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别化支持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

2017-04-12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云南补偿精准

文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扶贫开发、决战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扶贫开发道路。然而,云南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如何聚焦重点难点,特别是针对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制定政策和引导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区域和扶贫对象的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实行差异化扶持措施,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是攻克硬骨头的关键所在。

差别化支持政策为精准脱贫提供动力保障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力度,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政策保障。国家继续保留对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双语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宣传等专项扶持政策。增加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等的投入。国家在民族地区贫困县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配套资金。云南有诸多少数民族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的困难地区,针对这些地区可以取消或减免地方财政对中央转移支付的配套比例。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向贫困地区倾斜的长效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加大对贫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健全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使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强化运用差别化支持政策,为加快云南民族地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提供动力支持。例如,按照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2017年9月修订印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仅关注“投入多少钱”,更注重“花得好不好”。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在综合考虑云南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云南的产业配置和重大项目进行倾斜,重点扶持云南民族地区内部环保产业、能源资源型产业。国家要进一步通过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同时对技术型环保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升级和改造给予产品价格优惠、绿色信贷、财政补贴等优惠,从而为云南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云南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

创新运用差别化的投资、融资体系,为云南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提供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各级政府和投资主体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农村基础设施特点的投融资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实施差别化投融资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金融入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到民族地区发展,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云南民族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可以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吸引社会生产要素向生态环境项目规划流动,逐步建立市场化的污染物减排新机制,不断发挥可再生能源优势,甚至可以把这一优势转化为信用资源,为云南民族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为加速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时效性保障。民族地区要积极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各种重大政策,不仅要系统梳理和挖掘政策“存量”,做细项目库等基础工作和前期工作,做好协调争取工作,把已有政策用足、用够、用好;而且要深入研究政策“增量”,提出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又能破解民族地区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和困难的政策思路。不仅要深入挖掘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内生潜力,完善体制机制和扶持政策,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而且要着眼于破解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这个难题,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差别化支持政策是对民族地区的“输血”,目的是增强其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造血”功能与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形成加快本民族、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另外,要注重时效性,差别化支持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差别化支持政策,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补充和替代。差别化支持政策与其他优惠政策一样,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具有临时性而非永久性的策略和措施,一旦采取这种策略和措施的前提条件消失或者在其设计的目的达到之后,就不应再继续实施。

实现差别化支持政策与精准脱贫的无缝衔接

继续坚持和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民族地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口岸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对口支援机制,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并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云南省作为国家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不仅要增强自身“血液再造”的能力,更要强化自身对国家政策的执行能力。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云南省作为受惠的陆地边境地区之一,应充分利用《规划》所提出的边民扶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七方面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来加速云南的跨越发展,凸显差别化支持政策的政策红利。

充分发挥差别化支持政策的内在优势。云南民族众多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是民族事务的重点。差别化支持政策既能助推云南民族地区脱贫摘帽和实现精准脱贫,更能为民族团结提供政策资源和发挥政策优势。例如,《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不仅以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发展基础、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基本原则,更加明确云南民族地区未来的3个发展目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不仅遵循了国家差别化支持政策和精准脱贫目标的重要原则,还进一步提出如何实现云南民族团结和精准脱贫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使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具体而言,该规划包括了民生持续改善工程、发展动力增强工程、民族教育促进工程、民族文化繁荣工程、民族团结创建工程、民族事务治理工程等6项重点工程和实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民族文化“双百”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等30个项目。

强化精准脱贫的体系性。一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行业扶贫投入力度,实现增量与提质并举。针对云南民族地区的实际,要重点提升社会保障、交通设施和通讯设施等硬件水平。加大行业部门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强化部门间协同推进扶贫的机制,重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安全饮水质量、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和医疗水平。二是促进“生存型”基础设施建设向“发展型”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共融,以村级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和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在村级产业选择上,因地制宜,根据村自身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市场需求等,选择既具地方特色又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益贫性,避免贫困排斥,优先满足贫困对象的参与意愿与参与机会。三是要探索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实施差异化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扶贫策略,积极培育民族地区绿色生态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绿色益贫式发展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能力,破解脱贫瓶颈。充分利用云南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以此来重塑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将农牧产业与加工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促进生态资源资产化,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实现生态脱贫。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提供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政策供给,推动地区间、流域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创新,激发以增强区域性内生动力为核心的绿色益贫性发展。

打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组合拳”。发展立体型产业结构,继续完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差别化支持政策。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民族地区情况千差万别,扶贫工作更要一个萝卜一个坑。针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明确要求,继续有效开展劳动力转移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对口资源扶贫、双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特别是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抓好农村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好技术、技能和产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民族地区的群众要更进一步激发脱贫斗志,强化劳动致富、脱贫光荣、争当先进的思想,扶贫先扶志,脱贫必立志,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彻底根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观念,形成“想脱贫、要脱贫、真脱贫”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云南补偿精准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解读补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