳学生意见,使现实需要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亟待更新

湖北文理学院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措施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日语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相对滞缓,主要还是以期末考试、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平时表现里包括课堂表现、作业等内容。总体而言,其主要还是以书面考查形式为主。教学环节里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价里却没有相应的设置,在结构设计上还缺乏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在传统的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学生在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项目中的表现,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认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地方性高校的日语专业要在众多高校中找到自己的特色脱颖而出,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对专业进行整合调整,结合所在地区的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明确专业方向。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教师们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转换教学理念,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了解市场,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维适应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需要。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的特色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特色化日语
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陕西3所高校上榜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Utilizing Learning Styles in EFL Teaching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nguage policies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place of English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