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2017-04-13贾海琴
贾海琴
45.23%,这是我国农村人口比重。杭州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这个城市的繁华背后,还有着很多贫困的山区,这其中,桐庐县莪山畲族乡这个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面积仅28.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万人,大量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基本都是老人、小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留守群体,也是最容易被疾病侵袭的群体,当疾病悄悄来袭,能为他们带来最及时治疗的只有乡村医生。
本文的主人公,便是一位自从医第一天起就在心中立下“守护畲乡同胞的健康”誓愿的乡村医者——王根土。在这个尚显贫困的杭州边陲乡镇,他坚持行医数十载,不仅将“治未病”理念在当地推广开来,更带领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卫生院努力发展,从而更好的造福当地百姓。从一个草根医生到一位高知学者,他的故事里,有执着,有艰辛,有迷茫,有信念,但最重要的,有着一位医者的仁者之风。
未病先知,健康事业新方向
目前正值两会期间,“健康中国”等话题又成了热门。这些新医疗理念的提出目的,不仅是要提高传统医学水平,更是要逐渐减少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庞大的亚健康人群数量。因为亚健康的人,总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病在哪儿了,但如果置之不理,那么亚健康很可能最后变成了不健康。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有种“治未病”的理论,而就目前的健康科技发展来看,“治未病”无疑是人们防御亚健康、转变亚健康最好的手段,而运用现代科技的健康管理更是使老祖宗的理论如虎添翼。
王根土就是“治未病”方法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因为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人由于忽略了平时的保养,日积月累导致病魔悄然缠身,往往在感到病痛时为时已晚,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病魔夺走,他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他开始思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病方式已经不能更深入的维护人们的健康,应该“防大于治”防疾病于未然。而我们的祖先所提出的“治未病”就是要提前把疾病挡在门外,这有益的补充了以“治已病”为重点的现代医学。很多疾病的形成,需要一二十年的累积。在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器官的功能先会下降,当下降到一个临界点时,才会发生病变。对于1/3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来说,如果在疾病发生前处理得当,身体就能转危为安;反之,则极易患病。
王根土在研究中发现,“治未病”可以通过体检、化验、测量、心理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等基本的检测方法来获得身体的各项指标,包括常规的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中医则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气虚、阴虚、阳虚、气郁、血瘀、痰湿、湿热和特禀等9种体质,医生通过健康问卷调查,就能分析出检测者属于何种体质。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对个人的健康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因此他认为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掌握信息是最重要的。
于是,王根土带领着莪山畲族乡卫生院的骨干医生跋山涉水,走进畲乡的千家万户一边义诊,一边为当地群众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当地一些村子里高血压患者非常普遍,中风案例也特别多,经调查这与当地群众“爱吃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于是他从宣传入手,向村民反复强调高血压的知识,努力说服他们改变错误的饮食习惯。
在宣传倡导科学生活方式的同时,王根土医生把“未病先防”的科学理念努力与高科技接轨,通过资源共享,畲乡卫生院同杭州迪安血检中心联网,推出了“标本送检项目”,对体检后發现有异常的服务对象,进行肿瘤标志物和肝病的各项检查,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科学调理,让疾病消散于“无形”。经过不懈的努力,效果终于出现了,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反复体检和宣传,畲族乡高血压患者明显减少了,当地村民的身体状况,普遍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检验发现,“治未病”是基层健康服务最廉价的手段,也是永远及长期需要探索的实践医学。“治未病”先进的健康理念使其成为21世纪医学真正的前沿,是传统医学经过数千年亿万实践检验的中国传统医学这一关于健康的科学“提供了核心理念、治未病理论基础”身心统一整体观,人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论,为它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成功的经验。他认为,最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研究关于健康长寿的科学。
不辞辛劳,奔走于健康之路
在进入莪山畲族乡卫生院工作之前,王根土曾在莪山民族村山阴岭自然村开诊所,总是多方帮助来他这里求诊的患者,在当地小有名气。直到1997年,他才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邀请来到卫生院工作。在卫生院,收入不如之前的高,但他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值班、会诊,工作平凡而忙碌,但他却感到自己过的更加充实。自来到卫生院工作,王根土走遍了莪山畲族乡的每一寸土地,为辖区一万名莪山畲族的父老乡亲诊病治病。他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乡人大代表、十佳社区医生等荣誉称号,还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贴心的土医生”。
王根土通过不断走访还发现由于莪山经济现状限制,农民遇到大病很难保证其治疗,由此,他想到了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1999年、2000年,他前后两次提出希望在莪山乡实施医疗保险的意见、建议,并在与乡领导交流、与村民谈话中不断宣讲保险内容。农村大病合作医疗参保率逐年提高。1999年,在该乡党委政府设法筹资的过程中,王根土医生也利用工作之余马不停蹄地联络各大医院,在争取援助的同时尽可能利用大医院技术,带动自身发展。当年,卫生院共争取设备、资金四万余元,增高病床、手术台等医疗设备,开展外科手术,门诊人员超过2万人次,畲乡村民小病不出乡就可得到及时治疗。
作为畲乡的一名人大代表,王根土还致力于把“大卫生”的观念带入畲乡,逐渐改变山乡面貌,他曾在1998年的人大代表会上提出议案《加强卫生院内部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2012年,他被调到县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该门诊一直在做“未病先防、病后防复”的基层服务。2015年退休后,他还一直在中医院、福利院(老年医院)和桐君街道卫生院等坐诊,为当地百姓奉献着一份力量。
作为医者,王根土积极探索更好的治病方法,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推广,他几十年风雨兼程,不计名利,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放在了医疗事业上,用春风化雨般的睿智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