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4-13杨超�オ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杨超�オオ�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中,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人地观念等四种要素,分别对学生的地理特征认知能力、地理知识分析能力、社会活动实践能力、地理价值观等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从新课传授、实践活动、课堂探究等方面有计划性、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1302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中不容忽视的内在涵养,其不仅要求个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地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与观念,还要求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相关认知角度来看待、解决问题。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意味着需帮助其获取地理重要知识,引导其形成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思考、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起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地理图片在高中地理新课导入中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是影响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教学活动。而由于高中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若是像常规教学那样采用指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由教师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解析等方法来导入课程,虽然可让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同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极有可能因较难理解相关知识而失去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原理,形成良好地理思维。教师需帮助学生透彻地掌握课程学习重点,避免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相应学习。图片作为表现实际现象、问题的一种方式,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供更为直观的地理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应地理知识特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新课导入中教师应积极借助地理图片来设计新课导入,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貌图(图1),请学生们观察图片中这一地区的地貌特点。学生们在多媒体的吸引下会积极地观察图片,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猜测是何种因素造成图片中的地貌。学生们便会结合自己的观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水力”“风力”“人为作用”等影响因素,教师便可进一步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因素是否会相互影响,或者只是独立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由此来进行新课导入。此方式一方面可借助图片展示来增加教学灵活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在教师引导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思考,以此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对相关地理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显著地提升新课导入的效率。

二、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高中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地理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当中,因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可视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目标,这同时也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当中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体会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由此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使其真正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形成正面的地理价值观。

例如,在完成“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一课程教学后,教师可安排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当地的特色景观,以照片、绘画等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并需了解当地存在何种传统文化,如今该传统文化的发展又呈什么状态。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自主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籍、询问当地居民等途径来完成任务。由此不仅可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还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知道经济、环境、观念转变等因素对传统文化会形成何种冲击,继而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内涵的认识。

三、地理规律在高中地理课堂探究中的把握

地理规律的把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提升地理实践技能,使学生形成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理念。若在地理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把握地理规律,则不仅会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地理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还有可能会阻碍学生对相关知识作深入探究,这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重视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把握地理规律。可采用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理解、发现、掌握地理规律,从而真正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水污染及其成因”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首先提出与生活贴近的问题来引入教学内容,比如提问学生当地河流等自然水资源是否干净,影响其清洁程度的因素又有哪几种。学生们提出人们把废弃物排放至水中才导致河流被污染。教师便可再提出问题: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将废弃物排放至自然环境中,为何以前环境并未呈严重污染的状态?学生们便会对此问题再作思考。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学生可逐渐掌握当下水污染的过程,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掌握地理环境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总而言之,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培养项目,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重视以核心素养引领课堂教学,从新课传授、实践活动、课堂探究等方面有计划性、目的性地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完善自身地理知识结构,形成地理思维,并学会以此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

[2]金子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基本策略探讨——基于一堂“水循环”课例的评述[J].地理教学,2016(7).

[3]邱鸿亮,王露.地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观”——“生活化的地理”与“地理化的生活”的对比研究[J].地理教学,2016(9).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