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17-04-12胡秋兰赵三银钟良珍黄长征韶关学院教务处韶关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广东韶关50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际化协同育人

胡秋兰,赵三银,钟良珍,黄长征(.韶关学院 教务处; .韶关学院 国际交流合作处, 广东 韶关 5005)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以韶关学院为例

胡秋兰1,赵三银1,钟良珍2,黄长征1
(1.韶关学院 教务处; 2.韶关学院 国际交流合作处, 广东 韶关 512005)

随着教育国际化不断推进,开展国际协同育人工作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重要途径之一。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理论,从体制机制、学生、课程、师资等角度对韶关学院国际协同育人状况进行分析,以期突破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困境的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协同育人;对策

“大学不仅要充分利用和优化内部资源,而且要更多地为学生拓展外部资源和优质师资,在开放办学、合作办学中培养创新人才。”[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提升教育开放层次和水平,深化中外学校间交流与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和应用型高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课程资源,鼓励中外职业学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2]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本科高校要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开展国际协同育人,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家策略的研究、对区域的策略研究、对国际化要素的研究,暂时还没有形成体系。加拿大学者简·奈特(Jane Knight)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研究较为成熟,已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成为分析国家/院校层面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典范。

奈特在《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中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中的“策略”是指院校层面的学术活动和组织策略,暗含着计划性、策略性和整合性的路径[3]39,分为活动策略与组织策略两类。活动策略从学术项目、科学研究和学者合作、国内和跨境教育、课外活动和服务等四个维度分析。学术项目包括学生交流活动、教职工流动项目、国际化课程、双联课程等;科学研究和学者合作包括国际会议与研讨会、合作发表文章与论文、国际研究协议等。组织策略从管理、运行、服务、人力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3]41。根据教育系统科学理论,国际协同育人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开放系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协同育人规律和内部存在的“自组织”活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判断,对要素的选择、联系和设计,进行系统优化,形成新的性质和功能,调控系统的运行,从而实现目标。本文依据奈特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理论,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根据国际协同育人相关的要素,重新优化国际协同育人策略,从跨国高等教育策略、学生国际化策略、课程国际化策略、教师国际化策略等四个方面来呈现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的国际协同育人策略。

二、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现状

(一)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开展国际协同育人合作

我校按照“以开放的视野办学、办开放的大学”的教育国际化理念,积极开展中外分段、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与联授等合作形式,在国际协同合作教育领域实现新的突破。目前,正致力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由自发向自觉、被动向主动、零散向系统、无序向有序、借鉴向创新”的五个转变。

(二)设立国际协同育人项目,拓展国际交流形式

我校从2006年只有4位学生参与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交流,交流形式限于双学位、专升本等,逐步增加了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交流,交流形式增加了暑期的实践、专升硕、学生互换等,到2017年,学校共计110名学生分别参与专升本、双学位、升读硕士、交换生、暑期实践等国际交流项目,学生交流的国家、参与数量及形式都得到了发展,然而,相比学生总量,学生的参与度依然有待提升。

(三)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

我校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例如,我校与联邦大学共同举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采用“ 3+0/1”模式,澳方承担12门专业课的教学;在我校完成规定学分获双方的专科文凭,其后学生可自愿选择出国学习。通过国际化办学,引进了先进的培养理念、科学的课程体系及12门优质课程资源,还共享联邦大学课程管理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和图书馆资源。

(四)开展教师交流项目,拓展教师国际视野

我校至今有三个教师交流项目。自2011年2名教师赴澳大利亚联邦大学交流,发展到2017年5名教师赴澳大利亚联邦大学交流;自2012年起,每年均有2名教师赴英国北安普顿大学交流;少数教师因“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赴美交流学习。教师交流项目从曾经的单一学院拓展到多个学院,参与的教师数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师的国际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学校的教师交流项目及其覆盖面还急需拓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与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单位合作不多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整体来说,地方本科院校受自身多种因素限制,合作的国际协同育人单位较少;合作的内容不够全面、完善,部分学生到协同单位不能就读原有专业,需要转入其他专业学习;学生选择导师的范围较小,较难选到合适的导师。

(二)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需求与现实不匹配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逐步提升,学生对接受国外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学生越来越强的参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匹配。

国际协同育人项目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大部分国际协同育人项目要求学生在国外生活与学习一至两学年,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国际理解能力等提出了挑战。学生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适应国外学习、生活的能力及国际理解能力。

国际协同育人项目要求学生家庭具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国际协同育人项目的收费普遍远远高于国内的学费,大大提高了教育的经济成本,学生家庭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也需要有国际教育的视野,愿意投入国际教育成本;学校对于国际教育资助体系有待完善,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获得资助的比例较低;社会对于国际教育认同度不够,国际教育的覆盖面较小,资助力度较小。

(三)国际化课程资源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的国际化课程资源相对比较缺乏;课程体系不够完备,开设双语课程数量较少,尤其是专业课程中的双语课程;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缺乏国际理解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法相对老旧,较少运用讨论法等前沿的教学方法。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建设与引进先进的课程资源,提升国际化课程质量。

(四)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够强

为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精神,兼具良好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协同合作双方的教师须具有国际化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要更新观念,吸收对方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化为自身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加国际化理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并带动其他教师能力的提高。受地方本科院校师资能力限制,组建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师资队伍还有一定差距。

四、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的探索

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结合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学生资质及办学水平有限的实际情况,地方高校开展国际协同育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完善体制机制,开展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合作

完善国际协同育人制度,形成国际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政府、其他学校、行业、企业、校友等多方渠道,了解合作意向单位的相关信息,遴选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单位[4]。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完善管理制度,在合作双方的学分、学位互认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形成有效衔接。

(二)营造开放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协同育人项目

加强国际教育,营造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协同育人项目,制定多样化的学生交流计划;搭建语言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平台保障;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提供政策便利;联合学校、政府、社会力量设立国际交流基金,制定学生奖助政策,建立国际协同育人奖助长效机制;推动就业工作开展等。同时加强学校宣传,吸引国际协同育人单位的学生前来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及国际影响力,促进学校国际化进程。

(三)搭建课程共享平台,丰富国际优质课程资源

一方面,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搭建课程共享平台和学分互认的平台,引入国际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国际优质课程建立平台,提供便利渠道。引进通过审核的优质海外教材,增强国内教材的国际化内容,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学校教师建设优质国际化课程资源,翻译优质教材。积极推动学生的境外交流实习等工作,拓展学生国际交流活动的模式。

(四)创新教师进修、交流机制,推动教师国际交流

创新优秀教师进修、交流机制,将教师交流合作纳入国际协同合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教师交流项目,提升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国际化程度和水平;通过教师交流活动,打破国际学术研究的壁垒,增强教师参与国际研究项目的信心与动力。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协同育人工作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面对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应学习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拓展合作领域,探索出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国际协同育人道路。

[1]丁佳. 科教协同,育人新理念[N]. 中国科学报,2012-08-30(A1).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 /19/content_5161341.htm.

[3]加简.奈特. 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变革与发展[M]. 刘东风, 陈巧云,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伍宸,宋永华,赵倩.“ 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7(2):29-31.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shaog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Qiu-lan1, ZHAO San-yin1, ZHONG Liang-zhen2, HUANG Chang-zheng1
(1.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Shaoguan University;2. International Office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Shaoguan University from the angle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stud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as a result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dilemma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G64

A

1007-5348(2017)08-0007-03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7-06-08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GDJG20141228)

胡秋兰(1990-),女,湖南宜章人,韶关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国际化协同育人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