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民俗中的艾及观音信仰

2017-04-13阮浩衡

老区建设 2017年2期
关键词:东莞信仰

[提 要]文章通过调察与访谈的方式,了解东莞本地人生活中与艾相关的习俗,探讨艾在民众生活中的历史渊源、文化信仰、以及保健养生、饮食方面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挖掘莞人寄予在艾身上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和热爱之心,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法;东莞;艾;信仰

[作者简介]阮浩衡(1971—),女,东莞市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地方历史。(东莞 523007)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等,属于菊科植物。易生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分布遍及全国。对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言艾的采收期以端午节前后最为适宜。而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气候温润,每当元宵节过后,大地回春,艾草便开始萌发,农历二月艾草生长最为茂盛,为最佳的采收季。这时节乡间的田地上、泥塘边生长出许多野生艾草。阿妈阿婆三五成群围坐在院子里互相帮忙分拣采摘回来的艾草,是很常见的一幕。采艾的民间风俗由来已久,最早有文字记载,见于《诗经.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可见艾是一种从远古时代就开始被人民广为传颂的民俗植物。在东莞,它在乡民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涉及到保健养生、饮食、信仰等方面。

一、艾的保健养生民俗

艾,莞地农村也称“田艾”,很寻常的植物,它的叶片呈羽状,苍白色的绿叶背和茎上布满绒毛。假如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据专家考证,艾作为中草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艾的疗效与用法,在此之后的历代本草中也均有记载。《本草纲目》: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传统的乡民善于利用艾的药性让它来为人类服务。早春二月,乡民将在田间采摘到的大量艾草,剔除杂草,拔去枯叶,再将根部剪去,又经十天半月的阴干处理后,留存日后以备不时之需。这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收藏艾的习惯,把艾当作看家护院的门神。乡间不仅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样的谚语,还有各式各样养生保健的偏方。如艾叶煲红糖水可以缓解女性经期腹痛;艾叶阿胶粥可改善月经量过多或经期过长等症状;清热暖胃的艾叶粥就特别适合产妇和婴幼儿食用。

南方春季雨水多,气温波动较大,极易引起身体各种不适,生姜艾叶汤此时能起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又譬如,眼睛红肿时,用艾叶煮鸡蛋,将熟鸡蛋剥去壳后用旧布裹上,在眼睛上滚几滚,很快见效。干枯后的艾叶煮水熏蒸皮肤,可以达消毒、止痒的功效。而用艾叶煲水泡脚可祛湿散寒。

艾具有的特殊馨香味非常有益于健康。将洗净、晾干、揉碎的艾叶装入枕头制作成艾枕,睡在上面柔软舒适,其特有的气味会很快将人们带入甜甜的梦乡。小孩枕用后,对于春秋时节小儿易发的哮喘咳嗽亦有明显预防作用。

广为人知的艾灸则是艾草外用方式的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邪病,起沉疴之人为安康。“灸”法来源于远古时期,原始人用火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疼痛。那么“艾灸”就是拿艾绒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目的。艾用于“灸”,讲究的是“需用陈久者”。而点燃艾绒在居室内熏蒸,则可以起到净化室内空气,除污浊的作用。

例一:当小孩吃了生冷食物腹痛之时,妈妈找来挂在墙壁上早已阴干的艾草,捣碎之后,搓成艾绒团,点燃后在孩子的肚脐眼旁施灸治。一股充满清香的白烟飘起,刚才还痛的直不起腰的孩子,灸治后,很快又加入小伙伴玩耍的队伍。

例二:春季天气返潮,气温逐步回暖,正是蚊蝇孳生的季节,乡民在家中点燃艾绒熏蒸,随着艾的清香袅袅升起,飘散开来,蚊蝇都被这神秘的艾香熏得没了踪影。这是一种古老的家居消毒的方法,对蚊蝇病毒都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不错的防治作用。

以上都是深受乡民喜爱的保健养身民俗。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也证明,艾中含有的芳香物质,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以及抗凝血、镇静、抗过敏等作用。所以平时偶染小恙也不用打针吃药用艾就能治好。

二、艾的饮食民俗

艾叶作为人们餐桌上的食材有着悠久的历史。加入艾做成的各式岭南特色美食,做法简单,味道却鲜美无比。

乡里的老人们都说农历二月由田里生长出来的,10多厘米长,手感“软糯”的艾是最好的,做出来的艾角也是最香。艾叶经仔细捣烂后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掺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或绿豆蓉等馅料,一个个捏成半月形,放进蒸笼蒸熟就成了软韧甜香家人都爱吃的艾角。

莞地水乡人还喜欢采摘鲜嫩的艾叶或嫩芽,作蔬菜食用,采用上汤白灼或炒等做法来烹饪,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还有将艾去梗切碎,拌入适量面粉,加水和糖揉成面团,再摊成薄饼,入油锅香煎,顿时芳香四溢,香脆可口。

艾叶肉丸的制作方法是,将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丸或肉饼煮熟即可。艾叶肉丸不仅味美还可以暖胃。

艾叶菜团,将干艾粉加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食之不仅能当主食饱腹还能通气血。凡逢年过节吃多了煎炒油腻食物,吃些艾叶菜团马上消腻导滞。

此外,在东莞还有几十万的常住客家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他们分布在樟木头、清溪、谢岗等镇区,其中樟木头是莞地唯一的纯客家古镇。对于这里的客家人来说,艾叶除了具有多种药用功效,更是一种美味。每年春节过后,各种加入艾叶制成的传统小吃就开始摆上客家人的餐桌。像香艾饺子,艾草年糕。一个个清香可口,软香黏糯,色似翡翠。

而提到客家菜不得不提艾叶煲鸡和艾叶煲狗肉了。首先将嫩鸡洗净切块用盐腌上半小时放入砂锅内,加入姜丝,水开后再加入干艾叶,开大火,等待汤再次煲开之后调成小火,熬上30分钟左右起锅即可。此菜鸡肉鲜甜,艾叶微苦带甘,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客家狗肉是出了名的美味,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咸、甜之分。而甜狗肉又称艾叶煲狗肉,就是加入艾叶和糯米酒糟来煮的,个中滋味十分美妙,却又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三、艾的信仰民俗

观世音菩萨是民间香火至旺的神之一,也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神之一。据《妙法莲花经》说: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如果人们遇难,只要喊她的名字,就会前来救助。东莞地区最为著名的黄旗山观音古庙,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千百年香火不息,护佑着这一方的黎民百姓。至今很多老人家都说“东莞无大事”,坚信东莞是一方有观音菩萨护佑的福地,可见莞地民众有多么笃信观音菩萨。在本地流传着一个关于观音菩萨用艾拯救民众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在医药卫生条件都很艰苦的环境下,每年进入春季,当地也就迎来了湿气很严重的天气。这时候的人很容易生病,好多人得头痛,皮肤病,甚至还有瘟病,古人缺少科学知识就认为是中了什么邪,或者中了什么毒,其实就是湿气重容易得病。每当疾病和瘟疫流行时,往往殃及整个村庄的人。当时穷苦的人们没有钱去吃药治病,非常痛苦。慈悲善良的观音菩萨目睹众生受苦受难,于心不忍,于是她施展法术令田地里生长出大片的艾草。她托梦给一个病重的人,叮嘱他说:“现在你们中间流行疾病,只要吃艾便能得救。我赐给你们这种草,你们只管去田间采回来,怎么样吃都有效,如果是皮肤痕痒的,还可以煮水来洗,总之艾能治百病”。此人从梦中惊醒,发现枕边真有一束艾,吃过之后,果然不日痊愈。于是将观音托梦的消息传开,乡亲们都去采艾吃,结果搭救了许许多多的人。就这样艾的好处被人们广为了解,观音菩萨也因此倍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从古至今人人怀念观音菩萨,感恩观音菩萨,这也就是为什么东莞人会有在农历二月二和观音诞以吃艾来纪念观音菩萨这一习俗的来源。

农历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在我国,有关二月二的习俗有很多。据明.刘若愚《酌中志》曰: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饼,名曰“熏虫”。这里叙述的是北方二月二的习俗。而在莞地,二月二这一天必须要吃“艾饼”,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就是这一天吃了艾饼一年都健健康康,极少病痛侵扰。艾饼,制作时先去根头,取梗叶洗净,剁碎至蓉状,加适量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饼,入锅中蒸或煎,绝大多数人喜欢用油煎着吃,这与《酌中志》中黍面枣糕的吃法相同。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习俗还有,这一天,传统的乡民会将艾饼、茶和香烛摆在家中小孩的床头,俗称“拜床头”。其中的意思呢,据当地的老人家说就是人们设一个“床头神”,家中有小孩的大人们便在二月二这一天用观音菩萨赐予的艾饼,等于是乡民用最宝贵的东西来供奉床头的这个神,希望他保佑家中的小孩无病无痛、快高长大、聪明伶俐、懂事听话的意思。

观音诞一年有三次,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出家之日,九月十九是观音成佛之日,民间将这三个日子一并视为观音诞之日。其中以农历二月十九最为隆重,按照东莞人的传统习俗,观音诞这天必须要用观音赐予的艾做艾角吃,老人们认为这一天吃了艾能驱邪避祸,给人带来幸福吉祥的生活。艾角有甜、咸之分,有人喜歡用眉豆、绿豆、花生、白糖做馅;有人用菜丝、云耳、冬菇做馅,也可根据各家喜好随人心意,无一定之规。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是二月中最重要的节日,东莞厚街人甚至把这个节日叫做“艾角节”。这日人们不光是通过吃艾来纪念观音,还要用金针菇、云耳、冬菇、粉丝等煮成斋菜和艾角一起供奉在观音的坐像前,因为观音是不吃荤的,所以信奉观音的人这一天也都是要吃斋菜和艾角以表示对观音菩萨的敬重,并且虔诚祈求观音菩萨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并保佑家人个个身体健康、出入平安、心想事成。

六月和九月的这两个观音诞也必须吃艾角和供奉观音菩萨。但是春耕犁田之后就没有新鲜艾草可供采摘,所以农历三月后吃的艾基本上是干艾叶,或者是放在冰箱里急冻保存的艾叶。

莞地那些传统观念强的人始终铭记观音菩萨在那场瘟疫中用艾救了好多人的恩情,一直以来都把 “艾”当作是观音菩萨赐予的“神仙草”,坚信“观音诞”吃了艾草可保平安,人人一年都身体健康,吉祥如意。莞地观音诞这天吃艾与其他地区清明节或端午节吃艾的习俗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习俗,一直流传下来。

此外,农村还保留在门上插艾的习俗,这有着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将鬼怪邪气完全挡于大门之外不得入的意思,属于一种古老的祈福、消灾、驱邪的作法。只是现代人已经很难想象这保一家平安的任务如何完全落在一束艾的身上。

四、结语

东莞人生活中与艾相关的种种习俗,处处体现出人们寄予在艾身上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和热爱之心以及因观音菩萨用艾拯救民众的传说,而被东莞民众赋予了宗教信仰方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东玉.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3]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1).

[4]银晶.东莞年节习俗文献研究[J].太原:山西科技,2011,(26).

[5]叶春生.岭南民俗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6]刘志文.广东民俗大观[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2).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东莞信仰
东莞,东莞
东莞的森林
莞香
信仰
漫画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信仰是什么
走进东莞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