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做好少数民族电影译制工作

2017-04-12云南省临沧市农村电影管理站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译制临沧傣族

云南省临沧市农村电影管理站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是指通过后期译配,将国产影片制作成少数民族语言对白电影,并通过农村电影放映呈现给观众的工作。民族语电影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自己民族的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价值观。

傣语电影译制工作的发展历程

临沧傣语电影译制工作的开展。1979年5月,原临沧地区电影公司直接从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毕业生中招录第一批译制人员,其中招录傣族学生5名,负责傣语电影译制配音、录音、电影放映和录音设备使用维护等工作。1980年第一部傣语电影故事片《五朵金花》译制完成,标志着临沧傣族群众拥有了第一部自己民族语言的影片。之后傣语电影译制组分别译制生产了科教片《防治疾病》《水轮泵》《使用好农用电机》《他们是怎样富起来的》和故事片《秋天里的春天》《新仇旧恨》等。从1980年至2016年间,共译制生产了临沧傣语电影378部,其中,胶片电影配音266部、数字化配音112部。

傣语电影译制工作取得的成绩。临沧傣语电影译制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全体译配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硕果累累,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1998年,临沧傣语故事片《新仇旧恨》荣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2002年,临沧傣语科教片《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2005年,临沧市农村电影放映管理站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译制组获得云南省民族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表彰;2014年,临沧傣语故事片《豪河边上的女人》荣获云南省首届优秀少数民族语译制作品评优活动“优秀译制片综合技术”三等奖。

开展傣语电影译制的现实意义

增进傣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及娱乐活动极为匮乏,普通话普及率非常低,傣语电影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电影形式,承当起了“使祖国的电影事业更好地发挥它的宣传教育作用,并且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的重要使命。傣语电影译制极大地丰富了傣族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傣族群众了解了其他民族文化,激发了傣族群众与祖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炽热感情。

秉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加强民族文化创造力。电影译制是第二次创作,译制过程中既要尊重原片,尊重异域文化差异,又要适应本民族的欣赏和语言习惯;不仅要还原原片,还要满足译制影片所要达到的技术、艺术和政策等要求;翻译剧本时要把握语言能力,确保翻译的完整性和与民族思维习惯相结合的译制要求。这样,译制与民族文化才能得到很好的融合,丰富民族的语言词汇,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强化民族文化抢救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在主动接受先进文化和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傣族语言文字也受到冲击,傣语的使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临沧整个傣族地区傣文使用呈断代式发展,傣文化精髓的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威胁。傣语电影译制配音对临沧傣族文化继承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保证边疆稳定,促进傣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众多,分布范围广,常常因听不懂汉语而无法很好地欣赏汉语电影,无法进行汉语交流。傣语电影放映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了国家法律、法规,让傣族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保证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傣语科教片的放映还向广大傣族群众传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保护环境常识、生活常识、预防疾病、防范诈骗等科学文化知识,让傣族群众增长见识,促进傣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傣语电影译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傣语译制配音人才匮乏,专业译制队伍能力不强。临沧傣语电影译制组由于编制体制等原因,译制配音隔代断层严重,年轻力量较为单薄,目前在职在编傣语电影译配人员仅有3名。译制配音需要较多工作者参与,因单位岗位编制有限,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单位只得采取劳务派遣方式外聘部分译制配音演员,培养专业的译制导演、翻译负责人、配音演员、录音编辑师的译制队伍工作迫在眉睫。

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少,译制质量有待提高。少数民族电影译制配音经历了从胶片配音—录像带配音—光碟录音—数字化译制的发展过程,数字化录音在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行业是一项新技术。录音员、翻译员、配音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译制发展。

少数民族语影片从译制到放映间隔时间过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在完成胶片转数字化之后,译制影片需逐级通过审核,至少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最后呈现到少数民族群众眼前已成过去三四年的老电影了。

做好少数民族电影译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大译制工作的投入。各级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支持译制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加对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经费投入,保证设备的增加和更新,提高译制人员工作积极性,使这项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审核进度及影片节目进入平台速度。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目标是实现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看到、看懂、看好电影”。要改变电影审核传统方式及缩短译制影片上数字节目中心时间,让少数民族群众能及时看到最新的电影。

加强译制配音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对译制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少数民族译制人员的制作水平和翻译剧本时把握语言的能力,转变译制思维方式,确保翻译的完整性和与民族思维习惯相统一,不断打造深受本民族人民喜爱的译制精品。二是加强译制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对每个工作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三是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和内部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培养更多优秀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青年人才。

改变传统翻译模式,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引导为主。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高科技领域出现了很多傣语不易表达的新现象、新概念,翻译难度增大,只有在译制过程中不断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巧妙翻译新词汇,让语言不断丰富,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傣族群众对电影译制节目不断变化的需求。

增加傣族地区傣语电影放映场次,倡导群众学习傣语、傣文。临沧傣语译制影片放映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增加放映场次可以增强傣族群众对母语保护意识、民族自觉意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意识,也可有效促进傣族文学发展。在傣族地区积极倡导群众学习傣语傣文,可以更好地传承傣族文化,也可为傣语电影的译制和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猜你喜欢

译制临沧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藏语电视译制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
藏语译制的数字化改造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