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4-13邵雨付冬娟

关键词:高校对策

邵雨++付冬娟

摘 要:自1995年,我国开始分期分批对高等院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评估和水平评估四个阶段。虽然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就评估本身而言,仍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评估主体单一、评估结果区分度较低以及评估标准无法突出办学特色等。因此,针对这些依旧存在的复杂问题,我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进行解决和规避,以使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69-03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就是指对评估客体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1]。本科教学工作的社会价值是其满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需要的程度,这些价值的统称就是社会价值,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就是对这些价值的满足程度进行判断和度量。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在我国已经实行了20年左右的时间,对高等

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是扭转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的需要[2]。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它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其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即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效果等七项,一级指标之下又包括20個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3]。自2003年实行五年一轮的周期评估以来,全国已经有几百所高校接受了评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重视,虽然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各种问题。这些主要问题既有来自评估主体的,也有来自评估对象的,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显现出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评估体系的各个环节。

一、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现状

(一)评估主体单一,政府行为占主导

现行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一主体的外部评估,实际进行评估的高校评估专家所代表的是政府而并非高校,评估专家要对政府负责,却不需要对他们所服务的高校负责。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虽然能够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在高校中具有较高的权威,但是高等教育的实际投资者和举办者依旧是国家和政府,这就表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行的是“自己评估自己”,显然这是不够科学的,同时也极易产生评估结果不够客观的问题。此外,单一化的评估主体阻碍了社会参与到教学评估中去。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最终去向终究是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和岗位,也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拥有的绝对权威的单一主体评估制度缺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因此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难客观地反映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实际诉求。政府行为占主导地位抑制了其他评估力量的出现,也使其他评估者的地位和威信面临巨大的挑战[4]。

(二)元评估缺失

所谓的元评估与心理学上的“元认知”有相似的概念,指的是对评估本身的评估,即对评估活动进行评价。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元评估制度,换言之,我们国家目前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属于“一枝独秀”,没有相应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对评估体系本身进行评估。元评估对改进评估质量、维护被评人的合法权益、达成评估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元评估是对评估的评估,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批判精神和再认识的特性,因此元评估的缺失容易导致评估本身形式化、刻板化,缺少发展性和与时俱进的优越性。

(三)评估对象心态失衡,功利化取向严重

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条例》指出: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高等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都极为重视,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希望通过评估使得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展现出高校急功近利的一面。评估结果往往与学校的声誉、生源、经费等相关联,因此很多高校极其看重评估的结果,而忽视评估过程,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评估结果,将评估的指标体系逐个分解,对照自身进行细致化、分工化的改进和提升。这种做法看起来针对性强、效率高,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存在的不足之处,甚至使得某些高校大兴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之风,造成高校之间盲目攀比。这种失去了正确对待评估的态度和做法必然与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相违背。

(四)评估结果区分度低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结果是各个参与评估的高校最为关注的部分,评估结果通常是以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形式进行等级划分的。目前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结果不仅存在公布不够透明且迟缓的问题,造成评估结果对高校的激励作用减弱之外,评估结果的分布也不够合理。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的正向激励作用的评估结果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的,但据统计,2003

年和2004年评为“优”的学校约占52%,评为“良”的学校约占39.7%,合格的学校只占8.3%;2005年评为“优”的学校约占70.6%,评为“良”的学校约占24%,合格学校占5.4%[5]。由此可见,评估结果并不呈正态分布,区分度较低,被评为“优”的学校比例相当高,较低区分度的评估结果使得评估本身应该发挥的激励和评价功能大为减弱,这也不免使人怀疑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评估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政府行为占主导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主要采用的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单向性评估方式,以学校自评为基础,由学校自己来准备并提交评估所需的材料。评估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之后由评估专家组成评估团队,采用“听、看、查、议”四种方式到应评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的实地考察也是基于学校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专家组在学校提供的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开展验证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评估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学校自身,而包括社会声誉、校友成就、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的外围信息基本上没有畅通的渠道可以获得[6]。美国教育评估专家肯尼思曾说过:“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评估信息来源单一也是造成评估结果真实性和有效性程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六)评估标准同一化,缺乏分类指导性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要办出各自的特色。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虽然在灵活性上有所体现,例如针对医学院校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即兼顾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差异性,但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依旧采取相同的评价标准,忽略了高校的层次性。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标准会不自觉地向一流和名牌看齐,使得很多地方院校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攀高,不仅造成了学校发展方向上的困扰,也丢失了自己的办学特

色。此外,盲目地追求图书、师资、设备等硬件指标的达标,使得很多发展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薄弱的学校饥不择食,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简言之,评估指标体系的分类指导性不强,区分度不高,压抑和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发展。

(七)评估过程缺乏完整性

广义的评估过程应该包括学校的自评阶段、专家实地考察阶段与最后的整改阶段。但从评估主体到评估对象以及社会其他主体来说,基本上都关注评估的结果,忽视了评估的整改阶段。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估的过程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使其根据评估报告做好整改工作,评估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应是整改,而并不是为了标榜某所学校。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评估的整改阶段极易被忽视,有着虎头蛇尾之嫌,往往会出现以“掩盖”代替“整改”的现象,甚至新一轮评估发现旧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高校也没有遵守“以评促建”的基本原则,反倒是出现了“重视评估、忽视建设,重视评估前工作、忽视评估后工作”的不良倾向,使得整个评估过程缺乏完整性。

二、改进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对策

(一)建立中介评估制度,扩大社会参与度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由谁来进行才能够做到更加客观、有威信、有说服力是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关键问题。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的去向终究是社会,也就是人才培養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社会参与到评估中去是保证评估结果客观、有说服力的重要手

段。引入中介评估制度将是符合国家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方向的正确之选。中介评估制度一方面能够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规避目前“自己评价自己”的弊端之外,还能够拓宽评估的信息来源渠道,有利于获取来自社会各界的信息。中介评估制度的引入必然敦促元评估制度的产生,为了保证中介评估机构的有效运作,必须不断地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同时它还起到了监督、批判和再认识的作用。中介评估制度的建立将为学校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直接交流打通渠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完善评估制度,减少形式主义

针对评估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攀比、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以减少和杜绝此类不良现象的产生。首先,要确保评估资料的公正与公开透明,定期对参评高校的自评资料进行公布,让社会共同监督其真实性;其次,评估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阶段必须严格遵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纪律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保证评估过程的清正廉洁,避免弄虚作假。此外,对待弄虚作假的态度应该是严肃的,一旦存在并发现高校弄虚作假,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避免评估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从而确保评估本身的科学化、公正化。

(三)严格执行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

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评估机构执行评估标准的严格程度,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也决定了评估工作本身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评估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优秀的比例远高于良好合格的比例,令人质疑其结果的真实性。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了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进行评估的专家组应该严格执行评估标准,严格执行评估程序,努力使评估结果趋向正态分布,做到公平与公正。此外,应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互相补充定性或定量难以评定的部分。只有当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得到保障时,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才能提

高,评估结果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四)加强差异性指导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已经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因此高等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分层次、多样化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多样化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标准有着明显的单一化倾向,没有很好地区分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大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尽相同,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是在重视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既保证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给予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更加广阔的空间来发展自身特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同时有利于减少盲目攀比等的不正之风。

(五)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巩固评估建设成果

整改阶段是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基本原则的关键步骤。首先,评估主体要把高校的整改工作纳入到教学工作评估的考察内容之中,建立起回访和监督制度,敦促学校做好整改工作;其次,评估对象即高校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增强自律意识,建立高校自己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热情,增强师生的认同感,从而在根本上加强学校的整改工作的实施。整改工作的切实推进将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改善和解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才能实现更高的办学目标、培养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三、结语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已经开展了20年左右的时间,它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宜,作为研究者来说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甚至是吹毛求疵,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从评估主体到评估对象,从评估过程到评估结果都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看似处于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环,但实际上评估工作应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为了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问题的解决将会切实影响本科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善和继续深入开展。评估工作应该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注重元评估机制的建立。只有真正做到这20字方针,才能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社会的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学校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三个符合度”[7]。

参考文献:

[1][2]许茂祖.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有关问题[J].交通高

教研究,2003,(1).

[3]张燕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研究述评[J].理工高教研

究,2007,(3).

[4]李树谋.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教论坛,2007,(3).

[5]刘智运.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理性思考[J].高教

发展与评估,2006,(6).

[6]朱永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发展

与评估,2006,(4).

[7]周远清.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9.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