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之应用
2017-04-13卢婕美
卢婕美
[摘 要]地方文化资源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丰富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地方文化资源,能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乡土资源为本,开发初中美术教学资源;采用地方风土人情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教材知识点与课外文化资源互相结合这三方面,论述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风土人情;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44-01
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美术专职教师缺乏、教师素质难以提高的现状,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课程质量,笔者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推动美术教学的形象化、真实化、简单化,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鉴于地方文化资源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以乡土资源为本,开发初中美术教学资源
由于大多数初中生的思维都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为了让美术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和形象化,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培养美术兴趣,教师应该合理开发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开发上,需要教师以教材为蓝本,做好开发和整理工作。如在初中美术七年级第五单元中,讲述了许多有特色的、有鲜明代表意义的地方文化资源,有九芝堂的包装和王致和的图标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如广西桂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就是象鼻山和漓江,所以桂林的产品,如啤酒、三花酒、豆腐乳等,包装图标大多数是象鼻山或者漓江的图案。又如在初中美术八年级《小泥塑造型》和《折纸动物造型》这两节课中,泥塑和折纸动物都是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代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去搜集我国有关泥塑和折纸动物的民俗文化资料。如江苏苏州的泥塑、陕西凤翔的泥塑、天津的泥人张、湖北黄破泥塑等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泥塑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和搜集广西壮族的民间艺术,如做绣球、刺绣等艺术,然后让学生比较广西民间艺术和课文民间艺术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会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乡土资源,能让学生对地方民间艺术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了解,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采用地方风土人情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风土人情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个部分。地方风土人情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某一区域内民族的生活、衣食住行、生产、习俗等;精神文化内容,主要是指民族生活的传承,如某一民族的节日习俗、礼仪习俗、语言艺术等。教师应以丰富的地域风土人情资源为背景,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和体会乡土文化的内涵,达到通过民俗文化美的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和心灵的教学目的。在讲述民俗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我国各个民族在春节的风土人情。如北方人喜欢在春节包饺子,南方人不喜欢吃饺子却喜欢舞狮子,东北人过春节喜欢扭秧歌,壮族人在春节喜欢包粽子,这些都是风土人情的差异。在查阅完资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獨有的情感体验,使其找到内心的归属感,从而达到美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目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教材知识点与课外文化资源互相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徐特立这么说过:“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实地实物是乡土文化的景观,也是乡土资源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应该让学生参观当地乡土文化的实地实物,通过实践活动,使教材美术知识点和课外文化资源互相结合,达到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讲述古建筑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亲自去参观家乡有特色的古建筑,如在城市小街小巷的民居、亭台、庙宇、桥梁、祠塔等。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国古建筑物自身的艺术特征、设计风格、文化特色,以及凸显的造型美、结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家乡的古建筑为素材,用线描的方式表现古建筑物的艺术风格,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线描技法,也让学生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对古建筑物的描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述有关古建筑物的历史和传说,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段古建筑物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家乡人文历史的深入了解,从而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成功达到美术教学的目标。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