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手法分析
——以《金城兰州》为例

2017-04-12樊铭群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金城兰州纪录片

□樊铭群

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手法分析
——以《金城兰州》为例

□樊铭群

纪录片《金城兰州》运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兰州城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变迁。本文试对该纪录片中这一“情景再现”手法的表现形式、应用原则做出分析,探讨纪录片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实践探索。

历史文化纪录片;《金城兰州》;情景再现“情景再现”通过真人饰演,将历史的缩影重现给观众,画面生动且感染力强。该技术与电影的拍摄手法比较类似,能够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纪录片《金城兰州》将历史、地理、艺术与现代文明融合,再现了兰州城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变迁。

一、“情景再现”的定义

历史题材纪录片饱含文化内涵,仅凭解说词叙述无法表达深意,也容易使观众产生厌倦情绪。因此,纪录片拍摄技法在不断尝试创新,“情景再现”就是这种创新的表现之一。它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但又不完全拘泥于事实本身,采用表演或扮演等方法,在不改变事实的总体本质和构架的前提下,对事件所发生的环境、情景和人物行为等进行符合历史逻辑的推演,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当时的情景,以达到纪录片主体诉求和情景叙事的一种新型创作方法。①运用“情景再现”技术,不仅能将历史的画面呈现给观众,还可以将旁白叙述转换为现场讲解,增强了纪录片的艺术美感。

二、纪录片《金城兰州》的基本情况

《金城兰州》于2015年开拍,它沿用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创作理念和摄制团队,由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该片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该片共四集,分别是《渡口》《枢纽》《重镇》和《明珠》。影片的时间背景贯穿古今,如两千年前汉帝国西出河西走廊攻打匈奴产生黄河渡口;晋代至明朝几百年间,西域贸易商团途经丝绸之路遭遇的艰难险阻;陕甘总督左宗棠策划修建黄河第一铁桥带来的军事价值和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城市兰州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这部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的创作价值在于重新认识兰州这座位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所经历的沧桑历史,所呈现的地域特色,所占据的军事和科研的重要地位。

三、《金城兰州》中“情景再现”的表现形式

“情景再现”是“真实再现”与“场景重建”的结合。“真实再现”是通过主观镜头、模拟声音、虚拟扮演等方式复活历史情境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手法,它是弥补叙事断点的主要方式。“场景重建”是借助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重建现今社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场景,它包括用电脑合成的方式复活已经消失的文物古迹、通过技术展现人类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宇宙星空、借助电脑特技动画复活已经消失的人物等。②

《金城兰州》以人物故事为主线贯穿全片,每集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代表性人物为主线,串联历史节点。它运用特效复原金城郡,动用演员复活历史的关键人物,以表现商贾生活、城市建设、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融入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观念,用影像叙事的技法来呈现历史场景。这些人物涉及朝廷大臣、将军、画师、外交使臣、商贾、技术学者,他们是兰州的发现者、守护者、记录者和开拓者。这些远去的人物事迹已无法考证,所处的时代环境也没有史料完整呈现。因此,“情景再现”是实现其艺术表达的最佳手法。

(一)时间跨度大,用真人饰演历史人物重现情景

人物扮演作为“情景再现”的主要创作方式,通过挑选外貌气质与历史人物相近的演员,以艺术手法“再现”过去的人物风貌,重视观众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可感知特征,细腻刻画人物的丰富情感。

《渡口》这一集由四个人物故事贯穿,以丝路商队的商人们为主。人物服装和气质,使用的道具将历史现场还原。而第二集《枢纽》中表现丝路商人沿途活动的段落,则大量运用了细节重现的方式。除了使用专业演员来扮演粟特人纳尼答尔外,同行的伙伴也选择专业演员扮演。片中他们在聚居地围着篝火喝酒跳舞的场面,服装、动作、面部表情生动,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后因受战争影响,人物的装扮和沮丧面容用大特写镜头拍摄,注重面部神态的变化。倘若这些情节只是用解说词粗略带过,肯定不如复现的具体生动。扮演的拍摄技法坚持依据史料记载重现,否则人们单凭想象,神秘的古丝绸之路无法如此真切体会。

(二)空间结构呼应,用场景搬演与历史画面对接

由于空间维度的不可逆转性,纪录片讲述的背景环境往往会脱节。利用搬演可以将已失去时效、无法直接表现的场景重现,零散的故事碎片用链条衔接完整。《金城兰州》取景许多源自电影城基地。

如第三集《重镇》中,表达清朝大臣们商议的场面时,镜头采取远景拍摄手法,除人物主角有面部表情特写外,其他均是意向的表达,但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在兰州机器制造局和织呢局成立运营的热闹场景中,无论从道具、演员的表演还是环境的布置,全部都采用实景画面再现既往场景。当然,不是所有解说词的内容都能通过场景还原,拍摄者巧妙地利用当时朝代的建筑和图腾,或空镜头去营造氛围,以引起观众的普遍认同,赋予其想象的空间,增加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虚拟融入真实,用特技重现历史全貌

历史人文题材的纪录片,由于受时空的阻隔,细节和恢弘场面的再现,需要运用技术手段联合史实“情景再现”。《金城兰州》中表达城市全景中,多运用三维动画,展现了一个观众无法想象的金城兰州。仿真的电影动画技术,频繁在实景和三维画面进行切换。比如第一集《渡口》共使用三次特效,在14分20秒处,运用三维动画呈现修建黄河渡口的施工场景,在27分11秒和34分21秒两处则使用特效制作出金城郡恢弘壮阔的全貌。这些都是依据史料描述,通过虚拟影像技术还原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与城市规划式样,并且与今日兰州实景拍摄的城市画面穿插播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情景再现”是基于现存文献的历史考究,并渗透主创团队的理性认识。将精彩曲折的历史片段转化为丰富的镜头语言,画面被赋予了可观可感的视觉符号。比如延时摄影的手法,能够让静止的场景在时间、空间、光线、云层中转换,画面气氛渲染与拍摄后期的处理,使穿越古今的体验更加真实。片中光影变幻的美感,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某些珍贵的图画采用泛黄的旧照片样式出现,结合动画手法,使其如水墨画般呈现在观众眼前,产生时光消逝的岁月感,让观众获得全方位的兰州记忆。

(四)珍贵材料与口述历史,让纪录片真实性有依有据

历史文化纪录片需要合理运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方法,需要结合历史影像资料、文献、口述历史来重新论述,将社会的历史缩影,通过技术手段重现,既是一种创新也说明纪录片迎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提现。

第四集《明珠》全长38分钟35秒,片中黑白的影像资料出现长达17分钟,各种珍贵的文献资料共展示三次,其他画面则采用口述历史和人物扮演结合的手法。比如前兰州炼油厂副总工程师胡菽兰口述历史的纪实资料中,讲到1953年她为国家石油化工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所见所闻时,画面就穿插演员模拟她年轻时的工作状态,解说词一改第三人称的疏离感,直接转为当事人亲口叙述的旁白。

人物口述和历史真相彼此印证,增强了叙事的完整性和可信度。片中提及研制航空油时,解说词谈到“徐厂长,这里可有风险,我可没有把握,后来他说了一句,我就觉得对我支持很大,他说这个学费肯定要付了,你就大胆地去试验吧……”这里是口述历史的影像化运用,画面出现演员扮演胡菽兰当年成功研制95号航空油的情景,该镜头不是创作者的主观臆造,而是有史可依的,大量的图片资料也为“情景再现”的合理性增添力量。

四、“情景再现”的运用原则

在纪录片中使用“情景再现”,需坚持真实适度原则,牢记它是为弥补资料的缺失而产生的纪录片拍摄方法,只作为辅助说明的用途。因此所占比例要适当。研究发现,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呈现历史,虽然观赏性和感染力较强,但决不可单独使用,它必须同历史资料、人物访谈、文献图片共同叙事。创作者不能为追求叙述的完整效果,利用影像技术无底线拍摄,甚至将某些没有直接关系的人物和事件结合,这样难免会产生虚构的内容。

毋庸置疑,真实是纪录片的核心,历史题材片更不可轻易篡改细节。虽然主创团队从前期的编导和后期剪辑,难免会略带主观性。因此,适度的补充情节链条要坚持本质的真实,它是区别于故事片的要领。《金城兰州》无论从历史材料的可信度、扮演和搬演的历史依据、技术支持场景的重现,都体现了真实可信的可贵品质。如果拍摄第二季,需要注意画面标识的应用,以便让受众容易辨别真实和再现的区别。

注释:

①陈克.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J].电影评介,2012(1).

②邹鹏.论“情景再现”在电视文献纪录片中的应用[J].湘潮月刊,2009(2).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金城兰州纪录片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平流雾下的广西金城江城区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等 待
金城造纸厂研制成功以草代木的新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