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花间词与南唐词所呈现出的文人心态

2017-04-13常慧李秋

山东青年 2017年1期

常慧+李秋

摘 要:花间词与南唐词风格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是二者的文人心态却有着可对比之处。花间词的文人着重于享乐,而南唐词则侧重于愁苦。本文从《花间集》、《南唐二主词》等解读入手,深入分析两者呈现出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凄婉词风;愁苦;密丽词风;狂欢心态;亡国哀思

花间词作为中国早期词的代表作品,在词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密丽柔婉的风格基本奠定了词的格调和发展趋势。于此同一时期,以二主和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崛起,其词凄婉,而李煜的词作更是将词推向了一个高峰。

一、晓莺蹄破相思梦——花间词体现的文人心态

国家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足使得后蜀在相对封闭的四川盆地上营造了一个乐土。花间派,第一个比较成熟的词派在这片沃土上诞生,并对词的格调奠定了基础。花间词风不同于南唐词的清丽哀婉,反而呈现出密丽浓艳的风格,错金镂彩成了花间派的典型特征。在《花间集》序言中,欧阳炯做了这样的概括“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1]

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为宗师,秉承描摹状物精雕刻画,抒发感情纤维细腻的风格,花间词的主流作品以闺阁为中心,辐射描写女子美貌,闺阁饰物,抒发的多为思妇闺怨之情。所以眼界难免狭隘,为历代词评家所鄙视。花间派词人描写闺阁表面上是代女子立言,实质上是通过自己的幻想,满足自己的爱情愿望,他们对于女子大多持赏玩态度,不过没有宫体诗那么露骨,虽然文词华艳,但是感情上并没有流于低俗。花间派体现的是文人风格。

温庭筠虽然描写闺阁,但是并不直露,大多点到为止,呈现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感,例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整首词选取了一个生活片段,是一个容貌可人的女子梳妆打扮的场景,作者笔锋一转,点到了新绣襦上的金鹧鸪,鹧鸪隐喻相思,作者婉转含蓄的点明了新婚女子的闺怨,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浓厚的感情。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色彩艳丽,是花间词的典型作品。

对比温庭筠的密丽朦胧,韦庄的词融合艳丽与清爽于一体,例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整首词开篇描写江南美景,碧绿的春水,划船听雨,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描写细腻而传神,给人以强烈的画面质感,末句点出思乡之情,作者的江南只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中,化为断肠的愁思。

韦庄词浓丽不失疏朗,这种风格使得他在花间派中独树一帜,而花间派的其他词人如欧阳炯、和凝、牛峤、孙光宪等创作有很大的沿袭性,花间词密丽的风格在他们笔下体现尤为明显。重复性突出体现了词作为酒席燕乐的本质特征,而这一风格也较好的体现了后蜀文人的狂欢的心态。

二、梦里落花谁是主——南唐词呈现的文人心态

南唐国力的强盛离不开一直奉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而这一政策一方面使得国家免于战火,得以富强,另一方面也给统治者造成了一种假象,他们开始逐渐沉迷于偏安的迷梦。这体现于他们的词作中就呈现出哀婉迷离的色彩。

李璟的词作存留的不多,只有六七首,但是词作的质量颇高。李璟的词整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清丽哀婉的风格,在这种风格背景下体现了一个帝王无法振兴国家的痛苦与迷茫。在《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中这样写到“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4]

整首词风格浑融大气,清丽却不失于婉转,在词的末句写景宏阔,体现了李璟作为一代帝王的霸气,但是在整首词作中笼罩着浓郁的哀愁,尤其是“风里落花谁是主”,更点明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无法预测,和对于未来的迷茫。四处征战,遍树强敌,几乎掏空了南唐整个国力,同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从此南唐一蹶不振。反映在词作中就是无尽的哀愁和迷茫。

李煜,字重光,是李璟第六个儿子,李璟长子亡故,帝位意外的落在李煜的头上。李煜在宫廷中创作了不少的艳情词,风格柔媚,不同于花间词的矫饰,李煜的词更多的体现一种真的性情。对于花间派词人来说,闺阁、佳人是他们在酒楼茶肆娱乐时的一种幻想,而对于李煜来说这却是真实的生活,李煜没有像父辈那样四处征伐,折戟沉沙;也没有像烈祖一样工于心计,兢兢业业。他的生活只是局促在宫廷里,而李煜的这些词是他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他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

国运的日益衰微和佛教命运观念,使得李煜在迷梦中还能尝到现实的痛苦,在词作中反映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李煜亡国之后的梦醒的痛彻心扉不同,李煜在这一时期梦还没有破灭,只是迷茫、困惑还带有侥幸,诸种复杂的情绪纠结,造成了李煜笔下清冷哀婉的词境。

例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5]整首词营造了一个凄冷的意境,笼罩其上的是无尽的离愁和春恨,词清丽淡雅,哀婉之情溢于言表。李煜除了写歌舞筵宴,纸醉金迷的生活外,还写了一些清理淡雅的小令,这些词作大多弥漫着伤感和迷茫,虽未痛彻心扉,但是也让人感觉到李煜内心的迷惘和困惑,或是对于家国社稷,或是对于身边的爱妻。

亡国,这种屈辱与怨恨使得李煜的词作中充满了对于旧时光的留恋,人生的迷茫,命运的不可测知,和眼前的孤寂愁苦。这一切反映在词中,便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似的绝望和落寞;“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纠结和痛苦。李煜的词伴随着亡国的哀思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而这种痛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极容易引发古往今来迁客骚人的共鸣和同情。

冯延巳,字正中,年少有才华,以文著称,以文才被李昇赏识,后来辅佐元宗李璟。

佛曰人生有八大苦楚,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对、求不得、放不下。诸多苦楚中求而不得,放而不下最让人产生同情。在冯延巳的词中有这样一首《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他的代表作品。“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6]整首词塑造了凄冷哀婉的意境,在其中弥漫着郁结不开的愁和苦。冯延巳是孤寂的,宰辅的高位使得他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士人的毁谤斗争也使得他无力招架,而南唐的国运在自己手中也江河日下,这无疑加重了自己心灵的负担,自己无疑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冯延巳的求而不得,放而不下,使得他在词里塑造了大量内心纠结,郁闷愁苦的形象。

四、相似,但各有特色

南唐词与花间词是两个不同的词派,地域上相隔万里,但是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有描写闺阁,词风艳丽,不同的是以南唐二主和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努力维持偏安的心态,风格凄婉,清丽;而花间词主要体现的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享受,是一种狂欢心态,词风密丽,含蓄。

[参考文献]

[1]赵崇祚编,于翠玲注,《花间集·尊前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1版。

[2]赵崇祚编,于翠玲注,《花间集·尊前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1版。

[3]赵崇祚编,于翠玲注,《花间集·尊前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1版。

[4]李璟、李煜撰,王仲文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5月1版。

[5]李璟、李煜撰,王仲文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5月1版。

[6]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著,《全唐五代词》上册,中华书局,1999年12月1版。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