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记者的生存之道

2017-04-12陈涵宇

视听 2017年2期
关键词:可视化

□陈涵宇

大数据时代下记者的生存之道

□陈涵宇

本文依据数据新闻生产与团队构成的特点,说明记者在制作数据新闻过程中应当具备较强的数据收集能力、独到的数据分析视角以及专业的可视化制作能力,并对三种能力进行分析,为提高记者自身素养提出建议。

数据新闻;记者;技能;素养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革命中,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而新闻学与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数据新闻。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生产,虽然依然有采编这样的传统环节,但数据已成为新闻报道的支柱,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获取数据成为记者必备的素养。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跟团队内的数据分析人员、编程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作为一名记者,不仅要做好数据收集,还要学会基本的数据清理、分析,并对可视化、设计方面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够使数据新闻作品呈现出较好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一、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由数据新闻的特点可知,数据新闻是以开放的数据为基础的,如果记者不能有效地收集数据,那么数据新闻也就无法制作。在许多国内外数据新闻的团队中,例如《网易数读》《泰晤士报》《卫报》,记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数据,因此数据收集的能力应当是十分重要的。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政府数据的开放程度也得到明显提高,但相较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来说,官方数据的开放程度还十分有限,这也加大了国内数据新闻记者在数据收集环节的困难程度,也迫切要求记者能够掌握以下在现有条件下收集数据的技能。

(一)从网络上收集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搜索信息与数据的首选当然是网络。对于一些公开的政府或企业信息,记者可以直接登录官网或数据库进行下载。但有些时候,在网页上采集数据可能不那么容易。因为记者有时还需要从网页的字里行间中收集数据,或者从成千上万的社交媒体评论中收集关键字,这样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并且往往官方提供的数据格式为PDF,这种不能进行编辑的文件格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整理起来十分繁琐。因此记者要想能够高效准确地收集数据,还应学会用一些网页采集数据的工具,比如说C++、Python、PHP。这也要求记者要对HTML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些编程的技能,从而能够独立完成网络上的数据收集。

从网络上收集数据是记者的一项基本技能,但由于从网络上只能搜索到公开发表的信息,并且数据往往也不完整,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与企业合作获取数据

企业因为自身性质或发展的需要,往往会存储庞大的用户数据,例如:滴滴出行目前拥有3亿乘客和1500万司机的出行数据,将这些数据挖掘分析之后就能制作出精良的数据新闻。近年来媒体在报道有关民众出行的新闻选题时会常常与相关的企业合作。一方面随着定位技术与云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滴滴出行可以提供定位与出行服务的公司崛起,人们的出行和位置信息能够被保存与利用;另一方面,人们出行的新闻成为这几年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因其贴近生活而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因此媒体与企业合作能够为数据新闻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比如在2014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与百度地图合作,使用人口流向的可视化报道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的春节“迁徙”图,报道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三)收集第一手数据

对于一些适合深度挖掘的新闻事件,并且网络、政府、企业都无法提供有效数据的时候,记者还要通过线上、线下的采访和调查问卷获取到第一手的数据。这种方法虽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集数据的可靠性、时效性较强,并且能够直接录入数据,避免了在数据整理环节的麻烦。

由于数据新闻需要以海量的数据支撑新闻的准确性,因此一些媒体会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的数据收集环节,帮助媒体收集或提供数据,以众包的形式来完成数据的收集。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省媒体收集整理数据的时间,而且读者可以以自己的角度思考数据,为记者提供更多的报道方向。例如英国的《卫报》在报道2009年英国国会议员的开支丑闻中第一次采用众包,不仅快速地完成了一幅关于议员报销变化的全景图,有些读者还帮助《卫报》找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一位议员花了两百英镑买了一支自动铅笔,还有一位议员报销了印度进口的大毛毯”。正如《卫报》网站“数据博客”和“数据仓库”前任主编——西蒙·罗杰斯说的那样:“网络让数据分析变成了一个通力合作的过程,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数据新闻报道会更加出彩、更加彻底。”①

不同类型的新闻,对数据的严谨性和时效性要求也有所不同。记者需要对新闻进行合理的考量,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因此数据收集的能力是体现数据新闻记者素养的重要指标。

二、能够以独到的视角进行数据分析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就要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的新闻线索。记者可以学习使用Excel、SPSS、R等一些较为简单的数据分析工具,先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判断,清除一些无用、错误的信息。如果记者还能够熟练掌握其它较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工具、独立进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当然是好事,但记者在数据分析中最重要的便是利用自身的新闻敏感,从数字中发现问题,并且确定数据新闻的切入点。目前,在各大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运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往往不能形成优势,因此如何在繁琐的数据中找到新颖的报道角度则会为作品加分不少。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各大媒体纷纷对奥运会奖牌数量进行分析报道。而英国媒体《卫报》不满足于仅仅对奖牌数量和排名进行解读,而是将GDP、人口以及参赛规模等因素与最终奖牌数结合在一起,制作了《2012伦敦奥运会另类奖牌榜》,使体育赛事与各国的国情联系在了一起,切入角度十分新颖。因此,记者在数据分析的环节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以记者的角度寻找线索,而不是成为数据分析的专家。

另外,由于新闻记者多是文科背景出身,对于统计学大多没有系统的学习经历,因此在初步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会忽视一些问题而导致结果出错,也就是会掉入“数据陷阱”中,常见的数据陷阱有:相关不等于因果、数据源使用不当、忽略数据背景和遗漏方法论。②在2010年,英国《卫报》基于391000份伊拉克战争记录制作了交互式的数据新闻,地图上的每一个红点代表此地发生过交战,点击红点就会出现此次交战的过程已经伤亡人数。这则新闻的构思、对庞大数据量的分析以及可视化设计方面都表现突出,但之后也有人质疑数据的真实性,因为数据源是来自于美国军方重大行动数据库SIGACTS,而因为当时在军事行动中没有专门的组织记录伤亡人数,并且战事激烈,美国和伊拉克双方都不会再去仔细核实数据,因此最终结果无法还原真实情况。

三、对数据可视化有所了解

一个数据新闻记者不仅要有扎实的采编能力和收集数据的能力,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如果再要承担可视化的工作必然十分困难。况且可视化又是一个全新而又十分复杂的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对可视化一窍不通。因为在可视化的制作过程中,记者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商定出最合理的可视化方案来呈现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教授沈浩曾说过:“在跟媒体朋友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数据新闻在媒体内部的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由于知识背景不同导致交流出现障碍,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见。”③因此,数据新闻记者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设计领域的了解,在交流环节能够让可视化风格适应整体的新闻策划,或是为得到更好的可视化效果而对新闻故事进行调整,最终设计出风格一致、结构清晰的作品。对于一些只需简单进行可视化包装就可说明问题的选题,记者可以尝试自己独立完成,在实践中提高对设计的认识。

在数据新闻刚刚崛起的时代,记者成为数据新闻领域的全才固然好,但对素质的培养应有“孰轻孰重”的观念。记者首先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高效地、准确地收集到数据,成为数据收集领域的专家;其次,记者还能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寻找最佳的新闻切入点;最后,记者对可视化领域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与团队内的其他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注释:

①西蒙·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28-229.

②王琼.数据新闻与数据素养[J].中国传媒科技,2016(1).

③沈浩,谈和,文蕾.“数据新闻”发展与“数据新闻”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1):139-142.

(作者系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可视化
无锡市“三项举措”探索执法可视化新路径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阅读: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可视化新趋势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