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学渣”都是公路片主角
2017-04-13郭蔚臻
郭蔚臻
大学里,有学霸,也有学渣,都有自己的活法,没有是非和对错之分,仅仅在于自己的选择是否是自己的热爱、是否值得去坚持而已。
我曾经读过一篇清华学生写的文章,说的是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四年比高考还拼命。不错,在清华大学里经常会看到骑着飞车或者是一路小跑的学生,因为清华的园子很大,如果加速骑车或行走的话,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就会在时间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我在北大的一个外语系的好朋友晓怡,她学的是口译,因为需要大量的听力练习和词汇积累,她每天都会插着耳机,边听听力边走路,喃喃自语。
当然,园子里也有很多自称为“学渣”的人,虽然说是“学渣”,也只是相对学霸来说,在成绩上没有那么突出、那么优秀而已。不过,这群人往往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在社团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师妹薇薇安,学习之余,她有社团活动、课余的兼职工作,偶尔在论坛上写写小说涨涨人气。我羡慕她有三个自由:经济自由、灵魂自由和时间自由。兼职工作带来的经济自由,让她可以说走就走去旅行;大学的时间相对自由,她可以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读更多书,让自己更充实。
我在北大中文系的时候,认识了两个很有才的女孩,一个很會拉大提琴,一个很喜欢做饭。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不算拔尖,但是两人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毕业的时候,一个去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继续学音乐,另一个去了肯戴尔大学学烹饪。她们现在的生活状态都非常好,比起她们继续钻研中文要幸福得多。
有些还没有想明白的人,会选择放空自己。我的好朋友小文毕业后,原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走走看看。然而十月的时候,她接到了一通学校打来的电话,问她是否已经找到了工作。小文说,听电话那头,学校的口气很紧,她赶紧说自己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听说我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候,电话那头的语气缓和了很多,因为我在毕业的时候没有找工作而拉低了学校的就业率。”小文很沮丧地对我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loser,没有工作,也不知道能找什么工作。”听着她充满焦虑的口气,我便想起了自己在清北的一些同学,他们毕业之后并没有着急地去找工作,而是给自己一年时间gap year,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大涛就是我在北大认识的一个特别率性的男孩,除了学好专业课之外,大涛还热衷于摄影。大学毕业之后的他,没有找工作也没有继续深造,反而是背起相机,到欧洲穷游,一边玩,一边拍他看到的世界,我们常常被他在朋友圈里发的那些精美的风光图所折服。有一次我发微信问他:“同学们要么上班要么读书,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啊?”他回答,想在上班之前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去了解世界,去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就是这么任性,却也是潇洒的。
我想,一个一流的大学生,必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到自己的事业,通过一步步获得使命感来获得人生的意义。正如有一种类型电影叫“公路片”,其主人公的命运和情节的展开往往和公路息息相关,主角们往往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错,我们都还年轻,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我们都在通往看世界的路上,我们都是公路片的主角,学着在漫长的旅程中去找到理想的生存状态,不艳羡他人,不输掉自己。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