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
2017-04-12吴锦雅
吴锦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515)
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
吴锦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515)
介绍了Academia.Edu、ReaserchGate和Mendely三大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特点和功能:学术社交网络以用户和兴趣为核心,跨越时间、空间、地理以及人际关系的障碍,不仅使科研工作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而且用户能为科技期刊提供文献以外的其他信息,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的现状,提出如何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开展科技期刊稿源、编委、审稿和编辑国际化的建议.
学术社交网络;科技期刊;国际化;Academia.Edu;ReaserchGate;Mendely
学术社交网络借助互联网,通过提供学术科研的辅助工具和服务,汇聚人们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的沟通需求.与一般的社交网络不同,它以“学术交流”为目标,受众人群一般为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等.学术社交网络可以加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领域科研合作,提高沟通效率,快速有效地传播和分享研究成果[1].
1 学术社交网络的特点和功能
目前,Academia.Edu、ReaserchGate和Mendely是学术社交网络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最受欢迎几个学术社群.Academia.Edu是一个免费共享研究论文的平台.目前超过300万注册用户(数据来源Academia.Edu主页,https∶//www.academia.edu).该平台最大特色就是以文章为中心,以研究主题为关键点,将同一主题的文章聚合在一起,推荐给关注该主题的用户.在Academia.edu出现之前,如果科研人员想参考其它网站上的学术论文,经常会出现需要付费阅读的情况,很多甚至查看不了.而现在科研人员可以利用Academia.edu网站上相互间免费分享和查看各自最新的科研论文和成果,并对其研究影响力进行监控和深度分析,同时还和可以跟踪所关注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学者们现在可以按领域将自己的研究分成不同的部分,如发表过的论文、草稿、书评、会议报告等[2].个人档案顶部还新增个人简历栏,用于显示他们的关键职业成就.此外,它也像普通社交网络一样,允许用户之间彼此关注和被关注,还提供了一块区域供他们链接到LinkedIn和Twitter等其他网站上的个人档案.
ResearchGate是全球最大的科学社交和资源网站,在2008年由德国的3位科学家创建,目前已拥有209万注册用户.注册的用户可以分享科研成果、学术著作,与其他学着进行联系和建立合作关系,并可以随时查看有关研究的评论、下载和引用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寻找答案、提问和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网站根据用户学术背景和关注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推送与其相关的作者和研究成果,并为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个学科联系网络[3].与Academia.Edu不同的地方是ResearchGate是一个更为综合的平台,它不仅推荐用户感兴趣话题的出版物,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形式的交流渠道和信息获取渠道.
Mendeley定位是一个免费的引文管理器和学术社交网络,在2008年英国创立,目前超过200万用户.用户可以使用它上传文档,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这些上传的文档被自动提取题录信息.用户可以在此进行阅读和标注.Mendeley还有一个特色功能,即允许用户创建主题讨论组,允许多个成员加入,可以通过对话进行讨论,并上传和下载资料.2013年Elsevier收购Mendeley之后,将能够把自己的线上渠道打通,也能够整合线上内容资源[5].
2 我国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现状
学术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外科研工作者关注和接受.对于这样新兴的全球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因我国互联网暂时无法正常登录Twitter、Facebook等网站,导致中国大陆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用户相对少,关注这些学术交流网站并发表评论的科研工作者则更少;我国中文学术期刊在作者标识(ORCID)的比例还非常低,大部分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Altmetrics评分暂时无法查到[6].导致中国科技人员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意愿不高.又因其有明显的语言限制,目前只对英文文献有利;而且我国本土缺少Academia.edu、ResearchGate、Mendeley等专门为科技工作者开发的学术交流平台,因此我国的科研机构还未予重视,科技期刊共享资源的意愿不强.我国科技期刊种类将近5 000中,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上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在:(1)被国际著名SCI等检索机构收录少[6],更不用说像《Nature》、《Science》、《New Engl J Med》等一流杂志;(2)编委国际化程度不高;(3)编辑出版流程滞后;(4)科技期刊掌握的国际学术资源的匮乏,全球性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会的缺失[7-8].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是以论文为主要的核心资源,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论文的作者依旧成为学术交流中最主要的因素,科研工作者之间非正式的交流(会议、讨论、项目合作等)逐渐成为正式交流信息(论文)的重要补充,许多科研信息资源通过这种科研工作者直接获取比通过论文作为中介更快、更有效.通过以用户和兴趣为核心的学术社交网络,跨越时间、空间、地理以及人际关系的障碍,不仅使科研工作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而且用户能为科技期刊贡献文献以外的其他信息,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9-10].
3 利用学术社交网络促进期刊国际化
3.1 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稿源国际化
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期刊稿源的国际化,是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期刊编辑充分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通过学术社交网络平台掌握当前国际学术动态;并用搜索引擎搜索目前研究热点或感兴趣的相关主题的科研学者,以这些学者为关注的对象,追踪他们科研成果,和他们建立在线联系和交流,从而开展约稿工作.同时也可以根据研究科研动态和读者群的需求,开设新的栏目,吸引更多优质的稿件.李根报道《地球科学》编辑部设定不同专题,并以这些专题为焦点,利用ResearchGate中搜索功能在讨论栏目中和网上相关研究人员展开讨论,了解当前动态和热点以及论文发表的诉求,通过在线工具开展约稿工作,期间获得知名专家的来稿[4].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约稿工作,编辑部不再受地域和经费的限制,可以随时沟通并建立关系.
3.2 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编委国际化
我国有国际编委的科技期刊很少,有的虽然聘请国外著名科学家作为编委,但常常是一种摆设,很少发挥真正的用处.通过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科技期刊可以设置本刊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找到该领域的顶级专家,看看他们当前研究什么,比如ResearchGate根据用户感兴趣的大牌专家,随后平台会自动以email的形式推荐所关注的专家最新发表的文章和关的信息,方便编辑、作者和专家建立联系和有效的沟通,在对方(知名专家)认可的情况下,邀请对方做本刊的编委,从而可以组织到更多的优质稿件,扩大期刊国际知名度.
3.3 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审稿国际化
期刊的审稿常常面临到审稿专家和审稿周期两大问题.选择审稿专家时不但考虑专业领域是否对口,而且还要考虑到该专家的时间、兴趣点以及是否和作者之间有利益冲突.如果仅仅依靠以往期刊经验或投稿作者积累来选择审稿专家,往往信息十分有限,而且审稿的效果也不佳.可以利用学术社交网络,期刊编辑很容易搜索到大量该领域的专家,并根据平台中专家数据库中的信息,避免了同单位或相互有合作的科研专家作为审稿人的风险[4].根据以往追踪编委或专家学术信息(研究兴趣点和交流活跃性)和长期的联系,为本刊找到最佳的审稿人,节省审稿周期,提高审稿效率.
3.4 利用学术社交网络提升编辑素质
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编辑出版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面对众多稿件,编辑首先要判断其学术价值和新颖性,然后决定是否送审.这不仅要求编辑具备扎实编校出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了解当今学科领域动态.编辑因为大量编校工作,使他们无法像科研工作者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去系统学习和跟踪本学科领域前沿动态.Mendleley等学术社交平台根据用户上传数据和信息建立当前和未来科研合作的学术关系网,找到任何领域的顶级专家,并搜索出用户所在领域最新的研究.编辑可以看到最热门的研究文章、作者、主题、期刊等实时统计.并可以将每篇文章的读者群按照不同的地理分布细分,让编辑可以更好的洞察研究趋势.Mendeley等还可以生成用户研究文章的影响数据,便于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读者群,并可按照读者的国家、单位、学术地位、学术领域等进行统计,以便编辑更全面了解当今各个领域研究发展动态.
4 结语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科技期刊的持久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期刊国际化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结合Academia.Edu、ReaserchGate和Mendely三大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特点和功能,提出如何开展科技期刊稿源、编委、审稿和编辑国际化的建议,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提供参考.
[1]缪健美,姜华强,项洁.学术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70-75.
[2]陈亮.新型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学术与科研社交网络的兴起[EB/OL].(2014-10-29)[2016-10-2].http://www.1000thinktank. com/cykj/1475.jhtml.
[3]Crawford M.Biologists using social-networking sites to boost colabration[J].Bioscience,2011,61(9):736.
[4]李根,王淑华,史冠中.利用ResearchGate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初探[J].编辑学报,2016,28(1):75-76.
[5]徐丽芳,刘烱菡.学术内容分享与出版转型:2015海外科技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25(2):9-13.
[6]叶文芳,于洪洋,王春霞.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影响力计量方法研究—以altmetric.com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24(9): 81-85.
[7]黄河清,韩建,张鲸惊.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印证年报》数据看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现状[J].中国药学科学杂志,2015,24(3):200-204.
[8]王志娟.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研究进展[J].出版与印刷,2015,(1):1-4.
[9]杨志华.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54.
[10]刘天星.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之路探讨[J].中国科技科期刊研究,2014,25(6):754-760.
Using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cientific Journals
WU Jin-ya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ree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platforms including Academia.Edu,ReaserchGate and Mendely.The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which is focused on the user and interest,not only establishes a direct link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users across time,space,geography and interpersonal barriers,but also provides other information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s.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platform in China and suggested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cientific journals,manuscripts editors,reviewers and the editors.
academicsocialnetwork;scientificjournals;internationalization;Academia.Edu;ReaserchGate;Mendely
G232.2
A
1007-5348(2017)06-0097-03
(责任编辑:邵晓军)
2017-01-0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60200005,2015A030302021);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基金项目(20160109).
吴锦雅(1976-),女,浙江乐清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博士;研究方向: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