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分析
2017-04-13王兴平
王兴平
[摘 要]对于农村高中来说,学困生的转化面临诸多困难。学困生存在厌学、情绪敏感、心理逆反等现象,这包含了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校;学困生;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97-01
每个班级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否转化,是学校能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农村高中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更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针对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分析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一、存在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农村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投资力度也随之加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城区高中就读,而留在农村高中的都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青少年。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很大,农村青少年自身的适应能力差,部分青少年开始否定自己,接受现实的差距,不思进取。
二、存在的现状
1.厌学
农村青少年容易自我认识模糊,面对应激事件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估自己的应对能力,夸大自己的缺点,忽视自己的优点,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害怕接受新事物等。他们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强;上课不专心,下课不复习,作业抄袭成风,对自己的前途漠不关心。
2.情绪敏感
有很多学困生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看管他们,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看管无力。他们放学经常到同学家串门、逃课上网,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本来不错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行为习惯自由散漫,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玩手机是家常便饭,影响他人,顶撞教师,群殴同学也司空见惯。有的学生常去结交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甚者彻夜通宵,导致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3.心理逆反,听天由命
《心理学》告诉我们,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烦闷的体验。学困生产生这种逆反心理,对教师及同学的情感疏远、淡漠,甚至无故仇视教师或仇视优秀同学。而听天由命也是他们的另一种通病,他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上也曾一度发奋,但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知难而退”,心灰意冷。
4.“早恋”现象
缺乏上进思想,学习兴趣不浓,故少数学生把精力分散到与异性之间的交往上,一旦处理不当,就出现早恋的苗头或现象,甚至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三、存在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农村有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上学成本高,就业压力大,上高中读大学没什么用,工作照样找不到,不值得。结果出现有希望有条件就进城就读,无希望无条件的家长就抱着“让孩子认识几个字,读好读坏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书刊和网络中充斥着颓废、消极、色情、暴力、荒诞的内容,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家庭原因
“问题”学生往往来自“问题”家庭,我们对学习困难、行为不良学生的家庭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大部分父母学历不高,基本是初中文化水平,有的甚至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他们缺乏正面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有些家长热衷于打麻将喝酒,夫妻常吵架,对孩子的成长不问不管;有25%左右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有些家庭离异、单亲、不和或生活相当困难,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理、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3.学校原因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但有的教师人才观和质量观上具有片面性。“恨铁不成钢”,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有的教师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缺乏积极有效的心理优化措施和方法来引导、帮助这个“弱势群体”,而是片面追求成绩;对学生关愛不足,教育工作缺少耐心,艺术性不够。
由于上述外因,再加上学生的厌学、违纪、忌教、早恋、学习方法不对等内因或所谓的非智力因素,造成这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因此,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教育,教师一定要保持热情与爱心,多观察多归因,要以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且要多学习心理知识,与他们正确地交流。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