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场域视阙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2017-04-12高杰刘勇范璐君

实事求是 2017年4期
关键词:支委团支部场域

高杰 刘勇 范璐君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2206)

教育场域视阙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高杰 刘勇 范璐君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2206)

基层团支部是共青团在高校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与广大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和最广泛的联系,担负着团结和教育青年学生,为党培养后备军的重要使命。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不仅关系到自身和共青团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果,而且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团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团委立足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的视角,将基层团支部活力放置于高校共青团教育场域中进行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大学生 教育场域 团支部 组织活力

新形势下,共青团要切实担负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必须创新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服务大局的意识,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依靠组织活力提升共青团战斗力和团员先进性。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多元化教育主体相互竞争的背景下,共青团的组织认同感需要建立在组织管理和青年教育边界一致性的基础上,因此基层团支部活力是落实高校共青团基本职能的关键。

教育场域就是指与教育相关的行动者,也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围绕着价值建构和意义生产的活动,并以人的发展、形成、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具体来说,教育场域的实质在于教育关系的网络和构型。高校共青团教育场域是教育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围绕着青年成长展开的教育性互动而形成的关系网络。政治关系和教育关系是共青团教育场域最主要的关系网络特征。行动者之间基于团员发展和成长的教育性互动频率和强度越大,其政治关系密度和教育关系密度越大,场域建构就越完善,场域的型塑力也就越强。共青团教育场域是政治场域与教育场域的交集,共同遵循着政治与教育双重逻辑。

教育场域的生命力即活力源自场域自主化的程度,具体说来,教育场域的力量源泉在于构建互动性的教育资源网络。共青团教育场域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统揽,切实加强和改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生命力和活力需要在组织运行、工作开展和团员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协调团支委内部、团支委与上级关系、团支委与团员、团员与团员四大关系。四大关系的行动运作也体现了共青团教育场域的特殊性。中央财经大学立足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完成了共青团教育场域构型。

一、着力朋辈教育,打造共青团教育场域的互动范域

在教育场域视域下,基层团支部的活力首先在于互动性教育资源的模式建构。教育行动者和参与者围绕着团员青年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性互动越频繁,教育行动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密度和教育关系密度也就越大,进而形成有生命力的基层团支部教育场域。

教育场域互动模式形塑的最佳时间节点是教育场域的形成初期,此时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必须先通过场域的特有形式,预先经历一次重新形塑的过程,才能对置身于一定场域中的参与者产生影响。按照理想的教育场域对基层团支部教育场域进行构型,目标图景在于优化团支部活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工作开展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决定了工作开展活力的高低。中央财经大学把握大一新生团支部初建的工作切入时点,遴选校院两级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生骨干作为新生团支委培养的教育载体,通过朋辈导师的指导,帮助团支委梳理工作职责、明晰功能内涵,强化新生团支委的组织者意识,以获得良性互动的坚实基础:一方面,通过芮+导师的交叉选配和工作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优势特点的支部交流融合,拓宽支部工作视野,提升支委工作水平,强化支部工作品牌建设,促进支部工作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团支委和支部团员的深度互动;另一方面,推动学生骨干开展群众工作实践,通过对接基层团支部砥砺品质、储备知识、练实本领,在上级团组织与基层团支部之间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优化团支委与支部团员互动的外部工作环境。

互动也是共青团教育场域的建构方式,正是由于场域中的朋辈导师和学生们围绕着青年的成长成才而频繁地进行互动,才建构了共青团教育场域。教育场域的特殊性在于依据不同互动而产生的文化资本不同而出现了场域分割。共青团教育场域根据青年的发展阶段和场域类互动内容和类型的变化,也衍生为不同的教育场域,分割后子场域的分化和泛化又会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术性的和非学术性的互动过程反馈到共青团教育场域的生命场,既满足个体寻求独立和归属的张力需要,又从本体性角度完成场域内行动者的教育共识。中央财经大学正在立足互动范域,研究和推进大二到大四年级的基层团支部教育场域构型。

二、榜样示范,提升共青团教育场域的能动性生产

教育场域自主化必须以提高场域内信息能动性生产为前提。在教育场域内,优秀者的榜样示范和外部刺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会对教育参与者产生激励作用,推动群体集合性的能动性生产,榜样精神最终发挥促结构化的作用,丰富并完成共青团教育场域内的教育内容自动生成。共青团教育场域并不是悬置于高空中,仅仅为宏观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是具有自主能动性的独立场域,在共青团教育场域中必须打破“系统整体”的矛盾假设和思维方式,提高能动性生产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一是重点挖掘大一新生的需求与问题,选树最佳榜样为新生解惑。以解决大一新生的主要精神需求以及该阶段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导向,树立最匹配的高年级团员榜样,实现榜样与团员需求的精确匹配,以获得良性互动的坚实基础;二是转变“重选树、轻辐射”的传统模式,让榜样精神充分辐射到全体团员,由激励优秀学子为重,转为以推动榜样精神影响力为重,在鼓励高年级学生争做榜样的同时,把团员与榜样之间的深度互动工作为重点推进;三是重视“宿舍”等环境的影响力,将榜样教育覆盖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从学生宿舍到团支部,选树环境榜样,用良好环境作为教育者与团员进行多维互动;四是创新榜样精神的宣传教育模式,将实效与学生需求深度结合。将传统的讲座与分享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通过观摩、挑战、体验等实践类活动,让团员通过这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去进一步深入理解榜样的精神内涵。

三、班团合一,加强基层团支部团员凝聚力

在构建基层团支部教育场域视域下,基层团支部组织运行中必须妥善处理团支委和班委之间的关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团支委和班委的协同性和融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支部组织运行活力。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普遍存在组织运行活力偏低的现状,团支委和班委定位模糊,团支委和班委、团支书和班长的协作推进和互相补位尚未形成高效机制,根本原因在于团支委的权威性、威信力不足,班团融合进展缓慢,进而影响到作为青年组织者的团支委与作为青年活动参与者的支部团员之间的良性互动,究其根源则在于团支委的工作效能不佳。

为把工作重心进一步放到基层团支部上来,中央财经大学团委将以往考核二课堂整体开展情况的“红旗团总支”评比改变为对团总支组织建设的工作考核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聚焦于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个体支部考核,将组织建设和团支部活力作为评价团总支工作的重要观测点,同时也避免了因团员人数和工作体量不同影响对学院团总支工作评价的客观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年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活动,围绕支部活力提升的三个观测点,结合学校共青团实际工作要点建立了全面的量化考核体系。全校团支部按照量化考核标准认真全面的梳理了支部组织运行、工作开展和团员参与三方面的支部工作要点,并对优秀团支部的工作成果进行宣传表彰。

中央财经大学开展的班团合一工作,作为提升团支部组织运行活力的工作机制,建设团支委班委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了团支委和班委一体运行、协同工作机制,由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推动班团融合,班委团支委一体运行,团支委由3人增加为5人,推动整体工作更加透明高效,五位同学既是团支委成员,也组成了班级管理团队;二是推动班团融合,发挥团支部模范带头作用,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书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承担团员心理排查的工作,组织委员兼负生活帮扶的工作,宣传委员增加团员文体活动的组织、宣传,学习委员在帮助同学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推进第二课堂教育,开阔团员视野。具体的工作推进中,团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加强思想引领和组织策划工作,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提高跟进执行能力。

班团合一带来了精练、精简支部的作用,提升了团支书和团支委在团员中的威信,团支委在班级工作中的权威性大幅提升,在换届选举中同学们踊跃参与团支委竞选。更重要的是,团支委普遍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大为提升,班级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团日活动更趋丰富,在文体活动、推优入党等常规活动外,榜样示范、艺术审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情景体验等鲜活的教育手段不断应用于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教育场域中,很好的发挥了团支部的团结带动作用和服务同学的能力。

四、立足推优入党职能发挥,形成共青团文化意识形态

文化意识形态是构成教育场域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定的教育场域充斥着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其往往以特定的制度形式来促进教育者与教育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进而促进该教育场域的自主化。中央财经大学立足有效发挥基层团支部推优入党的重要职能,在基层共青团教育场域内形成了特定的共青团文化意识形态。

团支部组织运行活力集中体现在支部各项团务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从教育场域的视角,团支部职能发挥过程中集体与个人即团支部与团员之间互动关系的规范性、深入性以及多元化决定了团支部发挥组织运行活力的高低。中央财经大学抓住了团支部最核心的具有政治属性的职能“推优入党”工作,作为规范和提升团支部与团员互动关系的重要举措,着力改变“推优”工作普遍存在的标准模糊、推荐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推动各级责任更加明晰、考核评价方式更加多元、程序更加科学完备。一是建立规范明确的考评标准和推荐程序,将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考核相结合,用严谨的制度规范团支部和团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量化考核按照“政治学习、理论研究、学业表现、团员身份、团员意识、团内培训、支部建设、团内职务、团内评优、实践学术、志愿服务、文体活动”12个项目进行有权重的测评。民主评议考核则从“集体认同、集体观念、集体责任”三个维度对候选人的集体意识进行有侧重的评议,并从“学习态度、团员意识、组织生活”三个维度对候选人的成长进步进行考察,上述考核内容同时也是共青团组织对一名优秀共青团员成长发展的方向性引导;二是在工作程序上注重过程性记录和测评,通过加大对团员考察记录的时间量和内容量,从而加深团支部和团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团支部、团总支、校团委的三级推荐程序中,团员随时记录、支委会认证的《组织生活记录卡》,朋辈导师与候选人的一对一谈话,以及民主评议中对候选人成长进步的考察都是过程性的评价与跟踪性的培养,量化考评则更倾向于结果性的评价,两相结合,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候选人的成长轨迹;三是在评价主体上,综合了“推优”候选人本人、普通团员、支部委员、朋辈导师、总支委员等团支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多元评价,实现了团支部与团员之间的多维互动。在支委会民主评议阶段,候选人面向支委会和团员代表进行公开答辩。在团总支民主评议阶段,团支部书记面向总支委员对本支部候选人情况和民主评议会情况进行汇报。在整个推荐程序中,“推优”结果涵盖了多元评价主体的综合意见,更加科学、全面。

总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是学校共青团应对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和整个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变迁的重要举措,是共青团组织自身运作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实践。面对庞杂的青年教育形势,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打造自主化的共青团教育场域。只有建立独立性、自主性、完善性的共青团教育场域,才能直面碎片化的杂质干扰,提升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建设自主性的共青团教育场域是基层团支部建设的决定因素。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对在学校范围内发展共青团教育场域,保证共青团政治性的实现方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共青团教育场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行动者和参与者们通过共青团政治职能的实现建立起紧密联系进而获得场域生命力的提高,建构起基于政治和教育的关系空间。

[1]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1).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洪涛

D297.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4.05

*本文系2016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分年级、分层次的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DMY2016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支委团支部场域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实行轮值制度,发挥支委特长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