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志愿服务参与应急管理的比较研究

2017-04-13黄菲菲

山东青年 2017年1期

黄菲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各国突发事件的频率增高,应急管理成为了各国政府的关注焦点。然而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各国志愿服务的参与又是截然不同的。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国志愿服务参与应急管理的研究,挖掘分析德、美、英、日四国志愿服务的特点和体制模式,探索适用于中国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应急管理; 志愿服务; 突发事件

简要搜索百度百科,我们可知,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公共机构在某些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解决、事后恢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科学措施解决这些突发事件,从而确保公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并一定计划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管理活动。

而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当然,应急志愿服务是针对突发事件基于爱心、责任、道义、信念和良知,通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的一种公益性无私服务[1]。两者的关系十分特殊。而这样的应急志愿服务本身就比普通社会志愿服务的要求更高,因而需要专业化人才、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激励、培训机制,因此认真学习并研究应急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项跨时代课题。

1.各国应急志愿服务的现状

1.1 德国

1.1.1 简介

德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应急管理系统的国家之一,有着庞大的救援组织、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井井有条的机制运行模式,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处理。

1.1.2 特点

1.1.2.1 知识与技能专业化

建立在应急救援任务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德国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具有很完善的救援知识和技能。而在更为精细划分职能时,德国是按照灾种的不同来进行明确的分工的[2]。

在消防部门中,消防部门主要承担防火灭火、交通事故、动物保护、自然环境救助及其他灾害的救援,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国际救援。同样,在技术救援协会中,因为技术救援协会的主要职能是防止救援失败和救援力量不足,提供各项技术支持,所以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和救援任务的不同,技术救援协会成立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救援小组,包括政府救援队、电力通讯后勤保障队、水灾队、技术分队等其他队伍。五大志愿者救援组织是通过协议与政府合作的组织,它的特殊性是因为这样的救援组织是在消防部门的协调下,分别根据自身的救援专长参与灾难救援。

1.1.2.2 参与广泛性

德国有非常广泛和庞大的专业化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这样的志愿者队伍为德国政府节约了很多的人工成本,也弥补了德国在职业救助力量上的不足。据统计,在德国现今的约8200万人口中,就有180万志愿者是具有系统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并且,其中还有130万名志愿者在国家各地消防部门中承担着救火、救灾和救护任务;大概也有8万名技术救援志愿者在联邦应急救援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而在民间救援组织中,有近50万名专业志愿者常年参与救援行动,他们随时听候政府号召和差遣[4]。

1.1.2.3 分布网格化

德国的志愿者队伍和民间的应急救援组织都是按照网格化设置分布在德国的各个城市和农村地区。这样的网格化分布确保了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队伍的快速救援。

在德国,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在5万到10万人的城市和乡镇都会设立专业的志愿消防队,因而在整个德国有将近1500个志愿者消防站,这些消防站按照网格化分布于各社区。当接到突发事件的救援指令后,这些志愿者消防队按照规定,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灾害现场[5]。作为专业的技术救援协会的总部是设在波恩的,在总部之下设立了8个邦级分部、66个区级分部、668个社区志愿者应急救援站。由于他们的技术装备是标准化配备的,外加这些志愿者们培训出来了接近于条件反射的快速反应,几分钟内他们就能组织完毕并到达灾害现场实施有计划的救援,这使得德国突发事件救援成效尤为突出,并且受灾程度通常都很小,不会造成过多的损失。

1.2 美国

1.2.1 简介

现今美国的联邦志愿服务计划是按照责任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是由国家与社区服务机构联合主办并管理,而另一类是由由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分别主办并管理。在紧急服务计划之下,又可以划分出许多的更有针对性的志愿救援团队。同德国相比,美国更为显著的特色是注重于法律制度的制定,实现了有关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的完善。

1.2.2 特点

1.2.2.1 证书发行严格化、全方面法律体系[5]

就如此之多的支援者的救援知识水平和能力而言,因为美国一向严格要求医疗保健、建筑师和工程师等职业从业人士具有执照和证书,而这些需要执照和证书的职业很多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因而应急救援者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了保证。同时,光靠个人的知识水平无法支撑起整个应急救援体系的运作,美国法律一方面对应急志愿者实行实名认证和许可,严格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来确保应急志愿服务的妥善运行,另一方面保护合格应急志愿者的权利。

1.2.2.2 公民观念不同、自发参与救援

在美国,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社区或者说整个地区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公民角色扩张。就是说,在未经动员的情况下,自发的就会有大量社会公众赶到事发现场,参与应急活动。起初,此类自发救援行动带来了许多困扰,类比我国汶川地震期间,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美国政府在2002 年4月制定了管理自发志愿者行动的初步建议和行动步骤。紧随其后在2003年全国救灾志愿组织联盟(NVOAD)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继续这项工作并拟定了自發志愿者管理的全国性的原则和合作操作理念。因而,公民的参与有了可行性的法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应急救援效

率[6]。

1.3 英国

1.3.1 简介

同德国和美国相比,英国应急志愿服务的开展都是以应急管理机制为前提的。由于应急体系是由国内紧急事务秘书处(CCS)负责总协调,所以英国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较高。

1.3.2 特点

1.3.2.1 应急服务的二重分类

在英国,应急服务分为两种即一般服务与特殊服务。其中,一般应急服务是由各个地方政府组织或应急志愿者组织的;而特殊的应急服务则由中央组件与推动,而地方政府协调参与与管理的。

但是如果当有大范围、危害重大的公共危机发生时,应急级别和救援方案会由国内紧急事务秘书处(CCS)进行会议快速决定;随后CCS再联系各个应急志愿组织,分配任务;而应急志愿组织在接到上级通知后,会通过各个层级组织的领导者来继续向下通知并把2各处自愿参加此次救援的应急志愿者集中到一起来参与服务。像英国红十字会在每处都有地方性应急小组,这些地方性应急小组可和其它各处小组联络,相互调动资源来参与解决各种突发事件。

1.3.2.2 应急志愿资源雄厚

英国公民自救能力比较强,而且志愿者的数量庞大、志愿者资源也十分丰富。此种良性状态的形成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在英国的规范性发展以及及时对于应急志愿组织多次参与公众事件处理和社会建设服务的经验总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本地居民在专业应急服务人员到达前成为第一反应人,第一反应人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对突发事件最有影响的,所以英国公民的主动救援值得学习。

1.3.2.3 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在针对应急志愿服务方面为了规范政府与行为,英国在1998年的《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一直坚持应急志愿组织是相对独立的,这样有利于弱化政府对志愿组织的干预和控制,给志愿组织留下更多的独立空间,更好的保持伙伴式的框架合作。

1.3.2.4 充分的法律保障

为了让应急志愿者在参与救援时有更好的保障,英国政府、应急机构和应急志愿组织三方不断强化应急志愿者的法律背景。

1.4 日本

1.4.1 简介

日本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岛常年有地震、暴风雨等灾害袭击,也正是在这样的多灾害情况下,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加强对应急志愿者管理的重要性并创立了救灾志愿者服务中心,使得日本的应急志愿管理逐渐变得组织化、纪律化,这也让日本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1.4.2 特点

1.4.2.1 至关重要的救灾志愿者中心

日本创立的救灾志愿者服务中心,是协同和组织志愿的关键枢纽组织,使得日本的应急志愿管理逐渐变得组织化、纪律化,在招募新志愿者、管理新老志愿者以及协调分配志愿者等活动变得更为快速和高效。而救灾志愿者中心不仅仅只是一个协调机制,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总枢纽机制,成功的解决了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增加一个救灾志愿者服务中心其实也是可行的方法。因为它可以设置一个解决日常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分支机构;同时也可以临时成立突发事件快速救灾的辅助机构,就地快速召集、救援专门人员,从而实现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解决。

1.4.2.2 基础骨架性的成员招募

日本对应急志愿者的招募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有不同形式。其中一种类似于医生护士等,都需要经过资格认证并确认按期考核才能成为专业的志愿者。另外一种是一般工作志愿者的招募,由于这类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在日本政府提出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即可成为志愿工作者。同时,灾害志愿者中心与受灾现场联系之后会更具受灾情况和志愿者分布情况,及时安排招募新志愿者。定期,灾害志愿者中心也会对原有志愿者的生活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更进与记录,确保实现对各地志愿者的协调与管理。在获取了应急志愿者的信息之后,灾害志愿者中心毁在网站和社区等地向全社会发布申请。志愿者在看到发布的信息后结合自身情况,向灾害志愿者中心提出报名申请并参与救援。同时,关于救灾用品的准备方面,志愿者们还可根据自己所接受的分工的不同提前准备好。另外的一般工作的应急志愿者,则会根据各自情况接受不同层次救灾技能的应急培训,例如:某些从未涉及救援的志愿者不会轻易安排他去参与救援,需要进行一个基础的系统培训之后才能通知他去参与救援,而相比一个已经接受过基础培训的志愿者在受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安排其参与救援。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所有的志愿者,日本政府都要求其必须购买人身保险,这种行为也是保障应急志愿者的权益的一种方法。

1.4.2.3 血肉相关性的分类管理

在遭受自然灾害的重创之下,能够井然有序的工作是高效实现救助的良好外在表现。因此,如何对应急志愿者实施最为合适的组织管理是极其重要。日本在应急志愿者的组织上,根据志愿者招募计划的分类仍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团体为单位参与灾害救助的,另一类则是不属于任何社会组织,以个人为单位参与救助的。而对于不属于任何组织的应急志愿者必须根据受灾地区组建临时救灾组织,而且志愿者转换到其他工作地区之后,则组织关系同样发生变换,即志愿者又要加入另一地区的临时救援组织之中。同时,日本政府强调:一旦情况特殊或者有特殊需要,所有的志愿者都要优先前往调动组织的部门报到,听候调遣,决不允许擅自行动。灾害志愿者中心在与各救援单位保持沟通和联系,时刻关注前方在人力物力上的需求,实现了对志愿者的一个良好的调控作用。虽然中心并没有权利参与调配、指挥政府相关性救援队伍(国民防卫队等),却能够为其提供及时的救援的信息,因而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实现了很好的分类管理。另外,救灾志愿者中心引进了应急志愿者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与抢险队和消防队、国民自卫队共享志愿者信息。这同样也是日本高效救援能力的关键助力,值得我国学习。

2.我国应急志愿管理的问题[9]

2.1 身份不明

在中国,一个“尴尬”情况就是应急志愿服务并不是一个官方性质的服务,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应急志愿者身份十分的不明确。同时,正因为身份的不明确,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一些法律权利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明确的職责和有效的救援,这是我国应急志愿管理中最严重的也是最显著的问题。政府在没有明确认定志愿者法律身份的同时,就不会考虑到一些相关志愿者遇难和补偿、慰问的问题,即一系列和志愿者相关的个人权利和人身安全与名誉无法得以确定。

2.2 分布不均

从东方之星的沉船事件即可看出,相应的抢险救济器械都是经过运输才能到达遇险地点,在时间上,这样的运输工作会降低救援的成功率,因而“就地原则”无法实现。虽然,我国人口数量极大,志愿者数量总体也较多,但相对忠诚稳定的志愿者数量偏少。我国志愿者的职业构成上多为青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等原因,会导致志愿意向的削弱和志愿积极性的丧失。按照区域划分,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志愿者数量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志愿者数量相对不足,稳定的志愿者数量就更为稀少了,这样的不均衡分布实则是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一定阻碍的,或许值得改进。

2.3 参与盲目[9]

我国大多数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盲目性,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从报纸和新闻媒体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志愿者热情积极主动参与但是还有一些志愿者会受周边群体压力和政治动员,消极、被动参与到抢险救灾工作中。但由于,一部分志愿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过关,导致了救灾过程中受伤和转变为遇难者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样的盲目参与也给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

2.4 法律缺失

直至今年,我国仍然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或行政法规,虽然已有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 个市先后制定了有关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但大都避开实质性的问题,缺乏执行力和实效性。2017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在该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这一措施针对应急志愿服务立法领域里制度不完备,缺乏程序性、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或许有一定的改善。

3.我国应急志愿管理的展望

3.1 志愿服务响应运行机制必须建立

在我国建立一个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志愿服务多级响应联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明确应急领导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应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合作,提升应急领导力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突发事件,要善于制定完善细致的应急预案,并通过演习实现对各种可能现象的完善解决。

3.2 应急意识必须提高[10]

上文中,提及了关于美国公民角色扩张的问题,这样的公民应急和自救意识值得深思。因此,我国应该在把应急志愿队伍专业化的基础上,更多的培训具有专业应急常识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应急志愿者,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如:在高校、社区、新闻媒体中不断提及应急自救的知识等等,同时还可以定期派遣应急志愿者到各个地区进行解说和演讲突发事件自救措施等等。

3.3 应急志愿者在宣传、培训和管理等环节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并非时刻都会出现。因而在平时,我国各志愿服务机构应该做好物资储备的工作以防止突发事件来袭无法提供完善的物资支持。我国应建立起以长效服务为主的管理机制,通过把应急志愿服务纳入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志愿者在不同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不同作用,明确宣传、招募、培训、组织、响应、教育管理、考核解散等多个阶段中政府和应急志愿组织的角色和作用,让志愿者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在不同的突发事件中发挥发挥独特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综合应急能力,注重公民应急素质的培训。

3.4 志愿服务进行法律规范和安全保障

由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应急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使组织管理有法可依。另外,志愿者的权利需要得到关注。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对于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保护相当的注重,这样的高度关注提高了志愿者参与志愿行动的积极性。作为参考我觉得我国可以通过公开筹措资金提供专业化保障的方法来维护应急志愿者的权利。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设立专门针对应急志愿服务相关个人的赔偿保险,为应急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的人生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4.结论

21世纪的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严峻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急需得到政府的重视。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种种措施的实施,绝大多数关键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和调整,例如机制的完善和法制的改进等。应急志愿服务的完善还需要不断和时代的接轨,而现今能做的只有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仝鹏.国内外企业应急管理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156-157.

[2]吴秀强.当代应急管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网成.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 (6):26-32.

[4]郑建锋,陈杰.地震应急救援中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完善[J].人民论坛社会民[6]高艳蓉.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研究[J].人民论坛社会民生,2015(7):158-160.

[5]宋劲松,王宏伟.美国应急志愿者管理制度及其经验借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4):34-40.

[6]赵富强,张红,陈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志愿者的管理优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649-653.

[7]苑海华.我国应急志愿者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李民昌.提高政府履行应急管理职能的能力[J].政府应急管理考量,2015(9):22-24.

[9]于魏华.中外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5):231-234.

[10]郭曉来.危机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4(2).1-9.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