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更需强化『德育共识』
2017-04-12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何润彩
文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 何润彩
德育工作更需强化『德育共识』
文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 何润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停留在“远”、“大”、“空”等老做法,总显得苍白无力,既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谈不上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要努力跟上党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少年儿童的步伐,强化“德育共识”。
一、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考虑,德育工作要有“责任意识”
中小学许多课程教材既是文化知识的载体,更是德育的载体,其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充分加以运用,往往能成为学校进行德育的切入点和有效的德育途径。同时,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比如我们十分重视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实施中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观念,一方面“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在低年级,我们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将家庭生活中蕴含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含着友谊、关爱、团结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含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等德育训练重点融于教学之中,使儿童形成有效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自觉开展道德行为。而在中高年级,我们将孩子们的视野引向社会生活,有意识地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德育训练重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从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德育工作要有“参与意识”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们要充分发挥少先队这个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教育服务功能,提出“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比、学、赶、帮、超”等评比为抓手,加强对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检查,形成日查、周评、月结的管理制度,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而重要节日、纪念日或传统节日更是蕴含重要的德育资源,每天的晨会、每周一次的“少先队活动”及国旗下讲话都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学校德育的校本课程。晨会时间,可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各科教学、环境保护、社会公德、交通法规、学生兴趣爱好等捕捉“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发展。通过组织“少先队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我们的节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读书日、劳动节、儿童节、全国科普行动日等德育活动,让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社会上的问题、学校里的问题、班级中的问题和学生间的问题变成班队会研究主题,使班队会教育具体化、系列化、规范化,从而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使学生通过升降国旗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仪式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可充分利用少先队教育阵地规范升旗仪式,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升旗礼,树立尊重国旗,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并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法制、安全、环境、公民意识及价值观等教育,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