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7-04-12刘旭辉
刘旭辉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刘旭辉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探讨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膀胱全切术;精神障碍;有针对性护理
进行膀胱全切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膀胱疾病的常用方法。但临床调查发现,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精神障碍。有研究指出,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78例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1)具有进行膀胱全切术的指征。2)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幻视、幻听、胡言乱语、易怒、狂躁、失眠、恐惧等精神障碍症状。
1.2 病例的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69岁,平均年龄为(74.23±1.2)岁。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5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71岁,平均年龄为(73.45±1.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脉搏、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测、对其切口进行护理等。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必要时遵医嘱为其注射镇静剂[1]。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夜间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在夜间,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病房内的光线调暗,确保其病房内安静、舒适,以提高其睡眠质量,防止其病情加重[2]。2)在患者出现胡言乱语、幻视、幻听等症状时,护理人员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安抚,并 指导患者家属协助医护人员看管好患者,以防止患者发生意外[3]。对于存在缺氧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其进行吸氧治疗,以防止其出现低氧血症。3)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的病房进行通风,并将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4]。4)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对其背部和下肢进行按摩,以防止其发生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5)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胃肠减压,以防止其发生腹胀。6)护理人员注意保持患者造瘘口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并定时对其尿道外口进行消毒,以防止其发生造瘘口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1.4 护理效果的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幻视、幻听、胡言乱语、易怒、狂躁、失眠、恐惧等精神障碍症状均完全消失。2)有效:患者的幻视、幻听、胡言乱语、易怒、狂躁、失眠、恐惧等精神障碍症状均明显改善。3)无效:患者的幻视、幻听、胡言乱语、易怒、狂躁、失眠、恐惧等精神障碍症状均未改善,甚至在加重。护理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中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例(占2.56%),为有效的患者有29例(占74.36%),为无效的患者有9例(占23.08%)。试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92%(30/39)。常规组患者中护理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17例(占43.59%),为无效的患者有22例(占56.41%)。常规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43.59%(17/39)。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调查发现,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精神障碍。针对这一情况,在本次研究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对39例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92%(30/39),常规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43.59%(17/39)。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闵金燕的文献报道[4]相似。
综上所述,对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宋振国,高鲁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133-135.
[2] 王桂兰,廖林,李玲. 老年骨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68-69.
[3] 王世英,孔玲,毕光焰,等. 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老年下肢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6514-6517.
[4] 闵金燕.中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常见因素及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3):240-241
.
R473
B
2095-7629-(2017)14-0170-02
刘旭辉,女,1982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