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事件中微博舆论场与传统媒体编辑框架的互动机制研究
——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为例

2017-04-12郭维怡

视听 2017年2期
关键词:京报突发性版面

□郭维怡

突发性事件中微博舆论场与传统媒体编辑框架的互动机制研究
——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为例

□郭维怡

本文分析了《新京报》于“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在编辑框架上与微博舆论场的互动与演进。通过分析事件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报道发现,该事件在版面数量和版面位置上,均优于其他同期新闻事件,同时在标题字号和图片配发上体现了强烈的编辑意识。这一编辑框架也反映了《新京报》对于社会热点新闻所采用的编辑手段。

微博舆论场;《新京报》;版面语言

舆论场是指在若干因素的相互刺激下,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当下,中国存在着两个客观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近来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突发性重大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日益成为重要的平台和推手。民间舆论场的“声音”被放大,地位逐渐上升。自2011年以来,微博以其高度的开放性与低门槛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其中,重塑了“舆论引导新格局”,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

一、微博舆论场的建构

(一)微博舆论场的形成

2016年4月5日晚20点10分,网友弯弯在其微博上发布长文章,称自己在朝阳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遭到陌生男子的袭击,并上传了案发现场的监控视频。通过视频可看到,施暴者强行拖拽受害女性,酒店的工作人员虽站在一旁,却并未给予帮助。视频曝光后,立即引发大量网友关注。5日晚,有关“和颐酒店女子遇袭”的单条微博转发就超过60万次,阅读量高达5.3亿。而此话题于4月6日一整天都置于微博热搜话题排行榜的第一名,引爆的舆论沸腾甚至超越了3月的疫苗事件。有关“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的舆论构建中,微博的转载量和评论量均呈现指数增长,呈现金字塔形传播结构。

我国长时间以来话语权一直由权力机关与权威传媒集团掌握,所谓的“大众传媒”也是从上至下的单向度传播,通过层层把关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普通民众话语权被严重削弱。微博诞生后,话语权下放,降低了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准入门槛,激发了普通大众的议事热情,增加了社会透明度。微博使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为草根民众提供了平等发声的平台,权力一点点地向“原本的受众”汇聚。由近年来多次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可以看出,微博已经成为重大事件的舆论中心。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到“7·21北京暴雨事件”,再到“马航失联事件”,微博已成为网友话语表达的第一平台,并引起了高度的社会关注。

从多次引爆话题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来看,微博的开放性是舆论场形成的关键因素。舆情传播方式的立体化与辐射面的扁平化是微博构建“场域”的天然优势。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所谈到的,微博以秒计算发布信息,也以秒计算获得反馈,能迅速形成一个互动环境下的舆论场,这是论坛和博客等媒介无法企及的。

(二)微博舆论场的传播特征

1.舆论领袖的引导

舆论领袖的概念是由拉扎斯菲尔德在其著作《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是指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和颐酒店”事件传播过程中,“休闲璐”“囤货君”“妖妖小精”等一批微博认证的知名网络评论人相继转发,引发其粉丝围观,有力引导舆论走向。

2.多元传播形态

微博凭借其丰富的传播形式在“和颐酒店”事件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最初弯弯单纯发布文字博文无人理会,到增加传播形式引发舆论高潮的过程可以看出,多元的传播形态更有利于舆论场的建构。

3.社会影响扩大化

突发性事件经微博传播发酵后,舆情的社会效应也会随之扩大,同时产生“蝴蝶效应”般的社会影响。“和颐酒店”事件传播中,吸引了大批与受害者弯弯有相似遭遇的网友围观,他们不仅仅停留于阅读新闻,他们通过转发、跟帖评论等举动呼吁更多社会关注,扩大事件的社会辐射面。

二、微博舆论场对传统媒体编辑策略的互动探讨

社会热门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当负面新闻发生时,加剧了受众对真相的渴求。随着事件的推进,社会舆论不断发酵,传统媒体版面需及时有效传播,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此外,还需结合新闻评论的方式表达媒体观点引导舆论方向。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新京报》是201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新京报》是我国第一次由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也是我国第一家得到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北京,更是一份面向全国的强势新型主流纸质媒体。

本文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与样本抽样法的结合,抽取“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进行文本分析。将相关报道的分析分为以下维度:

维度1:版面分析(指标:版面数量、版面编排)维度2:内容分析(指标:文章篇幅、内容题材)

(二)《新京报》“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

1.版面分析

通过版面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在传统媒体端的重要程度,这主要基于对版面数量与版面编排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1)版面数量。通过对4月6日—11日《新京报》有关“和颐酒店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发现,一周内共有8个版面涉及此话题,且每日至少有1版面的相关报道。4月7日,和颐酒店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新京报》对于此事件的报道版面最多,共计3版。分析可得,作为都市报的《新京报》,对民生话题关注有加,在微博形成舆论场后,立即响应,引导舆论。

(2)版面编排。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在“和颐酒店”事件发生的一周内,《新京报》共有5个头版导读涉及该话题,同时在7日头版配发大幅图片,吸引受众阅读。在“读图时代”的冲击下,报刊由原来“重文轻图”转为“图文并重”。在相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图片与文字报道的编辑平衡得当,图片编辑突出舆论走势,彰显图片可视化倾向。大幅图片的运用,增强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图片配色也呼应报道主题,凸显编辑手法。

2.内容分析

从文章篇幅及内容题材切入,研究传统媒体端对微博舆论场报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报道篇幅。本文按照“小于等于1/4版面的报道”“大于1/4且小于等于1/2版面的报道”“大于1/2版面的报道”这二个划分标准,将新闻报道分为“小篇幅报道”“中篇幅报道”“大篇幅报道”二个维度。研究表明,在11个样本中,《新京报》以小篇幅报道为主,共计9篇,超过总样本的80%。中篇幅报道2篇。这是由于报道角度多元,且根据微博舆论发展,需重构报道议程设置。

(2)内容题材。研究发现,在《新京报》关于“和颐酒店”事件相关报道中,只涉及消息与评论两种体裁。在微博舆情发酵前期,报刊主要以消息为主,梳理事件始末,解疑释惑,还原事实真相。在推出相应新闻报道后,继续推进微博舆论场互动,微博舆情以报刊报道与评论为主题形成新一轮热议高潮,继而影响报刊评论。在后期的报刊报道中,以评论占主,权威纸媒推出新闻评论,表明立场观点,引导民众舆情。

三、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微博以其便捷性与草根化吸引无数网民下载使用。以开放性为基础,微博成功建构舆论场,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更是成为网友话语表达的首选平台。同时,微博舆论场的形成也影响着传统媒体编辑策略的改变。微博热议话题重构纸媒端议事日程,舆论场的话题翻转需要纸媒端及时互动呼应。而《新京报》作为北京地区的一家都市报,其影响面不仅停留于地方,更辐射全国。《新京报》通过对社会民生的深入关注,体现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媒体担当。在“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中,《新京报》及时跟进,适时推出相关报道,不仅响应舆论场互动,弥补微博舆情不足,更深度分析事件背后的新闻,多元角度挖掘新闻价值。新闻评论配合报道,塑造媒体形象,及时引导舆论走向。

1.王艺.对微博舆论场的传播学解构——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传播为例[J].新闻界,2012(1):6—9.

2.涂光晋,陈敏.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场分析——以北京“7·21”暴雨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2(6):8—11.

3.王杨.微博中的舆论场及其在构建公共领域中的作为[J].东南传播,2011(6):27—29.

4.代婷婷.突发事件报道的控制平衡[J].今传媒,2005(4):30—31.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新学院2015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京报突发性版面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版面“三评”看得失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