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解

2017-04-13关志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戏剧

关志芳

摘 要:较早对“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做出比较完整阐述的是俄罗斯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的种类繁多,涵盖了舞蹈、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等。作为一个戏剧表演者,我认为只有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才能在舞台上把最好的形象贡献给观众。

关键词:艺术来源;戏剧;莆仙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7-01

生活中的原型是戏剧产生的根源,但是是否可以说戏剧等同于生活呢?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以肯定的说,舞台上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曾经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但整个舞台上的情节和人物却绝对不是如戏剧构思的那样完整的发生过。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矛盾,它包含了两层意思:(1)把舞台上的每个细节拆开来,它都是真实的,都曾经在生活中发生过;(2)把他们合在一起生活中就很难发生过,或者可以说是不真实的。正如鲁迅先生曾经十分形象地说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生活中可能是甲的鼻子,乙的眼睛,丙的脑袋等等。戏剧同样如此。戏剧是一个十分讲究戏剧冲突的表现艺术,如果单纯地把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搬上舞台,也许某一场戏十分好看,但绝大部分的情节都将十分平缓,演员不好演,观众也不爱看。

这就是艺术塑造的魅力所在。有些人会说既然是塑造那就是不真实的,为何又要说是真实的?戏剧的精粹就在于围绕主题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人和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美的构思,更好地突出主题,使得观众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受教育。而一部优秀的剧本真正的魅力也在于所有的塑造是如此的真实自然无懈可击。本人是一位莆仙戏表演者,就以莆仙戏的一些优秀剧本来谈谈这个主题。一个戏剧剧种都有过辉煌与低潮。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莆仙戏号称中国南戏的活化石,曾经有过很多次的辉煌,而每一次的辉煌都有经典的曲目为代表。建国后分别以《团圆之后》、《春草闖堂》、《秋风辞》、《状元与乞丐》等代表剧目轰动全国演艺界。《秋风辞》是一部历史剧,其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在历史上有原型的,但李寿这个人物就是虚构的,但也正是这个虚构的人物把面对善与恶、友情与个人前途之间的矛盾刻画的淋漓尽致,使得该剧的内涵更深,社会教育意义更大,成为经典的戏剧曲目;同样的《状元与乞丐》中的很多情节也是塑造的,从小状元命的文凤在生活中怎么可能那么凑巧就抢劫到了帮自己算命的舅舅?但也正由于这些巧合使得剧情更加丰满,更加感人,对封建迷信对社会的毒害渲染的更加深入,使得该剧成为老少皆宜人人爱看的经典剧目。但从生活实际中来看,这些塑造有没有可能?是否真实?答案是肯定的。《秋风辞》中的太子李寿落难时无可避免要去找自己认为最为可信之人,而李寿确实一开始也想保住太子,但并非是出于情义,而是认为汉武帝可能只是一时冲动会改变态度想赌一赌,当看到实情的发展似乎不可逆转的时候,他伪君子的劣根性全部暴露出来了,这个思想的转变也符合人性自私的本质。同样的《状元与乞丐》中的文凤现实中可能抢劫的不是他舅舅,按照他的人生轨迹走向堕落是必然的,既然他可能去抢劫,为什么对象就不能就是他舅舅呢?所以说把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可能并且对剧情有用的都拿来,再去芜存菁,加上适当的艺术表现方式,一部优秀的剧本就产生了。

理解了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含义,有助于演员更好地在舞台上阐释艺术的内涵。我认为要把一部戏剧表演好,最关键的有两点:(1)演员必须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偏偏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或许是婚姻不如意,也可能是经济不如意,还可能是身体健康上不如意等等等等。但正是这些不如意构成了生活的积累。一个成功的人士往往面对这些不如意总结出了人生经验,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正改进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而走向成功。作为一名演员除此之外,还应该把生活中的积累化为舞台表现的感受。当然作为演员生活积累包含了社会生活和舞台经验两个方面的积累。为什么很多年轻的演员扮相好声音好基本功也好,但就是演不好角色?道理就是这样的。让一个从来没有生过孩子的小姑娘去谈分娩的阵痛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有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不断总结不断改正,这个过程可能很短。而如果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没有把生活和舞台积累化为演出的动力和源泉,这个过程也就有可能很长;(2)把生活的感受投入到舞台之中。上文说过艺术来源与生活,本就是生活中发生过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在演出的过程中就必须按照生活中的感受来演出,同时配合舞台表演艺术,把戏演的更加真实更加感人。因此首先演员的挑选角色很关键。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性格、行当选好角色。每个行当的表演基本功都不一样,所以尽量不要选择跨行当的角色。即使是同一行当的角色,这个人物是悲是喜是狂是弱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社会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演出的角色很关键。

选择好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后就应该好好揣摩,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积累与自己所演的角色两者合一,做到我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我,为角色之悲而悲角色之喜而喜,与所演的角色产生深度共鸣,才能把角色演好。如在《三脱状元袍》我饰演书生陈春生一角,陈春生最终得知心上人李碧玉所谓的移情别恋原来只是一种假象,一切都是为了救自己性命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悔恨。我不禁想起来这些年作为演员为了生计四处奔走早出晚归,而自己的爱人无怨无悔独自承担着家庭的一切,偏偏自己很多时候还对爱人态度不好。通过不断的揣摩,舞台上和生活中爱情融合了。于是演出时我把李春生当成了我自己,完美演绎了李春生对自己爱人的无限愧疚之心,演出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戏剧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新生活》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由戏剧进中小学校园引发的思考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戏剧档案管理与戏剧传承发展分析
北京将办“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金属戏剧——焦心涛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