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椅子游戏 启蒙核心素养
2017-04-12钱磊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后,“核心素养”就成了基础教育领域的热词。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的过程中,该如何理解和落实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指出:其实,正确地实施“指南”就是在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指南”是核心素养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具体化。笔者认为,在游戏精神的映照下,创设丰富多样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环境和互动的、激励性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与探究,这样的活动便是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启蒙。
在近日开展的“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校园行”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中,吴彩霞老师执教的大班健康活动“椅子山洞”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相关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以搭山洞为情境,给孩子愉悦的创造氛围
游戏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形式,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吴老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变出“山洞”,或弯腰用双手撑地变出一个“拱形山洞”,或面对面两两合作拉手搭成“尖形山洞”……孩子们相互观察,不断调整,力求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洞,这时的大脑在不停地、积极地运动,创造力也会随之而来。活动中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赞赏也激发了孩子创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良性互动,点燃了孩子的热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以椅子为媒介,给孩子自由的力量锻炼
自由是游戏精神之一,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材料,然后进行观察。椅子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物体之一,从小班到大班,他们每天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喜欢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去、当马骑等等。吴老师借助最常见的小椅子开展体育活动,一来可以满足孩子们玩椅子的欲望,二来也充分挖掘了幼儿身边的运动资源,锻炼四肢支撑力及腰腹控制力。
(一)一人一椅各尽所能
“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活动中,吴老师让每个孩子用一张椅子和身体搭建不同的“山洞”,我们看到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将身体俯卧,双臂撑地,双脚向后伸直,脚尖搭靠在椅子后背上,变出三角形的“山洞”;也有孩子背对着椅子站立,手臂向后做下腰状撑在椅子背上;或者俯卧身体,手臂撑在椅子凳面上,双脚站立地面……这时教师说想从“山洞”里钻过去,这就对“山洞”的大小提出了要求,孩子们想尽办法调整,力求将自己的“山洞”最大化,并且保持“山洞”不变形,好让教师钻过去。在钻山洞的游戏过程中,增强了孩子的四肢力量和耐力,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两人两椅合作探索
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得以实现,材料是幼儿体育游戏的显性元素,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是幼儿形成能力、积累经验的载体。在吴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自由结伴,两人一组商量怎样用两张椅子和身体搭出“大山洞”。孩子们不停地变换身体动作,尝试各种“山洞”造型。一个胆子大的男孩子将两张椅子背对背摆放,手臂撑在一张椅子背上,双腿向后跷在另一张椅子背上,这个“山洞”难度系数较大,手臂支撑力量和腿部控制力都需要很好地控制和坚持。也有的孩子将椅子面对面摆放,以仰卧状将手臂和脚支撑在凳面。还有的两人面对面站立在椅子上,双手举高搭成洞……虽然偶尔有小椅子突然摔倒,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尝试的欲望,现场观摩的教师们也不禁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惊叹,这正体现了“指南”中的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以移动为挑战,给孩子充分的潜能发挥
幼儿的体育运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恒定“挑战点”,而要根据活动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点”,以满足全体幼儿积极挑战的欲望。
(一)巧用图标,主动思考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图标一般是由教师、幼儿或师幼群体制作或约定,并获得师幼群体共同理解的约定性图形、文字等标志性符号。会移动的“山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吴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需要怎么做,而是用这样一张图标,引发孩子的思考:椅子怎样摆放?身体怎么移动? 巧妙地运用图标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他们在讨论交流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十二张小椅子摆放成图示的样子,然后依次排队站在椅子的一端,准备尝试挑战。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了支持者,鼓励和引导孩子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不是教他们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与孩子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分工互助,挑战自我
“椅子山洞”由单独游戏变为了集體游戏,对幼儿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一轮,孩子们要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山洞”连续经过六组小椅子才算成功,这对身体的支撑力量与耐力是一种考验。出于安全的考虑,吴老师提议一半孩子扶椅子,一半孩子移动山洞,男孩们主动先去扶椅子,“默认”女士优先的文明礼仪。排第一的小女孩用俯卧的姿势小心翼翼地在“椅子桥”上移动着,其他孩子不约而同地为她加油鼓劲儿。后面的几个孩子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用喜欢的姿势过了“桥”,等到女孩们全部完成移动后,再交换男孩子挑战游戏。很显然,男孩子胆大力量大,移动的速度相对较快。女孩们也不甘示弱,主动要求再玩一轮,个个表现得勇敢坚强、大胆自信、勇于挑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提高,动作发展也随之增强。
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大活动、大主题才能发展核心素养,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心怀核心素养的明确目标,就能做出有效的教育来。幼儿核心素养并非是高大上、玄而空的概念,其形成与发展的契机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中,存在于教师与幼儿每一个积极的互动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