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2017-04-12邱洪机广西梧州农业学校542899
邱洪机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542899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邱洪机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542899
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猪只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和胃壁后肠系膜水肿为特征。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5%~35%,致死率达50%~80%,常常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以断奶后1~3周内发病率最高,低营养水平少发。发病规律一般是中等以上体况、仔猪生长发育良好的同窝容易发病。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5月和9~11月,不同品种和性别的仔猪都可感染。发病急,死亡快,散发性传染,病程短,致死率高。气温变化大时多发,气温平稳时少发,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B和亚硒酸钠的少发。
2 发病原因
(1)刚断奶的仔猪由于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腺不发达及体内缺乏淀粉酶和胃酸,影响了植物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特别是在肠道内腐败分解产生毒素,致使肠道功能异常引发仔猪水肿病。
(2)由于初生仔猪胃腺发育尚不完善,胃液内胃酸缺乏,从而使病原性大肠杆菌容易在肠道内定居、繁殖并分泌毒素,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3)断奶后饲料单一或饲喂大量蛋白质饲料,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居高不下,引起体内硒和维生素E不足,免疫器官正常结构受到破坏,使仔猪胃肠机能引起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该病。
(4)过早断乳、饲料骤换、环境改变、饲养方式不当、气候变化、阴雨潮湿,以及防疫和阉割等诸多外部应激因素引发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而诱发该病。
3 临床表现
(1)急性型。患猪突然发病,有的甚至在采食中突然倒地,倒地后肌肉震颤,严重的全身抽搐。眼睑苍白、水肿如鱼肉状,口吐白沫。通常是在敏感猪群中1头或几头见不到明显症状,几小时即死亡,被感染的猪只大多很健壮,吃得饱、长得快。
(2)亚急性型。病猪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步态不稳,走路蹒跚,体温大多正常。也有个别猪体温升高,眼睑、鼻、耳、下颌、颈部和胸腹部水肿,其中耳朵水肿最为明显。皮肤发亮,指压有窝,重症猪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一小缝隙。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跑,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和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触诊皮肤异常敏感,叫声嘶哑,皮肤发绀,体温降到常温以下,心跳加快,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衰竭而死亡。
(3)病猪慢性型。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病猪体温一般正常,头部和眼睑水肿明显,喜饮水,常腹泻或便秘。呼吸困难,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最突出的变化是胃、结肠系膜、眼睑、喉部、皮下和腹部,尤其是胃壁大弯部和贲门部黏膜下层水肿最明显。切开水肿部,流出透明无色的胶冻样水肿液,位于黏膜下至黏膜肌层。全身淋巴结水肿,有的可见肺水肿、大脑水肿及直肠周围水肿。心包和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或腹水。胆囊水肿,肝脏稍有肿大,色泽变黄,有时可见其表面有不规则的灰白色病灶。多数仔猪胃内充满食物,小肠和结肠内容物较少。
5 预防措施
(1)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把整个产房的产舍、门窗、墙壁和地面用水冲洗干净,再用3%氢氧化钠喷洒消毒。消毒7天后才能把预产母猪转入产仔舍。
(2)对刚产下的仔猪进行补铁补硒。仔猪出生后哺乳之前,给仔猪口服0.1%高锰酸钾2~3mL。在仔猪2~3日龄肌肉注射含硒牲血素1mL,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
6 治疗方法
(1)仔猪脑水肿病的治疗。20%磺胺嘧啶钠5~10mL肌注,另一边用亚硒硝酸钠维生素E按0.1~0.2mL/kg体重与维生素B12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
(2)仔猪肺水肿病的治疗。20%氟苯尼考注射液按10mg/kg体重肌注,另一边用亚硒硝酸钠维生素E按0.1~0.2mL/kg体重与维生素B12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
(3)仔猪肠水肿病的治疗。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0.1mL/kg体重肌注,另一边用亚硒硝酸钠维生素E按0.1~0.2mL/kg体重与维生素B12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
(4)仔猪缺硒性水肿病的治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按10mg/kg体重肌注,另一边用亚硒硝酸钠维生素E按0.1~0.2mL/kg体重与维生素B12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