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教学观下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 

2017-04-13朱秀锋�オ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设计

朱秀锋�オオ�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包括学生与教师)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教学资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升华品质,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平教学;学习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6302

课堂教学中的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體作用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开展阅读、观察、讨论、辩论、比较、概括、欣赏、表演、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彰显公平,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升华品质。本文就以《价值与价值观》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政治课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般来说,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资源分析以及教学目标分析等方面进行。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设计,笔者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公平教学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是对内容结构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笔者对生活与哲学中《价值与价值观》一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分析。

1.从内容结构上看,有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等具有递进关系的三个方面。

2.从重点、难点上看,有人生价值的含义;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有利于教者理清不同内容在教育教学方面所承载的功能和发挥的效用。此时,上课教师要注意的就是必须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积淀融入各种活动之中,从学习的深度、理解的难度和掌握的效度等方面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要避免教与学的人为分离,防止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

二、对学情的分析

公平教学必须尊重学情,因材施教。学情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学习兴趣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生活与哲学教材有三个突出特点: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价值”“价值观”又是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碰到但不易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因此他们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价值”的概念时,笔者设计了案例分析——“分享快乐事”,让学生交流进入高中以来感受最深的快乐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开心?”原来,我们的生活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每天都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总会有获得感、满足感,因而感受到开心、快乐甚至幸福,这说明,事物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价值。这一活动设计,先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说起,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寓于具体生活之中,一方面使得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而且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的道理。 因为这些事例切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真情流露。

2.认知水平分析

高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甚至接触到一些有关价值和价值观方面的人和事,比如“扶不扶”“我爸是李刚”“魏泽西”“酒驾”“有钱就任性”“小悦悦”“道德模范”“土豪”“明星吸毒”“感动中国”等等。在当下,不同的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和冲突,青年学生该如何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站出来,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人生价值及其评价”内容时,笔者设计了“最美乡村教师”学习探究活动。首先笔者选择了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之所以选择该事迹,一方面是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想引导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感恩,而这两点正是当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的。为此,笔者将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材料分为两个层面,突出人生价值包含的两个方面。笔者还设计了两个问题:1.概括“最美乡村教师”的主要事迹。2.朱敏才的人生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活动设计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事件到抽象道理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为先进人物事迹所感动,被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所感染,育人润物无声,目标水到渠成。

又如,为了强化学生对 “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认同感,澄清学生在贡献大小以及贡献形式上的误区,笔者特地增设了一个互动环节:说说我的价值。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反思和感悟,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给他人多一分理解,自己增一分责任。

3.知识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在高一阶段学习过经济生活中“价值”的有关内容,但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社会意识范畴的价值观没有多少了解,对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缺乏足够的认识基础,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同感。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对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①今天你值日,可你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你怎么办?

②今天天很冷,你想开空调,坐在空调下方的同学极力反对,你会怎么做?

③接送校车来了,本周你是站票,但车上还有空位,你会坐吗?

④适逢期中考试前夕,学校要求你参加校篮球队集训,你会参加吗?

这四个“思想困惑”其实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其实就是“敬业”的表现;顾及他人感受,不开空调就是一个“友善”的问题;即使有空位也不坐那是做人要诚信;为了集体参加训练则是“爱集体、爱校”的体现。从这四个事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其实就是在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对教学资源的分析

公平教学必须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一般来说,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资料(包括课程内容和辅助资料)、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群体、教学技术(教法学技、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笔者选择和利用了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设备、新闻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有些资源还进行了二次利用。例如,“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材料,本节课根据教学的需要就利用了两次。由此筆者的感触就是资源的选择要精,不贪多,对它的使用务必要充分。

四、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公平教学必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因材而异。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又决定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应是第一位的目标。教师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贯穿于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促进整个目标的实现。

例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目内容有着很好的教育价值,所以本课的教育目标应该置于教学目标之上。于是在完成本课知识学习任务时,笔者特地安排了一次集中交流活动,带领学生重温“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材料,感受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意图再次触及学生的精神深处,让先进人物的伟大品格在学生心灵扎根,从而促进学生积淀品德素养。接着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体会莫振高的感人事迹,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集中交流。“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超脱的名利观”等话语从学生心底自然流露,在优秀人物真实具体的事迹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洗涤,觉悟品德得到了升华,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融通、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能展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之路。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国兴设计作品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让学习活动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