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与社会公益
——郭一民先生访谈

2017-04-1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结对子公益儿童

企业文化与社会公益
——郭一民先生访谈

记者:我们知道,企业一发展起来,蓝剑的社会公益就是同步的,90年代就开始给希望工程捐款,这样的意识很超前。

郭一民(以下简称郭):我们第一个公益活动是95年底开始的,给希望工程捐资100万。那时我是销售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这是蓝剑在捐资助学方面的第一笔捐款。

这笔捐款的动机来自一次感动。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出差路过中江县,从车窗看到路边一群小学生中有几个孩子光脚走在柏油马路上,因为太阳暴晒溶化了一些沥青,导致这些孩子走几步就要跳一下,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因为贫穷而无鞋可穿,所以我当时就决定有机会一定要帮助他们,这一年正是1995年。

机会很快来了。9月开学之前,我与公司一位从媒体投奔蓝剑的高管谈到这个故事,我们决定共同发起向希望工程捐资100万元的议案,并获得董事会通过,当年我们又在中江县继光乡建起了蓝剑继光希望小学。这所小学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安然无恙,几百名孩子无一人受到伤害。

记者:制造业企业员工众多,素质不一。前几年,某著名企业员工跳楼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您是怎么看的,你们是怎么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郭:我先回答企业文化问题,第一,我总是会给我的员工一个梦想,去激励他们。当然,梦想大家都听过,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我们是信的。第二,我要给他们证明梦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比如2007年股票转让后,25亿大家分。让员工相信梦想,并且兑现承诺,就让后面的员工也相信,相信我们的承诺。企业有了一个分享的基因,很多财富奇迹,人们看到的是老板发了、或者几个高管发了,我们是全员都发了,这就是分享。而且我是很快乐地跟大家分享,并不因为我个人拿得少了就不开心,我们也有很多捐款,如果真的心疼这点钱,那捐款就捐不出去了,我觉得这是双赢的局面。

那么,相对来讲我们没有人跳楼,是不是蓝剑就高尚呢?我不这样认为。其实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在制造业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有人自杀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为什么接二连三地跳楼,这很不正常。比如上班几天就跳楼,一定还有其他个人原因,但和工厂的严格管理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记者:我们注意到,蓝剑很重视对员工素养的提升,而且还有很多举措,比如请专家、学者给员工讲如何欣赏艺术电影。我们想了解,您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您希望造就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郭: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造和分享。我们有分享的基因,但一切的前提是创造,所以我们要求全力以赴地投入做事,需要一流的执行力。我希望在创造这一面是全力以赴的;在分享的一面是纯粹的。

关于企业教育,我们成立了箴言书院,希望培养管理人才。企业内部的商学院成立了一个顾问团。请百事可乐的董事长、可口可乐的营销总裁、杜邦中国的财务总监等来组成。同时也建立了一个更广泛的国际资源网络。下期箴言书院有一个总裁班,培养十几个人到全球上课,到美国、欧洲的大企业现场上课,希望这个总裁班以后能帮我分摊压力。

企业是社会组织,需要建设一个学习型团队,提升员工素养的举措,我们不但要坚持,还要不断强化。

记者:你们的企业理念里有“我们只销售健康”,健康和教育是中国人最关心的话题,那么,企业未来有没有可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上有计划?

郭:我给企业产品定下的目标是“销售健康"。但是我们不光缺健康,还缺正确的教育。我自己的学校体验就不好,现在的家长、孩子、社会付出了这么多,却创造不出太大的价值,感觉是广种薄收。我感觉很多教育的失败不是从大学,而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失败了。从我的经验里发现,后来对我帮助大的书都是我辍学后买的,真的是学以致用。

对教育和医疗方面我都希望参与,我认为这两个行业应该是非盈利的,办成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要经过市场竞争,但是它没有股东分红。它所赚得的利润都要用于它本身的再发展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学校和医院都应该办成这样的社会企业,才能改善中国的教育和医疗。

记者∶潘石屹向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元,陈天桥向加州理工捐款1.15亿美元,如此大手笔向国外大学捐资,网上有一些非议。那么,您如何评价这样的捐助行为的?

郭: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看,只要捐款,无论你捐给哪个地方,都是对教育的支持。不能否定捐赠的本质,捐资助学就是好事。另一方面,我认为应该多关注国内,媒体可以有正确的引导,只要别人的钱合法,捐不捐、捐在哪里都是他自己的事。

记者:在从事社会公益方面,国内有哪位企业家是您比较佩服、或者值得学习的?

郭:中国企业家还应该有较大的提升。褚时健是位悲情英雄,他坚定的信念和执着令人尊敬。

记者:2009年11月,作为四川企业的唯一代表,您获得“希望工程20年”至高荣誉——特殊贡献奖,看得出来,你们企业的公益方向一直更关注儿童成长。

郭:第一次慈善是1996年对贫困儿童捐款100万,后来1000万是对下岗职工家庭的失学儿童。还有1000万是2008年捐助给地震灾区的儿童,第三个1000万是川商发起一个亿的“留守儿童援助基金",我们是第一批捐助1000万。还有个1000万是我家族三个人发起,十个人参与设立的四川箴言公益基金会,以私人名义帮助留守儿童。

我们的资助主要是围绕孩子展开的。例如“一对一结对子"的公益项目,让留守儿童和城市有余力的家庭子女结成对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让城里的孩子能感受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也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充满关爱的。

结对子的方式很有意义,找的这批孩子给他们每年一千元的资助。一千元不多,但今后如果能结更多的对子,相互都是有益的。之前曾经担心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结对子,可能会打击农村孩子的信心,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小时候我在外婆家,城里孩子到农村郊游,每个孩子都背个水壶,我很羡慕他们有水壶,这就成了我的向往。不是说看到别人有水壶,我就倍受打击,这反而激励了我。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没问题,交流和碰撞是好的。他迟早要面对整个世界,现在就接触说不定能激励他去改变命运。

记者:会安排农村孩子到城里的家庭来见面吗?

郭:没有这种固化安排,看两个家庭的意愿,希望见面就见,不希望见就不见。每年我们会安排夏令营和冬令营,吃的穿的都一样,自愿参加。总之一千元,如果没有家庭出,就由基金会出,如果有家庭出,就移交给两个家庭,一直资助到14岁,当然,14岁以后还愿意继续资助的也可以。

记者:您谈到了对女儿的童年教育,我们知道您女儿现在纽约大学,您如何为她规划人生,听说你控股的美信投资联合蓝剑与美国的布什家族设立了成都美信股权投资基金,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创业。由您的名字“一民”,我们想起了《周易》所言的“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是说,以财富造福天下之民,才是真正的事业。那么,她会从事您规划的事业吗?

郭:财富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利用美信基金帮助更多年轻人创业,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女儿在美国学的是经济和政治两个学位,学得很努力很辛苦,今年已经毕业,我希望她回国之后能在社会企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在教育和医疗两个方面的价值回归做贡献。

猜你喜欢

结对子公益儿童
温暖的传递
公益
公益
公益
“小抄”变形记
指导青年教师教好课、带好班的做法与体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中职学校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