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其芳早期诗歌写作的影响因素

2017-04-12史诗源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何其芳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史诗源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何其芳早期诗歌写作的影响因素

史诗源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何其芳早期的诗歌显示了诗人出色的诗歌创作才能,他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特别是晚唐诗风的影响,使其早期创作的诗歌呈现出浓郁的古典韵味。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的外来影响因素是西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从其诗歌中情感的自由表达、忧郁感伤的情调、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元素,而象征主义元素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情感上。

何其芳;早期诗歌;晚唐诗歌;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Abstract:HE Qifang's early poetry shows his excellent poetry writing ability.H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especially the poems of late Tang Dynasty which makes his early poems show rich classical charm.The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 Qifang's early poetry writing are western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symbolism literature.Romantic elements are reflected in the free expression of inner feelings in the poems,the melancholy sentimental mood,the rich imagin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while the symbolism element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etic image and emotion.

Key words:HE Qifang;early poetry;late Tang Dynasty poetry;symbolism;romanticism

何其芳是现代诗歌史上重要的诗人,他从1930年开始发表诗歌,诗歌写作贯穿他的一生,其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是在前往延安(1938年)之前的早期诗歌创作阶段。关于何其芳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角度众多。本文试从影响角度切入,具体分析何其芳早期诗歌写作的影响因素。孟子提出“知人论世”的主张,了解一个人要充分了解他的时代背景。对于创作者和诗人何其芳来说,研究他的创作渊源正是“知人论世”的表现,只有在充分了解何其芳创作来源、厘清影响何其芳早期诗歌写作的因素才能更加深刻地解读何其芳和他的诗歌,以何其芳早期诗歌(主要为诗集《预言》中的诗歌)为对象分析何其芳早期诗歌写作的影响因素,从而对何其芳早期诗歌写作能有更为完整的解读。

一、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何其芳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诗歌呈现出浓郁的古典韵味,他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尤其是晚唐诗风的影响,这与他的阅读经历密不可分。何其芳曾说自己“喜读古代诗词,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李煜、李清照等都是他爱好的诗人”[1](P29),“读着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的冶艳的诗词,蛊惑于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2](P3)。 何其芳幼年时期就浸染在古典文化中,阅读了很多古典书籍。何其芳的祖母“从其芳会说话就教他背诗,其芳两岁多就会背一些诗了”[1](P3)。 何其芳的大姨会给何其芳讲旧小说中的故事,什么“苏武牧羊”,什么“哪吒闹海”,还有林则徐烧鸦片等。她有时讲《聊斋志异》中的狐鬼,读《封神榜》《西游记》《儒林外史》《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精彩片段给他听。[1](P7)在没进私塾前,何其芳的父亲会教何其芳和他姐姐读古文。后来开始读私塾,尽管私塾学习非常苦闷和压抑,但仍未困住何其芳的心灵,在经历“多年懵懂后,何其芳福至心灵,开始喜欢起了阅读和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即能够耐下性子、学认汉字,写不大不小的文章了”[3](P174)。除了阅读《三国演义》等书,他还在父亲的藏书中阅读了《昭明文选》《唐宋诗醇》等书,这些无疑在何其芳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古典文学素养的种子。晚年创作的古体诗《忆昔》是对儿时的古典文学读书经历的回忆:“忆昔危楼夜读书,唐诗一卷瓦灯孤。……儿时未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4](P140)正如诗中所言何其芳早年就为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所感染,尽管幼年并未能完全读得通透,却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坛兴起的晚唐热,无疑把积淀在何其芳内心深处的关于古典文学的记忆唤醒,“诗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晚唐诗词表现出特别的青睐与亲近之情”[5](P57-62)。 当时以废名为代表包括林庚、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现代诗人都有意向晚唐诗歌靠拢,对温李等唯美、迷离、忧郁的诗歌尤为喜爱。何其芳虽然不是“晚唐热”最热切的拥护者,但从何其芳诗歌中与晚唐诗人相似的情感表达方式、古诗词的化用、古意的传承,体现何其芳诗歌强烈的晚唐诗风。中唐到晚唐,社会状况动荡变化,很多诗人的处境困顿,尤其是像李贺、温庭筠、李商隐这样仕途不顺甚至无望的诗人,复杂难言的情感只能通过诗歌传达,“伴随着自我信念的失落,诗人的内在感受却在加强”[6](P24)。 他们对外在世界关注较少,把情感投注在内心世界。这种情绪与何其芳在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状态非常吻合,诗人躲在自己营造的内心世界中,沉浸在自我的孤独寂寞中不愿接触现实。

何其芳早期诗歌中的爱情诗《雨天》《罗衫》《爱情》《休洗红》《赠人》《月下》《圆月夜》等,用词考究、情感描述细腻、意象选取精巧,复杂难言情感里有一种辗转缠绵而不得的忧郁,如诗歌《月下》中有诗句:“梦纵如一只顺风的船,/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 ”[2](P26)诗歌语言极其精致优美,把“我”对“眉眉”如月光般流泻的思念表达出来,而这情感是没有归宿的,无法驶到冻结的夜里。作者诗中使用的意象 “白鸽”“素莲”“琉璃”“霜”“冰”等都是纯净、美好、珍贵的,但却是冷色调的集合,给人的感受是无法掌控、很容易消失的,所以整首诗歌营造的是冰冷的氛围,情感是忧郁、绝望的,但却是哀而不怨的情感。

这种情感和创作方式与温李的诗歌有相同之处,用比兴手法,先言他物继而引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先从香炉、烛泪写起,再引出深闺思妇的眼泪,因思念而哭泣。其中的“蜡泪”“鬓云”“梧桐”“雨”等意象都向忧郁的相思之情靠拢。再如李商隐的 《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从眼前所见引诗人以前快乐的记忆,但一切都一去不复返,“寒楼”“冷院”“残烛”“霜”等意象奠定了全诗清冷无奈的基调。何其芳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敏感多思的性格让他在成年之后更是无处安放内心的孤独寂寞,“从此始感成人的寂寞,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2](P34)。 这种情感与晚唐诗人的心理是暗合的,莫砺锋认为晚唐诗人仕途不顺,才能无处施展,只能寄情于诗,这“就必然导致对诗歌价值的无比推崇”[7](P41-52)。仕途坎坷、人生跌宕的一腔苦楚只有通过诗歌之梦才可以挥洒,这也说明晚唐诗人的情感已具有某种程度的现代性。

何其芳诗歌中还有大量的意象使用可以体现他不仅深受晚唐诗风影响,还受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如诗歌《脚步》[2](P6)中“阁”“琴”“弦”“江南”“秋夜”“阑干”等都是古典诗词中常出现意象,再加上诗人所言“有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亲切的手指”和古人的诗词意趣相似——“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表达的情感是凄凉、惋惜和眷恋;诗句“片片互递的叹息犹似树上的萧萧”和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相呼应;《休洗红》除了标题与温庭筠的诗相似外,诗句“而又践履着板桥上的白霜”明显是来自李商隐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除了此诗之外,何其芳《预言》中还有很多诗歌运用了古典意象,如《预言》中的“月色”“燕子”“歌声”“黄昏”,《秋天(一)》中的“相思”“笛声”“马蹄”,《昔年》中的 “小庭”“高墙”“寂寥的日子”,《罗衫》中的“罗衫”“月下”,《祝福》中的“琴”,《月下》中“今宵”“梧桐叶”,《夏夜》中的“藕花”,《梦后》中的“黄花”“案上”,《古城》中的“塞外”“危阑”“废圮”“邯郸逆旅”……通过对部分诗歌中古典意象的罗列,可见何其芳诗歌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运用,借助这些古意,何其芳表达的情感既有与古人的相似之处,又有诗人独立的情感内涵。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影响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的外来因素主要是西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诗集《预言》中卷一主要体现的是浪漫主义的影响,卷二则更多的是体现象征主义的影响,并夹杂着浪漫主义,实现二者的融合。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忧郁感伤的情调、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西方浪漫主义主张自由情感的抒发,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预言》是代表,诗的开头“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直接奠定了这首诗激昂、热情的情感基调。诗中还大量运用独白的方式,“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诗歌大量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事实上还是“我”的独白,直抒胸臆,情感表达自由通畅,表达从对爱的期待、挽留到爱而不得的失落的心理和情境。再如《罗衫》中以罗衫的口吻自我独白,向“我”的主人事实上是爱恋之人“眉眉”陈诉自己被冷落的情况和重新得到关注的渴求。《爱情》这首诗同样是情感自由表达的例子:“爱情是很老很老了,但不厌倦,/而且会作婴孩脸窝里的微笑。……你呵,你有了爱情/而你又为它的寒冷哭泣!”何其芳早期诗歌中写爱情的很多,对爱情的表达多为直抒胸臆,自由畅快,但不难发现这些爱情多是不圆满的,所以这些诗歌不免流露出消极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如《赠人》:“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诗人的爱是忧郁的,充满期待却又不能圆满,只有在无法得到的感伤中伤怀。

孤独寂寞也是何其芳早期诗歌的重要主题,如《雨天》:“这如同我心里的气候的变化,/没有温暖,没有明霁。”如《昔年》:“我亦其一草一木……也许在寂寥里也曾开过两三朵白色的花,但没有飞鸟的欢快的翅膀。”再如《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何其芳很多诗歌中都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情绪,但不同于西方消极浪漫主义中的颓废和绝望,对待爱,诗人的内心始终是温柔的、憧憬的。如诗歌《圆月夜》的整体基调是静谧、忧郁的,诗歌以设问的方式询问爱人为何在圆月夜悲伤,并给出回答,表达诗人对理想爱情的企盼。整首诗虽然给人营造的是一种平静略带忧郁的氛围,但却有甜蜜的、祥和的、舒缓的气质在其中。

除了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忧郁感伤的情调特点之外,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是何其芳诗歌的重要特点。浪漫主义追求自由,既有情感表达的自由还有思想空间的自由。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济慈说过:“我只确信心灵的爱好是神圣的,想象是真实的——想象所攫取的美必然是真实的。”[8](P59)浪漫主义诗人追求自由情感的抒发,思想上也能够投入到无边的想象空间中,想象能够给诗歌创造更大的表达空间,也能够使诗歌更美。何其芳早期的诗歌正是如此,如诗歌《欢乐》中:“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如果说到欢乐,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可能会想到形形色色的欢乐事情、欢乐瞬间或者其他。何其芳理解的欢乐不同并且出人意料,他问“欢乐是什么颜色?”“欢乐是什么声音?”何其芳用设问方式给出的答案让读者眼前一亮,欢乐像白鸽的翅膀、鹦鹉的红嘴唇,欢乐还像芦笛、簌簌的松声和潺潺的流水。欢乐是多彩的,是多种声响的。欢乐会带给人视觉的享受,听觉的愉悦,是一种舒畅的感受。这就是何其芳的联想和想象,独特而有趣。

何其芳的浪漫主义创作元素并非与生俱来,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何其芳小时候的经历使他热爱阅读,并且心思细腻、性格内敛,这种性格使注重自我内心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诗歌更能够在何其芳的心中获得共鸣。何其芳中学时接触到了《安徒生童话》,其中浪漫、单纯的故事像诗歌一样滋润着少年何其芳。而其中《小美人鱼》的故事一直影响着何其芳,故事给予何其芳美、思索、爱,这样的思想伴随了何其芳漫长的诗歌创作之路,尤其是早期诗歌创作,“我几乎要说就靠这三个思想我才能够走完我的太长、太寂寞的道路”[9](P75)。 20 世纪初西方很多浪漫主义作品被引入中国,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现代介绍西方浪漫主义的先驱,之后以创造社为代表的具有浪漫主义创作倾向的团体出现,其中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郭沫若译介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作品。

之后出现的湖畔派、新月派都对浪漫主义的传播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都对何其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说:“我在中学时候主要是读的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品。 ”[10](P322)20 世纪 20年代小诗流行,方敬回忆道,何其芳“最爱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刘延陵的《水手》一诗”,“汪静之等的《湖畔》里有些小诗,他都觉得很好”[16](P29)。 冰心、宗白华、汪静之等人都是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影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也都带有浪漫主义元素,湖畔派代表诗人汪静之曾说:“受了‘五四’新思潮的熏陶,我感到思想解放的喜悦,精神自由的舒畅,好象鱼网里跳出的鱼,鸟笼里飞出的鸟……我以胜利者的姿态,鄙视封建的道德礼教,无拘无束,自由放纵地唱起爱情之歌。 ”[11](P5)何其芳喜欢上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而冰心等人又深受泰戈尔的影响,何其芳对泰戈尔也产生了兴趣,受小诗的启蒙也开始尝试创作起小诗来,可是并没有留存下来,但这却是何其芳诗歌创作的开端。这些是何其芳通过中国作家间接受到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是何其芳浪漫主义写作的主要来源。直接阅读同样影响了何其芳诗歌带有浪漫主义元素,中学“那时读翻译的外国小说……读翻译的外国戏剧……在大学四年中,我主要是读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10](P322)。 这其中就包括雨果、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等很多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综合多种因素,使何其芳的早期诗歌蕴含了浪漫主义元素。

三、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何其芳的早期诗歌是具有不同风格的,《预言》卷一(1931—1933)倾向于浪漫主义,《预言》卷二(1933—1935)则又有了象征主义特征。何其芳自己也对他早期诗歌的转变有过说明,写于1933年的散文《黄昏》是诗人诗歌的分界线,何其芳说自己在前一时期更喜欢读些美丽柔和的东西,诗歌创作自然也向那方面偏向,后一阶段仍然会创作一些前期风格的诗歌,但诗歌风格已经发生变化,“更喜欢T·S·爱略忒的那种荒凉和绝望,杜斯退益夫斯基的那种阴暗”[12](P169)。因此,后期创作开始有强烈的象征主义风格。

何其芳1933年及以后的诗:轻盈浪漫的情调少了,寂寞苦闷多了;自由诉说爱情的少了,绝望怪诞的多了;小甜蜜、小忧虑更失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哀愁、痛苦。借助象征主义,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邃,“所谓象征,就是客观世界与内心世界形成一种互为暗示的关系”[13](P129)。 象征主义讲求内心世界对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同于浪漫主义的高昂呐喊、肆意表达,而是用隐晦、沉重的暗示表达出来。

何其芳诗歌的象征主义元素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情感上。从意象上看,其诗歌存在很多荒原意象,《柏林》中的沙漠,《岁暮怀人》中的古城堞,《病中》中的风沙,《古城》中的白骨、塞外、危阑、荒凉的城,《夜景》中的废宮、剥落的朱门……荒凉孤寂的意象选择表达的是诗人绝望痛苦的情感。《送葬》是一首体现象征主义特征的代表作,诗人在诗中唱出了旧时代的葬歌,同时也葬送了旧我,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获得新生,而是要面对更多未知的困难。诗人说“在长长的送葬的行列间/我埋葬我自己”,这和艾略特《荒原》中的《死者葬仪》有相似之处,然而不同于艾略特诗中人们在精神荒原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诗人的送葬是对旧时代、旧我的告别,在这之后还会有新的时代,新的自我。尽管获得新生是困难的、需要“互相攻杀”来“最后剩下最强的”,但至少是有希望的。艾略特的荒原是已经形成了的,人们沉浸在死亡世界中,不求新生,无所归依。

何其芳的象征主义创作特征深受艾略特影响,但并非唯一来源。何其芳年轻时阅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诗歌,大学后又开始阅读波德莱尔、马拉美、梅特林克、艾略特、霍普特曼等西方象征主义诗人作家的作品,再加上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的出现,不能不影响到何其芳的创作,而与浪漫主义难舍难分的象征主义又与何其芳个人的内在气质相合,自然而然成为早期何其芳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

通过对何其芳诗歌写作影响因素探源,可见何其芳成长经历的复杂,其诗歌创作亦是如此。本文并未试图对何其芳一生的诗歌创作进行分析,而是选择了从影响因素角度对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进行探讨。知其人,论其诗,只有深刻了解何其芳的人生经历和阅读情况,才能更好地解读何其芳创作的诗歌。从阅读何其芳以《预言》集为主的早期诗歌可以得出,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受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当然,何其芳的诗歌写作基础是他个人的经历和气质,正是因为有了儿时和后来的经历才形成了何其芳的个人气质,古典文学、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元素才能与之匹配,从而创作出《预言》中的那些诗歌。

[1]方敬,何频伽.何其芳散记[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何其芳.何其芳全集:第 1 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3]王雪伟.何其芳的延安之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灵魂轨迹[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4]何其芳.何其芳全集:第 6 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罗小凤.“晚唐诗热”:1930 年代新诗的独特现象[J].梧州学院学报,2013(5).

[6]任海天.晚唐诗风[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莫砺锋.晚唐诗风的微观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8]伍蠢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9]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M]//何其芳全集:第2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0]何其芳.写诗的经过[M]//何其芳全集:第4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1]汪静之.回忆湖畔诗社[G]//上海鲁迅纪念馆.汪静之先生纪念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12]何其芳.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M]//易明善.何其芳研究专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13]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建朝)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 Qifang's Early Poetry Writing

SHI Shiyuan
(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I207.25

A

1673-4343(2017)05-0017-05

10.14098 /j.cn35-1288 /z.2017.05.004

2017-06-26

史诗源,女,江苏泗洪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何其芳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何其芳 《预言》(节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何其芳与吴组缃《红楼梦》专题课“擂台赛”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何其芳诗歌研究概述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