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3何景峰
摘 要: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双创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创型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87-02
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具备引领作用的人才,那么如何评价人才的引领作用,具备“双创型”能力的人才就具备“引领”作用。社会发展越快,知识更新越快,经济与社会发展联系更密切,高素质人才需要就越紧迫,尤其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不仅是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科技、文化,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高校还要有创造能力,高校传授知识只是一个基本的职能,创造知识、创造科技,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主动创新,努力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出高素质,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来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急需要既能够创新,又能够创业的人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定位就是满足工程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解决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所以说工程硕士研究生要认清自己的任务,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足以承担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还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创新创业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主要需要。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
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1]。创新是就是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产生出某些新思想、新思维来解决现在已经存在的,或者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这些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目前还没有被发现,所以说,创新更主要是一种意识作用。创业则是发现和捕捉机会,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资源来进行创业,实现社会价值,由此制造出新的服务和新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解决自己或他人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发展积累财富。创新是一种新的思想、意念、方法、手段等,更多是侧重于意识方面的东西,创业则是一种实践活动,更側重于财富的积累和价值的实现,所以说,创新创业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好的创新意识才能够捕捉到先机,为创业提供保障,创业更多依赖于创新,具有创新的创业才具有生命力,没有创新的创业就只能是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复,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就业活动,创新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要素,创业的关键和灵魂是创新,创新为创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创新是创业的保障和前提,但是,创新并不等于创业,创新更需要创业来进行检验,没有创业检验的创新并不能证明的价值。所以,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工程硕士教育应努力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
二、优化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目标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清晰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也是一样,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为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所以说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是学生成才的起点。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实施方案,规划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操守、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引导学生正确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正确的引导学生规划好人生的发展轨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逐步实现自己目标,人生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目标确定了,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通过努力终究会有自己目标实现的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踏踏实实的作风,同时不可以因循守旧,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要敢于突破前人,突破自己 ,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双创型”在培养人才方式上也要有创新,不能只是简单通过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来解决实践问题,所以上“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再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锤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具有顽强拼搏,不屈不饶,敢于面对失败的百折不饶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思维方式 ,同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住机会,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品质,敢做敢想,敢于实践,善于在失败中把握机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取,具有优秀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丰富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竞争力。
三、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和方式。“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知识根基,需要有一种能根据个性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的培养方式。首先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尤其是服务于地方特色经济对人才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才施教,量体裁衣,实施差异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善弹性学分制、实施分级教学、分流培养,扩大学生的参与权,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和导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课程[2]。
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3]。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改革与创新,要不断的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向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前沿知识,掌握世界发展的趋势,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实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双创”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必须进行相应的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景峰.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中文信息,2016(12)
[2]何景峰,冀敏.民办高校如何依托研究生教育提高办学水平[J],丝路视野,2016(3)
[3]杨培伟.工程项目制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考核探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