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研究探索
2017-04-13林欣
林欣
摘 要: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直提倡需要有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思政课的社会实践的目标是探索长效育人机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的实施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常态化。
关键词:思政理论 保障机制 理论体系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07-01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认为纯理论,缺实际,理论水平很高,对现实生活没有指导意义,因此,大学生一直都不重视思政课,只认为单纯拿了学分,以后都不用看。因此,如何将社会实践融入思政课成为许多高校研究探索的方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学生在社会活动受益,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标。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已作过一定探讨,本文章旨在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和构建实践课的理论体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1.专项经费制度保障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按比例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因此各高校应该落实将用于思政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切实拨出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为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思政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思政专项的使用办法,确保专款专用,并定期检查使用情况。
2.政策性制度保障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和重要补充。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安排必要的课时,落实到思政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头上。同时应该有适用的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避免实践教学的泛化和边缘化,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其次,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学校层面应建立相关制度和评价指标,对指导教师及参与人员的实践教学进行质量监督考核,如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常规检查、指导水平考核、教学时数考核、教学效果考核,工作津贴发放等;部门层面应建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如成果展示评比、社会实践报告考核、社会实践表现评价考核等。最后,学校或部门层面应建立相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安排保障制度、时间和场地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
3.组织管理制度保障
高校应不断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体系,特别是校外社会实践,学生人数较多,实践地点和时间也较分散,更应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应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架构和权责范围,加强对指导教师和相关指导人员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协调校内外各种人事关系。其次,应确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确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社会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最后,应开发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相对固定的思政课学生社会实践场所,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方向和便利。定向型社会实践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效,降低管理的成本,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实现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功能与价值,必须构建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次要优化实践教学方法,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最后要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构建独立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评价体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高校要真正实现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功能与价值,首先就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其教学目标是有极强的针对和特殊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转变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
高校要實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习得教材体系和相关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不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实际工作,而且又能从现实工作学习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效。因此,必须构建起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1.2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兴趣点”有所变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灵活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要求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锻炼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基于教学大纲内容,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构建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学教育模式。思政课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去校门,投入到现实社会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和能力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传统思政课教学往往只重视老师教授知识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创造的能力。思政课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本身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功能,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尝试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切实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其感受到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摆脱学生对思政课空洞、无用的偏见,从而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基于上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我们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恰当地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主动教学或引导、学生被动接受或应对的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设计者、施教者、组织者、控制者,学生则主要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思政课实践教学则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能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通过参加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达到长效的协同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渊方,廖伯琴,王姗.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J].教育学报, 2001(5):1-4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魏钢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特征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23(4):129-134
[4]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5]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