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林格:拒绝长大

2017-04-13

大学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菲比塞林格守望者

小说开始于霍尔顿在疗养院的自述,他经历了在潘西中学的被开除、爱德蒙酒店的荒诞无稽、纽约市中心的狼狈无助、家中与妹妹菲比的温情重逢与别离……这位16岁的少年并没有在一系列经历中得到什么开悟与成长,在小说的最后,他的思绪回到了疗养院,继续讲述着自己眼中傻冒一样的成年人。

霍尔顿的骂骂咧咧贯穿了整本小说,他对这个世界,对成年人充满了厌恶之情,但凡提到任何一个成年人的地方,所用词汇,均是“假模假样“、”装腔作势“之类。唯一让他发自真心喜欢,触动他内心柔软之处的是小孩子。一个是他在纽约街上遇到的唱着“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的六岁小男孩,一个是他10岁的妹妹菲比,还有一个是他病逝的弟弟艾里。

霍尔顿的这种厌恶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一种恐惧。他不想让每个少年成为讨论“汽车一加仑汽油能走多少英里”这样的无聊话题的成人,办公室、报纸、咖啡这些与成年人工作相关的事物都遭到了他的排斥。他认为,所有这些皆会夺去他们的纯真。

霍尔顿从爱德蒙酒店出来之后不想回家面对父母,他可以预料二老对他被开除的态度。他去找女同学萨丽,应她的要求两人去看了一场戏剧。戏剧结束后他们去了一家酒吧,在酒吧里,霍尔顿问萨丽是否愿意与他到马萨诸塞和佛蒙特去,与他住在林中小屋里,在那里结婚、工作。这样的想法被萨丽认为是异想天开。

萨丽代表最传统的少年,她告诉霍尔顿所有这一切应该是进了大学之后的事情。霍尔顿说那时一切会不一样了,他列举了办公室、公共汽车、挣钱等假模假样的成年人世界。与大部分少年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不同,霍尔顿极力逃避成长。

塞林格将书稿投给著名出版社哈考特(Harcourt),当时的负责人尤金奉E翟次氏胍霭嬲獗拘∷档南率簦骸罢獗臼槔锏男≈鹘鞘歉龇枳勇穑俊比欢飧鱿率羧醇岢忠觯运叭指裰匦矗髡叩比灰桓鲎忠膊换岣摹K恍加诮馐突舳偈遣皇欠枳樱猿坊亓耸楦澹滞陡死囟祭剩↙ittle, Brown)出版社。

虽然塞林格从写霍尔顿到最终发表这部作品也就是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初的光阴,但他似乎已经写定了他这一生对少年这个年龄段的钟情。不接受世人寻找、拒绝任何采访的隐士方式让迷恋塞林格的读者只能一遍又一遍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以望从中读懂他的遁世。

“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

霍尔顿厌恶成人的原因多集中在一个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phony”。施咸荣先生在不同场合下分别将它翻译成“假模假样”、“装腔作势”、“伪君子”等等。我更喜欢台湾译者宋瑛堂“假仙”的译法,这个词涵盖了作者所讨厌的全部姿态。霍尔顿在潘西中学的校长、牧师,演员伦特夫妇,酒吧里的形色男女,爱德蒙酒店里的怪咖们等等皆是他厌恶至极的假仙。霍尔顿描写妹妹菲比熟睡时的可爱时,将成年人嫌弃了一番:“她的嘴还张得挺大,说来好笑,那些成年人要是睡着了把嘴张得挺大,那简直难看极了,可孩子就不一样。孩子张大了嘴睡,看上去仍挺不错,她们甚至可以把口水流一枕头,可他们的样儿看上去仍挺不错。”(施咸荣译)霍尔顿对成年人的嫌恶、对少年的喜爱伏笔了战后的塞林格的态度。

塞林格在给朋友的书信中,不止一次表示无论自己多大年龄,总感觉是在霍尔顿的年龄,甚至更年少。塞林格是一直反对将自己的作品拍摄成电影的,在唯一的一次同意将《麦田里的守望者》排成电影时,他言自己是霍尔顿的最佳人选,但稍后认识到自己年龄太大,不合适。于是,退而求其次,说,演员必须他来选,然而最后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少年不了了之。

塞林格的的少女情结是他饱受非议之处。他喜欢过的女孩几乎都未超过20岁。学者们解释此为他曾经的情伤。塞林格曾经喜欢美国诺贝尔作家尤金放纺岫呐谀确欧尼尔,当时塞林格二十一二岁,乌娜十六七岁。不过,塞林格从军后,乌娜很快便嫁给了喜剧大师卓别林,塞林格倍受打击。然而,事实却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些女孩大都是名校中学或大学才华横溢、灵动朝气、美貌了得者,兼之成熟边缘的青涩与纯真,无论是对塞林格还是他的创作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她们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留下了痕迹。但是,这些出于想象的柏拉图式恋情一旦遭遇现实注定失败。现实的相处中,塞林格不久便会发现这些女孩子们在成长后的“假仙”之处,他总是选择与其彻底断了关系。唯有他的作品能永存她们年少的美好。

塞林格无法容忍生命中的“假仙”,因此,他只能回到自己作品的少年少女处,以望在作品中永留那些纯真。《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曾被无数次引用:

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哪个 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施咸荣译)

当时,菲比问哥哥梦想,霍尔顿的回答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要守望着那些可能掉下悬崖去的少年。霍尔顿口中的悬崖应是成人的世界,他守护的是少年之纯真,他的离家出走与隐居梦,也是守护自己行将逝去的纯真之举。

云深不知处

霍尔顿不止一次地策划过离家出逃。第一次是在他与萨丽看完戏剧之后。他计划两人到马萨诸塞和佛蒙特洲某处溪边的林间小屋隐居,但最终因为萨丽的不解而告终。 第二次隐居计划中,他想娶一个又聋又哑的美丽女孩,永远住在阳光明媚的小屋内居住并用小纸条交流。但这次又因为妹妹菲比而胎死腹中。

霍爾顿的林间小屋代表着塞林格的梦想。塞林格这位生活在曼哈顿豪宅的富家子弟童年唯一的烦恼便是没有烦恼。受海明威的影响,他认为磨砺中才有灵感,所以他去参军,经历腥风血雨的战争。然而想象中的血色浪漫与真实经历的不同,除了创作灵感,他收获更多的是对战争与人类的厌恶。

这部小说的出版有些周折,但在1951年问世后,它受欢迎的程度大大出乎作者预想。它的成功甚至让他有些苦恼。他拒绝参与宣传,并且在第三次印刷时要求出版社撤回自己的照片。此书一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不退,直到1952年末热度才有所减。塞林格如释重负,1953年,他移居新罕布夏州科尼什镇,建造了梦想中的林间小屋。房子外面有栅栏,他喜欢的大狗一直跟随,守护主人的宁静。

塞林格曾借霍尔顿之口表达出他所认为的有趣的书和作者:“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本书的作家是你极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施咸荣译)这段话诱导多少读者和记者前赴后继,却又失望而归。他所隐居的镇上的人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人问起塞林格居所,都云不知。然而这也挡不住所有读者与记者前赴后继的追随,多数是毫无所获,有的是被他呵斥而归。曾经有位记者在他居所周围守候数个日夜,在寒风里等待塞林格出现以偷拍一张照片发在杂志上。1961年9月号的《生活》杂志刊登了这张偷拍的照片。同年9月15日《时代》杂志的封面登出了塞林格的照片,引起不小轰动,但该杂志费尽周折的采访计划并未实现。

很难说这不是塞林格作为一个作者的矛盾性所在。他期望有趣的作者和书与读者是没有距离的,然而,塞林格本人却将自己与这本书及读者的距离拉到无限大。

塞林格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小屋中度过,常与家人言:除非着火,不要找我。塞林格的妻子克莱尔向法院起诉丈夫拒绝沟通给她带来身心创伤,因此结束这段婚姻关系。塞林格的女儿玛格丽特啡指癖ナ芎鍪又啵赡旰螅垂槐尽睹我洳妒帧罚―ream Catcher)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父亲。不过,这本书因暴露很多塞林格的隐私招来非议。父女关系受到影响暂不必说,玛格丽特的弟弟马修啡指褚灿虢憬愣暇赐H指窭牖橹螅逊孔佑攵剂舾拮樱约涸诙悦嬗纸艘蛔∥荩绦醋鳌?

不过,笔耕不辍的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很少出版作品。大卫废扔胂亩鞣萨雷诺认为,塞林格崇尚的是为工作而工作,但不享受工作果实的吠檀多教义。虽然父亲信奉犹太教,母亲信奉天主教,如霍尔顿,塞林格不信任何一种。他另拓新路,最终在东方吠檀多教中找得灵魂的安所。2010年1月,塞林格在自己建造的房屋中寿终正寝,践行了自己曾经说过的“我置身此世但不属于此世”。

责任编辑:孙云帆

猜你喜欢

菲比塞林格守望者
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菲比·瓦尔作品欣赏
果蔬PARTY
洞见塞林格——塞林格诞辰100周年
菲比熊 BCES4002A
守望者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汉白路的守望者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
守望者:动态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