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

2017-04-12徐化美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7年7期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求索,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艺术。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细胞核,聚集了来自不同家庭的性格各异的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细心关爱学生,打造温馨班级

我曾无数次告诉自己: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工作中,我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多年来,我身边常备一个小箱子,每到开学初,我都会把小箱子填得满满的:创可贴、云南白药、消毒液、小梳子、针和线等一些生活用品,我还把我儿子的衣服洗干净后也放到箱子内。每当孩子们擦破了哪里,我都会第一时间给他消毒、包扎,每当女生的头发乱了,我都会给她梳上漂亮的辫子,每当顽皮的孩子弄掉了纽扣,撕破了衣服,我都会给他钉上扣子,补上衣服……时间长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百宝箱老师”。只有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教师才能有爱的收获。

二、爱心温暖学生,让“孤单的花朵不再孤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却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看着许多孩子变成了学困生、德困生,我感到焦虑。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认真调查情况,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逐一分类、分组,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为每个孩子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

我们班有一个叫李丽的同学,父亲去世得早,仅靠母亲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母亲把她寄养在姨妈家,她从小就缺少关爱,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了解情况后,我决定做她的代理妈妈,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找她谈心,给她补课,为她洗衣服,给她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为了让李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想方设法做她母亲的工作,经过晓之以理的谈心,动之以情的劝说,终于,她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回了家。渐渐地,我发现她的眼中不再有自卑和哀伤,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坚强。现在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二中的大门。教师节那天,我收到她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的妈妈,一个是您,我敬爱的王老师;妈妈给了我生命,您给了我最无私的爱。”亲情漫漫,关爱无边,我用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

三、爱心构建“幸福微积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班级管理中,我经常采用“幸福微積分”的方法,给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加上适量的星星,每月评选一次劳动美少年、文明美少年、孝心美少年、诵读美少年、书写美少年等,我自掏腰包给学生买些奖品。我总觉得,奖励虽小,但只要频繁就行,幸福的奖励就这样慢慢地累积着,鼓励着学生。

文化能安定学生浮躁的心。我喜欢读书,更喜欢指导学生走进书海,品尝书的味道,探求学习方法,寻找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在班干部的选择上,我喜欢让学生自主竞选;在排座位时,我喜欢让学生自选同桌;在制定班规时,我喜欢让学生自定规则。适当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

四、用爱交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班主任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就要借助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我多用电话、QQ、微信或飞信与家长联系。我经常会把每天的家庭作业发到微信上,便于家长检查,也会把作文指导过程通过微信传递给家长。家长们很喜欢这种沟通方法,这样的方法方便、快捷,能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也喜欢在微信上与我聊聊孩子的近期变化,或是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方法,隔着手机,反而更能让我们畅所欲言。

做了几年班主任,我交了不少家长朋友。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李文妈妈,一个普通的单亲妈妈,一个平凡的环卫工人,6月份我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是报喜的电话。李文跟了我三年,一直坐在最后一排,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这个内向的孩子锻炼的机会,他从一开始的自卑胆怯,到第一次在班里为大家演奏笛子,从唯唯诺诺不敢举手,到课堂上妙语连珠,成为我们班的佼佼者,他一年年的变化与成长让我欣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一个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班级工作就会规范有序,形成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所带班级也会成为学校其他班级的榜样。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