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健雄:勇闯肝癌禁区的英雄

2017-04-13闵青

大众健康 2017年1期
关键词:疑难血流肝癌

闵青

早上8点半,肝胆外科病房办公室。吴健雄正在为上午的手术做准备。他个头不高,身着干净利落的白大衣,镜片后的双眼微眯,脸上总是挂着让人安心的微笑。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吴主任,我过几天要走,可以给我开点口服药吗?”一位患者跑进来,急匆匆地问道。

“哦,您是前几天说要查结核病的那位患者吧。如果症状不明显,可以先不用药。您这种情况,加强饮食控制是最重要的……”吴健雄带着微微的福建口音,耐心地向患者解释道。

虽然现在不是出诊时间,但面对一一前来问询的患者,吴健雄总是面带笑意,耐心解答。这位风度翩翩、笑容可掬的“暖男”,已经在医疗战线奉献了二十多个春秋,为我国的肝癌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做,就做最难的”

近几年,肝癌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国病”。肝癌在国际上每年新发病率为74.83万,而在中国就有接近55%。中国人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率高,感染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而肝硬化又有相当大的可能转变为肝癌。

迄今为止,西医对于肝癌的研究历史已有100余年。其中,中央型肝癌一直肝癌治疗领域中最大的难点。中央型肝癌的生长位置位于临近重要管道系统的出入口,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有发生大出血和死亡的可能性。因此,过去医学上一直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手术,被认为是肝癌手术的“禁区”。一旦有人得了中央型肝癌,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

“一般来说,肝脏有三个肝门,肝门意味着重要的管道系统的出口和入口。为了有利于临床应用和实际操作,根据肝脏里面管道的走型,将肝脏分为8个段。中间的4、5、8段,围绕着三个肝门,被认为是肝脏的中央区。”

“要得到一个好的工作结果,必须起步要高。”吴健雄说,有些肿瘤虽然也在4、5、8段,但生长位置比较表浅,与周边区的肿瘤没有什么差别,都不危险。“在我当初制定课题的时候,觉得光定义成中央区还不够,要做就要做最难的:中央区里面的中央型。”

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别看吴健雄平时温温和和,可是谁也想不到,在他的内心,是个对自己这么“狠”的人。

中央型是什么概念?就是肿瘤与这三个肝门的重要管道系统相隔小于1厘米。“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很多都是处理爬在胆管上、血管上、管道系统上的肿瘤,这样的瘤子风险很大,起步很高。每一个病例,肿瘤与最要命的管道系统的距离,都是小于1公分。”吴健雄说。

于是,吴健雄将研究目的确定为:如何通过技术改进,来提高中央型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切除率和治疗效果。

“如果按照当时国际上的指南来说,我们至少有1/3的肝癌病人是不能手术的,是必须要放弃治疗的。但是,经过我们一步步的钻研和探索,我们把这1/3的病人,一个一个地救了过来,而且成功率极高。”吴健雄感慨地说。

2013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吴健雄对于中央型肝癌患者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手术切除率达到100%。他们激动地向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杂志投稿,想向全世界说明,他们做到了。显然,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对这一结果表示不敢相信:中央型肝癌这一国际难题,怎么可能这么好的得到了解决?手术怎么可以切除,还是安全切除、100%成功?

吴健雄明白,当一个国际性难题得到解决,他们一定会有疑虑。“我让助手向杂志社回信,告诉他们两件事:第一,我们5年前就已经开始国家继续教育课程的训练班,培训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高难手术的现场演示。演示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得当场见功夫。第二,对于疑难病例,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相关科室的顶级专家进行综合治疗,而且当场就能制定出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录影和照片资料,并随时欢迎他们来交流考察。”

铁的事实和证据,打消了杂志社的疑虑。论文一经发表,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一直觉得,拿筷子的民族一定是很聪明的民族。”吴健雄自豪地说。

“从实力中寻找快乐”

吴健雄提倡,对于临床工作一定要“热爱、钻研、创新、阳光。”

当外科医生,尤其在中国当外科医生,手术量大、心理负担重,往往面临着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我们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工作。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伟大,而是说这个工作本身就是非常艰苦的,没有人强求你来当医生。”吴健雄说,第一,做医生必须要有奉献精神。第二,要学会苦中作乐。

“高难手术每天心理压力巨大,如果不会调节自己,说不定病人还没好,我们就先得癌症了。我经常向我的团队提倡,要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但是,快乐从何而来?一定是来自于实力。”

2012年8月,一名74岁的飞机设计师找到了吴健雄。他是一位中央型肝癌患者,多家醫院曾组织专家会诊,认为其情况很不乐观:肿瘤长在第二肝门部下腔静脉与肝静脉分叉处,包绕肝右静脉及肝中静脉,紧邻门静脉右支,术中有致命性大出血的风险。手术危险性极大,难度极高。

当时,恰逢吴健雄在开展肝癌手术的高级学习班,需要寻找高危疑难病人做手术演示。吴健雄觉得这位患者涉及的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拿来演示教学,将会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从中学习到手术经验。

但是,实时演示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手术技巧和心理素质都要过硬。况且,病人的情况极其复杂,这不禁让助手们为吴健雄捏了一把汗。

“吴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虽然咱们平时做了不少类似的工作,但毕竟这次来的都是来自全国的大大夫。一旦失败,那不就臭名远扬了?”面对这样一台极高难度的手术,助手们纷纷表示担心。

但是,吴健雄依然延续了他对自己“狠”的本色。他对助手说:“这就怕了?这才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时怎么做,今天就怎么做。”

按照惯例,吴健雄先向来宾们介绍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计划。这台手术,无论从患者年龄、手术风险、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来说,所有的难度都是最顶级的。当来宾们得知今天要做的是这样一台手术风险极大、难度极高的手术后,大家都愣住了,没有一个人做声。

上午8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不到30分钟,吴健雄便完成了第一、二、三肝门的精细解剖。中午12点50分,肿瘤完整切除,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三支重要血管交叉处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手术结束后,台下的教授们纷纷跑来,对吴健雄说:“手术前,我们还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现在,我们心服口服。”

术后,吴健雄对这位患者进行了精准放疗、中医药辅助协同治疗、精神辅导、食疗辅导等。手术前,患者家属曾对吴健雄说,该患者已被多位专家会诊确认为“最多活不过三个月”。到现在,这位患者已经存活快5年的时间。

而吴健雄所在的肝胆外科团队,对于中央型肝癌的治疗技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已然磨炼地越来越娴熟。

“从06年课题攻关,到现在十年时间,我们今天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现在对于中央型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手术切除率达到100%,至今没有一例失败。更可贵的是,我们没有围手术期的死亡。”吴健雄自豪地说。

吴健雄说,小时候一直觉得当医生是很荣耀的事。现在看来,他没有辜负着这份荣耀:除了首创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术,突破肝癌禁区,成功攻克中央型肝癌的国际难题外,他还率先引进现代手助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满足不宜开腹的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建立了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发起了我国中西医在肝癌治疗领域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合作……

当被问及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吴健雄说,“只要志向和兴趣在,那么经过勤奋的钻研和探索,出来一点成绩也是自然和必然。”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肝癌手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控制出血的问题。如果出血控制不好,患者就会死亡。因此,做肝切除手术时,经常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血流阻断,例如入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等。其中,全肝血流阻断术是不得已才会采用的一种手段。

“若采用这种术式进行治疗,不仅要求医生技术水平要高,而且心理素质要足够稳定。”吴健雄说。因为全肝血流阻断是术中无血的,虽然肿瘤可能会被很漂亮地切掉,但手术时间一长,病人往往面临着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的风险。

“我经常跟病人说,治病是为了救命,而不是玩命去治。”吴健雄说,救治工作要做到极致,不能只顾着切除肿瘤,而忽略病人可能面临死亡的风险。虽然当时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吴健雄对自己要求颇为严格。“我们是国家癌症中心,不能因为别人不会做,自己就不去做。”

据吴健雄回忆,当时他每天睡觉前都在思考第二天的手术:“如果第一套方案行不通,那我第二套方案將要怎么做?看不见摸不着的肿瘤,如何完整地取出来?破损的脉络如何修复?病人如何进行快速康复?……”想到这些问题,吴健雄每天都彻夜难眠。

就在吴健雄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一天,活体肝移植的思路给了他灵感:“既然别人的肝拿给自己一部分,都可以活,那何况是我自己的肝呢?也就是说,如果把其中一部分肝脏的血流阻断,另一部分肝脏保持血流通畅,那结果将会怎样呢?”

吴健雄想到,肝脏既然分为8个段,那么每个段都应该有自己的血液供应系统和回流系统,并且应该是相对固定的。于是,吴健雄利用肿瘤专科医院的技术优势和病例优势,开展了对于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术的研究和探索。

“对于表浅的肿瘤可以先不进行血流阻断,只有当肿瘤靠近最危险最要害的管道系统的时候,再进行区域性阻断。如果肿瘤长在右边,那我们就让左边的血流通过,让没有载瘤的肝脏可以通过正常的血流,以保证手术中肝脏一直有血流供应,从而确保不会导致肝衰竭的发生。”

吴健雄首创的肝区域选择性适时血流阻断术,使得他成功为数百例中央型肝癌患者实施了肝切除术。而且,即使是对于肝硬化特别严重的病人,吴健雄解剖肝内血管的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时间。

吴健雄认为,手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要做好一个手术,一定要有医学思维和哲学思维。对于临床工作,我历来提倡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疑难复杂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临床工作的最高境界。事实上,我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也是这么要求的。”吴健雄说。

“临床工作一定要抓落实”

对于肝癌患者的治疗,吴健雄团队一直坚持两个目标和一个宗旨。两个目标是,肿瘤切除率要高,要保证手术安全。一个宗旨就是,要提高病人生存率。

要知道,肝癌是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此前,据国家癌症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肝癌的生存率最低,仅为10.1%。在吴健雄团队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他们发现,在他们所做的100多例中央型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中,不仅将中央型肝癌患者的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 ,而且5厘米以内小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了75.3%。可以说,吴健雄创造了一个奇迹。

“外科医生的刀没有去不了的地方,没有做不了的手术,问题就是我们该做什么手术,该做到什么程度。”吴健雄说,对于肝癌的治疗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成立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机构。

吴健雄介绍说,绝大部分肿瘤没有具体的病因,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治疗上也一定是多方面的。

肝胆外科成立后,吴健雄带领肝胆外科成立了面向全国的肝胆肿瘤的疑难病例会诊。每周四下午,放疗科、内科、外科、介入科、超声科、射频科、营养科、精神心理科的专家都聚集到一起,对高度疑难的病例进行诊治。“这种综合治疗的模式,不仅可以帮助病人解决疑难疾病,而且可以迅速提高我们自己的诊治水平。”吴健雄说,这个综合会诊机构开展到现在,深受患者欢迎。迄今为止已经诊治了疑难病例1000例左右。其中的很多病人,都是辗转求医、走投无路后慕名而来的。

其实,肝癌的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国际上并不新鲜。但是,并不是所有医院都会狠抓落实,难免流于形式。而吴健雄所在的肝胆外科,不光是成立了这样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将综合治疗彻彻底底落到实处。

因为对于疑难病例来说,由于病情危急,时间就是生命。而吴健雄成立的综合会诊团队中,一旦确定有病人需要手术,则必须要在1个星期的时间里将手术落实下来。“临床工作不能靠吹嘘,一定要做准备、抓落实。”吴健雄说。

猜你喜欢

疑难血流肝癌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改良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牙髓活力的应用研究
面向课堂疑难的翻转教学设计探讨
超声多普勒仪血流参数计量检定装置的研究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新目标九年级Units 13—14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