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教育
2017-04-12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崔效锋
文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 崔效锋
『日新』教育
文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 崔效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出 《大学》第二章。 “日新谓之盛德”,唯有积极进取,躬耕于日积月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无论学识,还是行动,抑或品质与道德,欲求至善之境,必重当下质量,以认真态度对待行进中的每一天,善于反思,追求进步。
一次,学校老师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计划创编一个音乐剧,希望我能写几句简单的歌词,让孩子在传唱中理解日新,内化日新。对于韵律,我向来一窍不通,但 “日新”之于孩子,还是有无限表现空间的。于是,以 “日新又新我常新”为题,速写了两段歌词,与其说是歌词,不如说是明快的想象与炽热的期望:
“草儿青,树儿绿,花儿笑,溪水跳,明媚阳光洒满大地,新的一天多么美好。月儿明,星儿稀,鸟儿静,虫儿眠,灯火阑珊万籁俱寂,新的一天如此美丽。时间嘀答嘀答,我们珍惜当下。”
以歌词为引,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学校日新文化。
首先, “日新”是大自然的本质特征之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被誉为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曾说过: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自然界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与更新, “日新”是其核心特质。虽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唯有今天的 “桃花”笑“今天的春风”。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时空的变化中,我们人的肉体与灵魂也在发生着“纯属自然”的变化,无论你是否乐意,无论你是否在意,我们都在一点点变化,一天天 “生长”。“每日一进步,厚实人生路”,这是“日新”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校训。其实, “每日一进步”也因此有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就是自然的、本能的进步,其二就是环境的、教化下的进步。我们致力于后者,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抹杀前者。
其次, “日新”教育,是有根的教育。生命有限, “日新”更具意义,珍惜当下,注重当下生命的质量,才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左宗棠语)等,虽处不同历史时期,智者对日进日新的理解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生命进程中,人是没有太多选择的,不日新日进,则日止日颓。龙洞小学的传统底蕴在于 “龙”,龙洞被称为广州第一村,有 “先有龙洞村,后有广州城”之美誉,龙洞村在 “九龙归洞”的传说中沉淀历史。在精神属性上,龙似天,似君子,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君子终日乾乾”,锐意进取,发奋图强。龙洞之 “日新学子”,也要承继与发扬这种精神,以反思为本,以行动为纲, “日新其德,日勤其业”,精彩生命,由此开启。
再者, “日新”教育,还是注重当下,立足体验,倡导知行合一的教育。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唯有当下最真实,最刻骨铭心,最易改善与行动。康熙训子曰 “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迷恋过往与憧憬未来,终究停留于追忆或想象的层面,而唯有当下,属于现实而行动的层面,因此更显万难。人的成长,经验学习借鉴固然重要。但并非人人事事皆可雄踞于“巨人肩膀”,否则就不会再有挫折、失败、沮丧、苦恼。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暴露出的最大毛病,就是总期望能够通过传道授业而避免孩子重蹈覆辙,但结果往往大不如意,对抗,反叛,依然故我,成了大多孩子的回应方式。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不是知识与经验的传递,而是生活与实践的体验,唯有体验,才产生独特的体悟。很多时候,试误才是成长的重要途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其中,还是过于夸大了 “知”的先导作用。 “知行合一”,没有孰先孰后,反而相生相融,互为因果。如果生命过程采取倒叙的方式,也许我们就会更在意当下:生命银行里的存款,日趋衰微,直至乎无。把握当下,才不至于虚度荒废时日。
最后, “日新”教育,因校园演绎而光彩夺目。是否伴随身体与心灵的成长而逐步提升标准?见之于 “行日新”;有没有亲近课堂与书本,是否打开心灵去拥抱知识的天空,见之于 “知日新”;是否关爱自己的身体,浸润于体育锻炼的愉悦之中,见之于 “体日新”。借此,我们可以拓展覆盖到孩子校园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德日新”、“艺日新”、 “能日新”等等,以“日新”为魂,孩子的生活充满灵气与内涵。就管理而言, “日新”教育可以勾勒出严谨完整的体系。日新课程、日新课堂、日新德育、日新教师、日新环境、日新评价、日新社区、日新管理。以 “日新”为根,学校教育的枝叶才能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