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典型风暴潮对瑞安市警戒潮位核定的影响分析
2017-04-13
(瑞安市水利局,浙江 瑞安 325000)
沿海典型风暴潮对瑞安市警戒潮位核定的影响分析
张松策
(瑞安市水利局,浙江 瑞安 325000)
沿海警戒潮位偏低需要重新核定,考虑典型风暴潮对沿海警戒潮位的影响,对最近20 a瑞安市典型风暴潮进行分析和研究,统计和分析强台风来临时各个时度对沿海潮位的影响,得出结论,为后续沿海警戒潮位的核定提供决策依据。
典型风暴潮;沿海警戒潮位;瑞安市
1 问题的提出
警戒潮位是指是指沿海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险情或潮灾,需进入戒备或救灾状态的潮位既定值。瑞安市地处温州市中部沿海地区,是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的区域,易受台风暴潮、近岸波浪的影响与侵袭。风暴潮给瑞安市沿海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也制约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1]。
瑞安市岸段现行警戒潮位主要采用瑞安水文站的现用警戒水位,为375 cm(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于2001年核定的[2]。核定岸段主要为飞云江口瑞安城区段,在通过第Ⅰ型极值分布律计算重现期高潮位的基础上,结合瑞安市经济、海堤防护能力、沿海地理环境、历史潮灾等诸多因子,最终确定。使用至今已有10余年,在防潮减灾、城建规划和防潮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近年来沿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岸防护工程的加固和防护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大批量沿海、沿岸工程兴建,自然水动力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现有的警戒潮位已很难适应目前防潮减灾的需要,不能满足当前重点岸段、重点保障目标精细化预警的要求。根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5号)要求[3],从实际出发,重新核定瑞安市沿海警戒潮位十分必要。
随着近年台风天气增多,热带气旋对瑞安市沿海的影响较大,海浪、风暴潮等作用时间较长,针对影响瑞安市沿海热带气旋类型及风暴潮特点,重点选取热带气旋登陆前2天及登陆后1天的逐时潮位、高潮位进行增水分析,为重新核定沿海警戒潮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提升瑞安市沿海的海洋灾害预警报水平[4],提高防潮辅助决策技术能力,积极应对海洋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2 风暴高潮位超现警戒潮位
风暴增水是风暴潮产生灾害的重要因素,1971 — 2012年,瑞安站高潮位受风暴影响共有47次过程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1971 — 1979年8次,1980 — 1989年8次,1990 — 1999年8次,2000 — 2016年23次,瑞安市瑞安站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统计情况见表1 ~ 2和图1。
图1 瑞安市瑞安站风暴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统计图
图2 瑞安站风暴高潮位警报发布标准统计图
表1 瑞安市瑞安站高潮位超警戒潮位次数统计表
表2 瑞安市瑞安站高潮位超警戒潮位距离统计表
图2为瑞安站风暴高潮位警报发布标准统计图。从图2可以看出,按照国家海洋局风暴潮预警报发布标准,42 a瑞安站共有73次高潮位风暴增水过程达到警报发布标准。其中最高级别蓝色26次,平均0.6次/a;最高级别黄色25次,平均0.6次/a;最高级别橙色18次,平均0.4次/a;最高级别红色4次,平均0.1次/a。
瑞安站逐年年平均海平面变化波动曲折,升降无一定规律。为了解海平面变化趋势,采用e指数拟合方法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处理,得出均匀变化的趋势线(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瑞安站年平均海平面呈逐年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18 cm/a。
图3 瑞安站历年年平均海平面曲线图
3 典型风暴潮
3.1 “9417”风暴潮
“9417”号热带气旋于1994年8月15日在菲律宾以东约2 000 km的洋面上生成,之后沿着偏西方向移动。17日14时转向西北偏北路径,于8月21日22时30分在瑞安市梅头镇登陆。热带气旋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62 hPa,近中心最大风速达40 m/s,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持续3 h。
“9417”号热带气旋登陆日期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大潮,由于此次台风范围大、风力强、暴雨急、来势猛,且产生的最大风暴增水时间正与瑞安站天文大潮的高潮碰头,风暴增水与天文高潮位近线性叠加,造成瑞安站184 cm的高潮位增水,瑞安站出现了历史最高高潮位502 cm,超警戒潮位128 cm。
瑞安站逐时潮位增水曲线清晰描绘了“9417”号热带气旋影响瑞安海域时,潮位增水的变化过程见表3。
表3 “9417”热带气旋瑞安站高潮位增水表
3.2 “9711”风暴潮
“9711”号热带气旋于1997年8月5日在关岛以东洋面生成,一直朝着西北方向移动,初期移动速度为10 km/h,9日强度增强为热带风暴,移动速度变为15 km/h,11日强度增强为强台风,移动速度随着强度的增大逐渐增至60 km/h,于8月18日21 — 22时在浙江温岭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0 hPa,近中心最大风速40 km/h。
“9711”号热带气旋登录时,适逢瑞安农历七月十六天文大潮期,风暴增水与天文潮近线性叠加,瑞安站出现了444 cm的高潮位,发生在登陆时间12 ~ 13 h前,超当地警戒潮位70 cm,高潮位增水124 cm(见图4)。
图4 “9711”号热带气旋瑞安站过程增水曲线图
3.3 “0216”风暴潮
“0216”号热带气旋“森拉克”于2002年8月29日在太平洋关岛东部洋面约1 200 km处生成,初期朝西转西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为13 km/h,最终于9月7日18时30分在温州市苍南县金乡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0 hPa,中心最大风速40.0 m/s。登陆后继续维持偏西方向移动,受地形影响,很快于8日05时减弱为热带风暴,于08时再减弱为热带低压。“森拉克”影响期间,实测最大瞬时风速达56.7 m/s(南麂)。
本次增水过程发生在农历八月初一大潮期,尽管此次热带气旋登陆时间正值天文低潮时,但因为“森拉克”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其自身所控制的云系水汽比较充沛,仍造成了瑞安站482 cm的高潮位,是瑞安站历史第2最高潮位,超现有警戒潮位108 cm,造成89 cm的高潮位增水,最高潮位发生在登陆时间2 h后。
“森拉克”影响期间,瑞安站潮位过程增水曲线同样呈现逐日两高两低现象,中间的小幅波动不明显;增水曲线变化整体平缓,热带气旋登陆前后没有明显的增水峰,仅登陆前后过程最大增水略高。整个影响期间瑞安站过程增水最大达185 cm。
“0216”号热带气旋“森拉克”影响其间瑞安站高潮位增水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森拉克”登陆前,瑞安站高潮位增水维持在55 ~ 90 cm,每日早晚高潮及逐日高潮变化较小。此次热带气旋适逢天文大潮期,仅影响期间的天文潮就已超警戒潮位,即使“森拉克”造成的潮位增水较小,同样使瑞安站出现了统计以来的历史第2高潮位。“森拉克”登陆后,高潮位增水迅速减小,24 h内高潮位增水减至18 cm。整个过程高潮位最大增水为89 cm。
表4 “0216”热带气旋瑞安站高潮位增水表
表5 “桑美”瑞安站高潮位增水表
3.4 “0608”风暴潮
“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于2006年8月5日在太平洋关岛东南部洋面约550 km处生成,生成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迅速增强,9日越过琉球群岛进入东海,当日晚台风达到最强915 hPa,最终于8月10日17时25分在温州市苍南县南部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 hPa,中心最大风速60.0 m/s,是有记录以来在温州市登陆强度最大的热带气旋。登陆后台风中心紧随又南下福建沙埕,之后强度迅速减弱,于12日凌晨消失在湖北省。
“桑美”影响时间发生在农历七月十七大潮期,最高潮位发生在登陆时间5 h后,为436 cm,超现有警戒潮位62 cm,造成72 cm的高潮位增水。
“桑美”影响前期,瑞安站过程增水曲线没有明显的峰谷,变化缓慢,过程增水维持在10 ~ 40 cm,至10日增水曲线开始上升,出现明显的增水峰;过程最大增水出现在热带气旋登陆后的涨急时刻附近;之后过程增水逐渐趋于平缓。
“0608”号热带气旋“桑美”影响期间,瑞安站过程增水最大达255 cm,发生在低潮时间附近。
“桑美”影响期间瑞安站高潮位增水情况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晚高潮增水明显大于早高潮;登陆前高潮位增水变幅较小,登陆当天晚高潮位最大,增水为72 cm;登陆第2天高潮位增水迅速减小至10 cm以下。
4 高潮位分析
瑞安站从1971 — 2012年,42 a共有467次高潮位超当地现用警戒潮位,平均每年超警戒超11次。其中1989年、2001年、2002年和2012年超警戒潮位次数均超20次,分别为23,25,21,24次。1995年超警戒潮位次数最少,仅有1次,瑞安站历年高潮位超警戒潮位次数统计见图4。
图4 瑞安站历年高潮位超警戒潮位次数统计图
5 结 语
经过对瑞安市典型风暴潮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据1971 — 2012年瑞安站实测潮位资料统计,42 a超警戒潮位次数分别为99次、149次和111次。
(2)瑞安站实测高潮位超警戒高潮位现象主要集中在8 — 10月中,超警戒潮位次数最少的月份为5月,仅2次,与热带气旋影响瑞安沿海的时间基本一致。
(3)典型风暴潮增水对超警戒高潮位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由于一年中的天文大潮基本上发生在8 — 10月,也是造成8 — 10月中高潮位超警戒潮位次数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岸段方案[R].杭州: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13:6 - 12.
[2] 瑞安市统计局.2013瑞安统计年鉴[M].温州:瑞安市统计局,2013:21 - 33.
[3] 国家海洋局温州中心海洋站.温州市防潮警戒水位核定研究报告[R].温州:国家海洋局温州中心海洋站,1999:66 - 71.
[4] 方国洪、郑文振、陈宗镛,等.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预报[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82 - 110.
[5] 吴松弟.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过程和主要海塘、塘河的形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2):5 - 13.
(责任编辑 黄 超)(责任编辑 郎忘忧)
P731.23
B
1008 - 701X(2017)02 - 0040 - 04
10.13641/j.cnki.33 - 1162/tv.2017.02.011
2016-11-21
张松策(1973 - ),男,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E - mail:345026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