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叙事角度浅析电影《烈日灼心》

2017-04-12张馨予

视听 2017年2期
关键词:保平烈日

□张馨予

从叙事角度浅析电影《烈日灼心》

□张馨予

本文从叙事的角度解读了影片《烈日灼心》的内容和主题。首先,分析了影片的人物设置和叙事结构;其次,对影片的叙事手段进行了分析;再次,指出影片叙事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以及这部影片的价值体现。

叙事角度;人物设置;叙事结构

电影《烈日灼心》是曹保平担任编剧和导演,由蓝色星空影业、博纳影业联合出品的犯罪悬疑电影。影片历时二年完成,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并且一经上映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它向我们讲述的是结拜二兄弟辛小丰、杨自道和陈比觉在被牵扯进杀人案以后逃跑,救赎,最后选择死亡的故事。

一、影片的人物设置

电影中,导演对于人物身份的设定耐人寻味。首先,是辛小丰这个角色的设定,他是一个矛盾的、充满对立的个体。他杀了人,却阴差阳错地逃逸了七年,摇身一变成了每天出入警局并与警察共事的协警。罪犯与协警的身份同时出现在辛小丰的身上,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同时,也留给观众一个疑问,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笔者认为辛小丰的个体形象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完整呈现,即导演对于人性善与恶、好与坏的探讨。

伊谷春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身份是警察,他代表着正义。影片的开端,伊谷春的出场表现出人物本身机智、敏感、警惕的性格特点,这些特质在展现人物性格、让观众加深对人物了解的同时,也在暗示着辛小丰在协警身份下隐藏的罪犯身份最终会暴露。伊谷春与辛小丰相处越久,越能从辛小丰身上看到蛛丝马迹。使猜忌和怀疑不断加深,由此引出了影片之后的各种矛盾冲突。导演通过体现两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捉摸、互相警惕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影片的氛围一直处在紧张状态。

房东卓生发这个角色体现的是一种另类的人物状态。从他第一次和辛小丰、杨自道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不友善的人。导演对他的设计很有意思,比如:他要求租客必须是好人,而自己却躲在角落里做着阴暗的事。他表现出对人的冷漠,却非常在乎一只鸡的死活。和辛小丰一样,卓生发这个角色也体现出人物的多面性。虽然在影片中出现不多,却是推动影片叙事的重要人物。

二、影片的叙事结构

影片以伊谷春与辛小丰的心理博弈过程为主要线索进行叙事,在此过程中又插入杨自道、伊谷夏、房东、同性恋等副线,形成一个完整且充实的叙事结构。如果将伊谷春与辛小丰的故事主线单独提炼出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伊谷春对辛小丰不断怀疑的过程。伊谷春第一次怀疑辛小丰是两人一同去拿小金鱼的路上,他无意中提到七年前宿安水库的灭门惨案,辛小丰的行为即刻变得失常:差点撞到路上的野狗,他紧急刹车、用手捻掉烟头,捻烟头暗示出辛小丰紧张时的自然反应。在此之前,伊谷春突然出现在协警宿舍,使正在和杨自道通电话的辛小丰受到惊吓,他也做了这个捻烟头的动作,那么以伊谷春的敏感力,对辛小丰这一紧张时自然而然的动作怎能没有怀疑?之后的对话中,伊谷春透露出犯罪嫌疑人仅留下半枚指纹的证据,这一信息的出现是推动辛小丰为自己排除嫌疑而做出的一系列诱导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段落中,伊谷春得到了辛小丰还有女儿这一重要信息,同样起到铺垫作用。影片继续推进,当伊谷春再次出现在画面中时,他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宿安水库杀人案”资料,也就是说,伊谷春准备重查旧案了,若不是察觉到线索,一个警察不会突然对七年前的旧案重新提及,这也印证了他对辛小丰的怀疑。

伊谷春对辛小丰的进一步怀疑是在医院得知辛小丰还有两个一起长大的拜把兄弟,这一线索与伊谷春已经掌握的当年有人看到水库边有二个男青年的证据相符,并且杨自道在面对伊谷春时的一系列不自然反应也是加深怀疑的一个因素。

第二次加深怀疑是伊谷春到师傅家喝酒的场景。在这一场景的叙事过程中,伊谷春得知宿安水库被杀的女孩还有一个女儿,而在凶杀案发生以后女婴就消失了,这个无意中得知的线索又与辛小丰存在相似点,也使得伊谷春对辛小丰的怀疑继续加深。

不断加深的怀疑,推动故事不断地向前发展。当辛小丰偷物资的事情败露时,伊谷春在办公室里对辛小丰说:“法律特别可爱,他不管你能好到哪,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这像是在说辛小丰偷物资,却更像是在暗示七年前的杀人事件。

故事发展到这里,伊谷春看似与真相相隔咫尺,却在他看到辛小丰与同性男在一起,并且相信辛小丰是同性恋时,瞬间被拉回原点。伊谷春几乎要认定辛小丰和七年前的杀人案无关。但是伊谷春对辛小丰的怀疑是影片叙事的主要线索,主线断掉显然不合逻辑。所以在之后的情节中,他发现伊谷夏翻过“宿安水库杀人案”的资料,凭一个警察敏锐的直觉,他足以察觉到问题的矛头指向,线索又被建立起来,于是出现了他跟踪伊谷夏找到辛小丰家进而发现房东偷听到的“真相”。由此,真相被揭开,影片的主要段落,也以伊谷春证实辛小丰的犯罪事实而结束。

三、影片的叙事手段

强有力且清晰的戏剧性需求是导演塑造人物推动影片叙事的一个重要手段。辛小丰二兄弟的戏剧性需求是要为“尾巴”治病,所以一定不能被抓到,伊谷春的戏剧性需求则是找出七年前灭门惨案的真凶,变态房东的戏剧性需求是窃听租客们的秘密。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需求,且人物的戏剧性需求推动着他们完成故事的叙事动作。

除此以外,导演运用对立的方式使影片不断产生冲突,以此来使片中的情感冲突与人物设置更加强烈。伊谷春的警察身份与辛小丰的罪犯身份形成对立,而辛小丰的身份本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二元的身份在同一个人身上产生对抗,这种产生于人物自身的戏剧性冲突会产生具有张力的戏剧效果。

再者就是镜头的运用起到了强化叙事的作用。影片的大部分场景是采用肩扛摄像机的方法拍摄,此拍摄方法缺少稳定性,因此影片的画面大都呈现出一种晃动的效果,但这种效果并不是毫无章法的抖动,而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或晃动剧烈,或推拉镜头,甚至在必要的情节点上出现很多倾斜的构图。例如伊谷春向辛小丰第一次说起杀人案的情节,镜头本身是小景别,但随着伊谷春脱口而出“吃完绿笋宴的第二天宿安水库就发生了强奸杀人惨案”以后,镜头推向辛小丰的脸部特写,快速略过的背景、晃动的镜头、演员的表演相互映衬,将辛小丰此刻害怕却又极力隐藏的心态展露无遗。另外,当伊谷春在卓生发家得知真相的时候,为了表现其震惊的心理,镜头彻底倾斜,左右晃动,还没缓过神的伊谷春接到辛小丰电话的那一刻,镜头突然推近,并且因为阳光的作用而使画面近乎过曝产生眩晕的效果。

有这些因素辅助叙事,影片想要表达的信息就可以更巧妙、更直接且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由此加强影片的叙事效果和戏剧感染力。

四、影片存在的问题

虽然《烈日灼心》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在编剧的逻辑上,笔者认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第四个人出现后,证明杨自道和陈比觉没有犯杀人罪,所以他们两个身上并没有背负命案,可是影片向我们展现的杨自道是一个生活得畏畏缩缩、做好事不敢接受回报、不敢谈恋爱的人,既然他没有杀人,那为何会背负如此大的心理负担?影片给的解释是他以为自己杀了第四个人,但是杀了一个杀人犯和杀了一家五口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可能一样的,如果说辛小丰是为了赎罪还可以理解,可杨自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如果真如影片所说,是为了让“尾巴”能够活得轻松,那么这应该是对“尾巴”存有巨大的赎罪感和超乎想象的爱才能做出的选择,可是影片中却没有足够的信息表达这一层情感。

五、总结

虽然《烈日灼心》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它是商业片,但又不仅仅是商业片。它的成功在于向我们展现非常激烈且极端化的故事,片中人物所表现的也都是非正常状态下人物的精神状态。同时,这部影片并不完全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进行如此激烈的叙事和强烈的情感冲突,影片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个人观点的表达。就如曹保平导演的获奖感言所说:“迄今为止,我认为电影总要说点什么才是电影。”所以,这部影片与其他同类型的商业片相比,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电影的背后能够表达出一些精神内涵。

1.孙承健.《烈日灼心》:一次“中心消解”式的银幕探索[J].电影艺术,2015(6).

2.曹保平,陈墨,杨海波,冯斯亮.烈日灼心[J].当代电影, 2015(9).

3.罗攀.镜头前后的“不法之徒”烈日灼心拍摄手记[J].电影世界,2015(9).

4.曹保平,谭政,张雨蒙.谋求主流商业片的风格化表达——《烈日灼心》导演曹保平访谈[J].电影艺术,2016(6).

5.[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钟大丰,鲍玉珩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保平烈日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烈日取水
好人范保平
烈日下的坚守
烈日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曹保平
疯狂编辑部之烈日消暑法
烈日下的浪漫新颂
烈日下手持92式9mm手枪的美女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