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融合地理知识的实践探索 

2017-04-13林坤�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希腊文明历史

林坤�オ�

[摘要]以梭伦改革为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与地理知识相融合,在学科交叉教学中培养学生共同的核心素養,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融合;地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8902

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国际教育的不断接轨。本文以梭伦改革为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与地理知识相融合,在学科的交叉中培养学生共同的核心素养。

一、在历史地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时间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从编年史的角度让学生掌握历史的整体性;空间感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不同区域、不同文明之间的认知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在同一时间之内的横向、纵向联系。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空间思维是历史学科培养的能力之一。

在《梭伦改革》这一课中,笔者首先以两位名人的两句话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在生产力低下、文明发展的初始阶段,地理环境对于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普列汉诺夫说:“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后形成的。”引用这两句话,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只有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作为活动舞台,人类历史才得以展开和表现,不同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不同的人类文化。雅典璀璨的文明就是在与地理环境的斗争中、协调中、适应中诞生的。接着,笔者依次展示世界地图和古希腊地图,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从世界地图上找出希腊的地理位置?从古希腊地图中你发现怎样的地形特点?

使用世界地图的作用是让学生形成空间定位的能力,找出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特意在地球仪上指出希腊所处的地中海地区。根据地理事物所处的绝对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区域或其他相关位置确定希腊的所在地。准确定位地图所表示的地理区域,是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在与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部分。通过地图,让学生知道梭伦改革发生在哪个地域,而这个地域的特殊性将指引梭伦改革的方向。

运用古希腊地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直观具体地分析地中海地区的特征。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从地理位置看,岛屿众多的希腊半岛被爱奥尼亚海和地中海及爱琴海所环抱,形成三面环海的地缘之利,且海岸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曲折多变,犬牙交错,在希腊半岛中部和南部造就了许多天然的海湾和良港,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其和外部世界的广泛交流。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选用各类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各种思维的手段之一。通过历史地图,可以将很多靠文字难以说清楚的历史问题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而分析地图的能力也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必备能力。

二、贯彻在改革的经济措施中融合区域地理的教学理念

区域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基本学科之一。梭伦改革的历史时代,人类的生产力还不足以战胜自然环境的限制,成功的改革更多的因素来源于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所以,笔者把梭伦改革的标题改为“‘因地制宜的梭伦改革”。把分析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当作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案例,适当引入区域地理的教学理念。笔者首先展示雅典地形图和希腊人的商业殖民活动图,然后提出问题:从雅典地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希腊半岛的地形特点是怎样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雅典地形图与希腊人的商业殖民活动图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古希腊的土地总面积中,只有18%是可以耕种的,8%是草地和牧场,9%是林地,其他65%是山地。地形崎岖,多山地,平原稀少,希罗多德称希腊“一生下来就是由贫穷哺育的”。土地的贫瘠,耕地的不足,最终造成了希腊地少人多的矛盾,这也是雅典出现债务奴隶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希腊人的商业殖民活动达到高峰期。这一时期,殖民活动从东地中海一直延伸到西地中海,包括希腊本土、小亚细亚沿海(爱奥尼亚地区)、南意大利的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殖民活动大大开阔了希腊人的视野,同时把希腊文明传播到各地,为希腊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殖民活动是希腊大多数城邦解决发展瓶颈的方式,但雅典城邦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潮流,在殖民大潮中落伍了,仍然以农耕经济为主,商业也不发达。再归纳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学生不需任何解释很自然就明白梭伦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经济措施。通过梭伦改革,雅典的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为主转向农工商并重,甚至有人认为是工商为主。经济逐渐繁荣,最终也促成和加速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变革,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从梭伦因地制宜的经济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改革中,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与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梭伦改革给后人的经验,但又何尝不是区域地理要实现的目标呢?

三、在不同文明比较中体现共同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不但是一种认知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培养人文精神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体现在历史价值观之中。地理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本身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内容。地理学科以自身特有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印度,这个时代被称作“轴心时代”。人类文明有两个原发性的文明中心: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它们就像车的两个轮,并行不悖地引导着整个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从文明的原点出发,古希腊作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滥觞之地,同中国有着完全相异的政治文明,这和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内在相合的。所以,在讲完梭伦改革的内容之后,笔者从地理环境因素方面对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形成进行比较。

古希腊属于开放的海洋分散型地理结构,具有三面环海的地缘之利,且海岸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海洋是希腊的长城。在希腊半岛中部和南部造就了许多天然的海湾和良港,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其和外部世界的广泛交流。古代中国属于封闭的内陆整体型地理结构,处于“四海之内”(是指包括东亚大陆及其沿海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域范围),四周是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黄沙,西南为高原险峻,幅员辽阔,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两种文明: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

从地形上看,希腊半岛山多地薄,平原狭小,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以狭小的山谷平原为主,土地贫瘠。从气候上看,古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这样的气候与地形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不适合搞传统农业生产。中国土地广袤,华夏文明的中心就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该地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农业耕种。古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季风气候区有“雨热同季”的特征,更有利于传统农业生产。于是,希腊走向了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小农经济的道路。古希腊人成功地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创造了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但地理环境使其一直未能走向统一,而正是由于其地域的分散性推动着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

通过以上比较,学生了解了人类文明的走向在早期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思想和政治类型,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与思维方式,人类文明从早期开始就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通过比较,“既要使学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的共同精髓,又要使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因为每种文化都有他独特的价值,进而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的情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地理与历史在尊重人类文明的多元性这一方面具有一致性,历史教学与地理知识的融合使学生从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这一思想价值观,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共同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林崇德认为:“尽管‘素养一词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被频繁提及,凸显了其重要地位,然而却缺乏明确的内涵界定和系统阐述,对跨学科素养的培养相对忽视。此外,由于缺乏基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之间缺乏有效的垂直衔接,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之间的横向整合不够,进而导致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得到落实,给一線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很大困惑。”本文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与地理相关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共同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古希腊文明历史
古希腊之旅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对不文明说“不”
新历史
文明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