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下的性别角色再现
——以中美电视剧为例
2017-04-12彭程刘坚
□彭程 刘坚
跨文化传播下的性别角色再现
——以中美电视剧为例
□彭程 刘坚
美剧在中国的流行是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思想和传播学思想,对美剧中的女性形象和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和分析,力图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普世性和差异性,呈现出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现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性别角色;跨文化传播;美剧
性别是人从出生开始所具备的最独有的标志。在英文中性别有sex和gender两个词,前者指生物本质上的性别,后者指心理文化、社会上的性别。实际上,人类的性别是由生物和文化共同决定的。通过相关性别角色报告,我们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都存在性别差异,性别已经成为两性差异的固定模式。性别角色的差异化不仅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并且在同一个文化圈中也有体现,但性别角色的普世性也致使在不同的文化圈中也存在着男性与女性因后天环境改变而形成的相同方面。
一、性别角色的建构
(一)社会性别生物论
性别角色是社会学中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塑造而成的。性别角色的差异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生物遗传思想,另一类主张受文化传播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别生物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兰西斯·高尔顿创建的,它和本质论的思想大同小异。本质论认为,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固定的以及普遍存在的特征。①男性与女性的行为和认知是受先天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在人生发展的过程是本身内在因素的不断壮大和自我展开的过程,而环境只是起到催化剂、促进或减缓的作用。我们形容男性,多用坚强、主动、强壮等词汇;提及女性,多用柔弱、温柔、顺从等词汇。而“坚强、主动、强壮”和“柔弱、温柔、顺从”等特征都可以归为“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两类。这种气质是先天性的,性别气质上的差异性导致了两性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不平等。男性气质决定男性可以从事体力上的劳作、追求有社会地位的工作,女性气质决定了女性在家担任生儿育女的角色。在社会性别生物论的进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产生了。
文化具有普世性。这一方面来源于人类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来自人类活动及其作用对象的本性。性别角色的差异性也具有普世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在西方文化里,基督教文化认为女性是万恶之源,认为人类最初的堕落是因为夏娃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所导致的。《圣经》里曾说过:“上帝趁亚当睡着之时,从他身上抽出一条肋骨,创造了夏娃,从此繁衍了人类。”②于是在西方世界中,便有了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说法。女人在谦卑中向男人显示自己的情感和能力,在温柔娴静中展现自己的柔美力量,担当起保护男人、扶持男人、照顾家庭的角色。可见,在中西方的历史中,社会角色的差异化和性别歧视在跨文化传播中是具有普世性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性别生物论都占据主导地位。
(二)文化决定论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对新几内亚的三个原始部落——阿拉佩什人、蒙杜古莫人和昌布里人进行调查之后,出版了著作《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研究发现,阿拉佩什人中,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是温和的、富有母性特征的;蒙杜古莫人中,男性和女性同样有着凶猛好斗的行为方式;昌布里人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调换,女性具有侵犯性,剃头、喝酒、开怀畅饮,而男性在家梳妆打扮,插花插柳、喋喋不休。③由此,她得出结论:男女两性的特征并不依赖于生物学的本质主义,而是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关。玛格丽特的文化决定论有力彰显了文化对性别差异的决定作用。早在19世纪初期,法国著名哲学家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从女权主义角度阐述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建构的。”④女人的柔弱、温柔和顺从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环境的改变、受教育的程度和传统人们的价值观念所建构的,而这种建构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中国改良派人士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借鉴吸收了女性主义的先进之处,从此中国掀起了一番“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改革趋势,也为现在的婚姻自主权、教育权、婚姻法以及男女平等列入基本国策奠定了基础。
二、中美电视剧中性别角色分析
美剧是中国观众对美国电视剧的简称,主要包括肥皂剧、迷你电视剧、情景喜剧以及真人秀等几大类别。美剧在中国的流行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通过美剧的传播,可以探讨国内外电视剧中性别角色的渗入。
(一)中美电视剧中性别角色的普世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美剧涌入中国人民的视野里。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第一部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使受众第一次真正贴近美剧。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美剧传入中国的主要传播途径。从2000年开始风靡一时的《老友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到21世纪初的美国偶像剧《吸血鬼日记》《摩登家庭》,只要打开任意一个视频网站,在点播率排行榜上,美剧的观看人数总是占据较高的排名。
《绝望的主妇》是一部经典美剧,拍摄期限长达八年,共出版了10季电视连续剧。该剧以五位主妇的日常生活琐碎事情、每天面临的困境和婚姻问题为主线,塑造了五位性格迥异的家庭主妇。例如主妇布里,无论是早上睡眼惺忪还是干了一天家务疲惫不堪的时候,她的一头红发总是一尘不染,穿着总是得体大方。即使在她得知丈夫是同性恋的时候,她也依旧假装镇定。剧中另一外家庭主妇勒奈特则截然相反,她曾经是一位职场强人,但为了照顾五个孩子,她担当起了家庭主妇和家长协会中服务者的角色,每天夜以继日地赶工。每当镜头切入到她的时候,她永远是头发随性地扎在后面,上身T恤、下身牛仔裤的随意样子,即使在她为家庭奉献了所有之后,她的丈夫依旧在外面另结新欢。美剧中的女性形象都带有女性主义的色彩,外表柔弱似水、美丽动人,但实际内心坚强、有着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面临婚姻出现问题、丈夫出轨,也依旧能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随着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不断扩大,中国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变化。1990年的《渴望》塑造了一个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刘慧芳。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该剧中的女性形象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因为她表现出了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类似《渴望》塑造传统女性形象的电视剧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新社会条件下的新型女性形象。日前,风靡一时的《红高粱》和《四十九日祭》两部电视剧中,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塑造了一批巾帼不让须眉的坚强刚烈、英勇壮烈的女性形象。《红高粱》中周迅扮演的九儿,出生在家道中落、父亲吸大麻、母亲被卖到别人家做妾换钱的家庭里。从小她与地主阶级家的公子青梅竹马,但又因阶级因素和封建思想没能修成正果,后来被卖给单家,给患有麻风病的儿子当媳妇,刚过门儿没几天便守了寡。波折坎坷的经历并没有让她低迷不振,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封建思想与杆子帮余占鳌要好,在单家仅剩下两位女性的时候毅然扛起了支撑整个家庭的责任,最终在日本鬼子的威逼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甘愿炸死在伏击战中。“我是我自己的”,九儿说的这句话贯穿整个电视剧的始末,体现出了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不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也不受国家内部民族矛盾的压迫。在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下,她已然冲破了封建传统,建立了“人性”“人权”“自由”的思想。
(二)中美电视剧中的性别角色差异性
一直以来,美剧也注入了美国由来已久的男女民主平等的性别意识,无论是担任家庭妇女角色的美国妇女,还是具备男性的智力和刚强的美国妇女,仍旧保持着极其娇柔的外表和风度,并接受着男性对她们的尊重。“两性同步前进”是美剧中的性别角色给受众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对比中国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些不免体现出了激进派女性主义,例如《武则天传奇》中的武则天形象,她登峰造极的历史地位和离经叛道的传奇人生,再加上她的女性身份,使她不仅频繁地闯入众多笔者的文字中,也出现在一部又一部关于她生平的电视连续剧中。虽然历史上的武则天与电视剧中的形象有所出入,但她“以女、以妻、以阴、以地的命定属性却敢于直取以男、以夫、以阳、以天的男性属性”,⑤凸显出了激进派女性主义特征。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武则天的形象更多地被妖魔化或神化,认为女性注定不能当帝王,如果有例外,一定是不同寻常的人或者是神灵派来的。在当代播出的各种电视剧版本中的武则天形象却更彰显出她一代女皇杰出的政治才能、见识和女中豪杰的气魄。武则天的离经叛道体现在她对权力的渴望,自古以来,男性是权力的拥有者,并在思想和行动上想通过权力来控制和巩固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而武则天以女性的身份进入到男权统治的领域,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女皇帝,颠覆了女性的形象和女性被支配的历史。激进派女性主义认为,女人受压迫是父权制度下的结果,这种制度赋予了男性统治女性的权利,它主张重新调整社会制度,调整男女关系,如果不能由女性作为统治地位,那么也应该建立一个女性社群,实现妇女解放。⑥武则天通过当皇帝一度改变了由男性主导的男权社会,是对当时父权制度下的社会的一种反叛和抨击。
三、跨文化传播下的性别角色引发思考
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往活动。人具有社会属性,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会受到各种文化的制约和指引。在外来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既有高雅的文化也有低俗的文化,既有排斥又有接纳,冲突与融合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旋律。
通过对中美两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性别角色也具有普世性,对于女性的外表都存在着“温柔、贤惠、女人似水”等的性别刻板印象,但对于女性的内心则都具备着“坚强、强大、独立”等反刻板印象。从普世的角度来看,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和美剧的引进,对我国国产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创作出了女性具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影视作品,这成为我国影视剧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外来文化“引进来”的同时,我国的优秀文化也要“走出去”,对于美剧成功的跨文化传播进入国内的事实,也要加以反思和借鉴,而对于反映我国女性自立自强的国产电视剧也应传入国外。这样诸如“小脚女人”、男尊女卑等封建的思想观念也会通过电视剧的传入渐渐淡化,得到改观。但我国关于性别角色特征的跨文化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性别角色差异化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未能发现;电视剧中的性别角色能否完全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男女性别角色等还需深入探究,这阻碍了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①郭爱妹.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②程小娟.《圣经》女性主义阐释与女性定位[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③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④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
⑤刘健,雷勇.明清小说中的武则天形象简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⑥李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科学观浅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彭程: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坚: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新闻学系主任;通讯作者: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