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英语”与教学

2017-04-13魏瑜雯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让整个地球缩小为地球村,也让英语成为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语也在与当地语言的频繁接触中产生了新的语言变体。即“中国英语”。作为非英语国家的变体之一,“中国英语”逐渐受到学者们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中国英语”如何在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下与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中国英语 跨文化交际 教学

一、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进程,英语比历史上任何一种语言使用范围都广。英语的发展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便利。因此,英语在全世界范围迅速传播。中国是世界上非英语本族语学英语占比例最多的国家,有超过 “两亿五千万的英语学习者,超过美国的总人口”(Chen Meilin and Hu Xiaoxiong,2006)。

二、中国英语

1.“中国英语”的定义。“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葛传槼先生1980年在《漫谈由汉译英》提出,他提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之后便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学者对“中国英语”有着不同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英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汪榕培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之后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探讨了中国英语。对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基本已达成共识。

2.“中国英语”的表现形式。“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篇三个层面。在语音方面,由于受从小讲汉语的影响,所以在发音方面,即使经过不断地模仿 “标英”,但在语音语调方面还是与英语本族语者有一定的差距。词汇方面,中国有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但在英语中又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汇,便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现等方法创造新的词汇。例如铁饭碗、一国两制。语篇方面,中西思维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人在写作时习惯用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观点,而西方人则喜欢习惯开门见山。

三、中国英语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来说,中国人需要用中国英语向外传播中国的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了解他国文化及其价值;二是培养本国文化自觉。因此跨文化交际是文化的双向交流。

1.跨文化交际需要中国英语。在跨文化语境中,语言使用者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去使用和理解英语,使英语得到全面发展,以此展现更丰富的文化和价值。一旦英语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就将赋予其新意义。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可以用中文很流利的表达中国文化,但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特有文化时,就会感觉文不对义。因此怎样在文化“存异”的原则下,既使外国人能理解我们的特有文化又能保持本土特色则成为在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的命题。而“中国英语”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本土身份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工具。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对外国文化的可理解性输入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却在我们表达自己特有的文化上犯了难。比如很早就学习了圣诞节,火鸡的表达方式,但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很多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表达。“中国英语”为彼此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2.“中国英语”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我们能看到现有大部分英语教材都包含一定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所有的英语专业也都开设了英语国家文化这门课程。但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追求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素材,以致对非英语国家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忽略。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原版语料在促进学习语言技能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英语教学如果只局限于英美語言模式、文化,则不能扩宽学生的全球文化视野和保持中国文化身份。而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对“中国英语”的了解与学习。

四、结语

“中国英语”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有着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在教学中很好的融合中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则为促进基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Chen Meilin,& Hu,Xiaoqiong.(2006).Towards the acceptability of China English at home and abroad.Changing English,13(2), 231-240.

[2]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中国翻译,1980(2):1-8.

[3]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1):1-8.

作者简介:魏瑜雯(1993-),女,汉族,重庆人,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