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技前沿 创造美好生活
2017-04-13徐强王永梅
徐强+王永梅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他基于超分子模板技术,开发了多种功能性纳米多孔材料。通过设计合成新型模板分子,实现了材料孔径大小在纳米尺度上的精确调控,进一步构筑了新型纳米催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储能材料。基于能源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廉价、易得的天然多酚配合物为碳源,制备了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魏晶。
勤奋求学 不懈科研
1986年,魏晶出生于陕西西安。2003年,获得第1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二等奖,并被保送到复旦大学化学系理科基地班学习,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教授。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同年10月,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的应用研究。
在国内求学期间,魏晶博士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功能化研究。在纳米尺度上精确调控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道结构及孔径大小是多孔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在赵东元教授的指导下,魏晶博士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模板分子,并基于超分子模板技术,合成了多种孔道和孔径大小可控的纳米多孔材料。提出了溶剂挥发诱导聚集组装的界面组装新策略,为进一步调控材料的结构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多孔材料,还构筑了多种功能性复合材料,比如多孔金/二氧化硅纳米反应器用于苯乙烯环氧化催化反应、氮掺杂的多孔碳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及溫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捕获等。
在国外工作期间,魏晶博士主要以低温燃料电池技术及海水淡化为导向,设计多种新材料解决相关技术的瓶颈问题。比如,电催化材料在新能源技术里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所使用的催化材料往往都是贵金属(如铂),开发新型非贵金属材料替代铂可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基于此,魏晶博士采用廉价、易得的天然多酚配合物为原料,制备了高效的碳基电催化材料,为开发铂替代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另外,魏晶博士设计了一种三维互穿的水凝胶/聚氨酯海绵复合材料,解决了水在水凝胶颗粒之间的传输问题,使水通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正向渗透法淡化海水提供了新材料支持。
硕果累累,再接再厉
在科研上不懈的努力下,魏晶博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发表48篇学术论文,论文总被引用数超过2000次,H因子20。其中包括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1篇、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1篇、美国化学会会志(J. Am. Chem. Soc.)7篇、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9篇。授权中国专利4项。参与撰写了于吉红教授和闫文付教授主编的《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第6章: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
基于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魏晶博士获得各类学术荣誉与奖励10余项,如陶氏可持续发展创新一等奖、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巴斯夫优秀奖学金、第26届复旦大学光华自立奖等。他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2013年,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八届国际介观结构材料研讨会上做口头报告。此外,还获得了2014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6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
现在,魏晶博士主要以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为导向,从事纳米多孔新材料的开发。将围绕新能源催化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开发新型纳米多孔高分子材料用于癌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他还计划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科研团队,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的学术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尤其是在纳米多孔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