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7-04-12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夏泽权
文/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 夏泽权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广州市越秀区铁四小学 夏泽权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的最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当前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要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教学比例尺这个内容时,先设问:“在一张纸上能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吗?大家想知道怎么画吗?”在这种情境下,全班学生马上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态,有了这种欲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研讨。
二、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会如何学习” “学会生存”已是21世纪人们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 “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总结学法。如,教三角形面积公式,课前让学生带来许许多多的三角形,有实物的、有图片的……教师先指导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割、补、拼,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再去学习梯形、圆形面积就会得心应手,主动学习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 “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4.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四、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五、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例如,教学分数时,让学生亲手分一分,体验 “平均分”的含义;教学 “几何初步知识”要通过作图、测量使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结构,进而分析内部特点和规律;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到题意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画图分析、模拟测量,广泛收集整理数据,手脑并用,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的能力也提高了。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