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在剧本创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2俞敏武
□ 俞敏武
创意写作在剧本创作教学中的运用
□ 俞敏武
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编剧队伍严重匮乏的现状,剧本创作课程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引入创意写作的相关教学理念,用创意工作坊等形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创意写作;剧本创作;工作坊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戏剧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电视台或者电影厂从事文学创作、编剧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文学基础扎实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传统的文学创作手法,结合戏剧影视的基本理论和创作特点,按照剧本创作规律完成从文学书写到剧本书写的转变。在此,笔者在剧本创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引入“创意写作”学科的相关理念,用“工作坊”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按不同组别创设剧本的不同类型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创意写作与剧本创作的关系
如今,传统的产业模式悄然变革,国家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种以文化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主要覆盖了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等创意群体。其中,影视行业的力量不可小觑,单从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近年来的增速来看,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影视行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电影有票房没口碑,遇到好莱坞大片犹如螳臂挡车,被杀得片甲不留。究其原因,这与影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编剧人才严重缺失导致电影工业水平落后有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对影视专业人才特别是优秀编剧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创意写作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①从这个定义来看,创意写作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尤为密切,创意写作学科的相关理念对剧本写作课程的指导有着深远的意义。当然,创意写作的理念之所以能运用到剧本创作的教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今传统文学创作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小说、戏剧文本已经成为了影视作品的素材,甚至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改编成影视作品成为了它成功与否的标志。换言之,传统文学的地位已经从文化消费产业的终端变成了产业中端,作家只不过是文化工业中的一个螺丝钉而已。剧本创作正好是介于文学和影视之间的中间介质,是文学书写过渡到影视创作的必经之路,而创意写作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正是弥合传统写作和剧本创作之间差异和缝隙的粘合剂,为剧本创作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
二、创意写作的基本理念
(一)强调个性化书写
创意写作强调的是自我的表达,而不是对已有题材的“命题式写作”,强调的是对性灵的充分传达以及对生命的个体思考。近年来,民间出现了两位作者,一位是农民诗人余秀华,一位是保姆作家谢喜平。她们都没有经过任何的写作培训,却饱含着对命运的反思和生命的礼赞,通过富有创意的写作技巧和细腻的人生体悟,把自己生存境遇中的点点滴滴化作独特的文字系统。她们没有沾染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技法的束缚,不落窠臼,发挥的正是创意写作所提倡的“创造性”思维。这两位作家的成功,暗合了创意写作中“写作日常化”和“个性化书写”的理念,也证明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作家。
(二)强调市场导向
以往传统的文学创作强调的是“文以载道”,而创意写作提倡的是“自由写作”,无论是创作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追逐最流行的文化潮流。这种新的创作价值观得以树立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文化市场追逐经济效益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以前一个优秀作家把写一部传世之作作为终极追求和价值的时代早已远去,让相当多数量读者拿起自己著作阅读都已经成为了奢求,正如看过电视剧《白鹿原》的观众要远远多于知道作家陈忠实写了一本“可以垫棺材板”的《白鹿原》的读者。创意写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为了给传统文学写作争一下名分做出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抉择。“写作价值的多元化,写作的娱乐功能、市场价值和普适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②,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除了满足个体的创意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市场价值和营销意识。
(三)强调可操作性技巧
传统文学的创作中,作家可能经历了长年点灯熬油的闭门创作,他们会严格遵照传统的文学谋篇布局、定题选技的方法,最多在题材和语言风格上突破前人,但绝对不会考虑自己的作品会不会被市场所接受。创意写作学科在其成立初期,也曾被很多作家所诟病,认为高校中文系是不可能用可操作性的技法培养出专业作家的。目前,一些高校设立了创意写作的博士点,如上海大学文学院与创意写作中心就以硕士、博士为核心力量创造了影视剧本《大宋江山》。另外,一些高校聘请王蒙、莫言等著名作家常驻写作中心,手把手培养未来作家。上述成功的案例能够有效实施的根本是把握住了“作者可培育”的核心理念,用工作坊等团队合作创意小组的形式,运用创造性程序来讨论文本的框架并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作品。
三、创意写作在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创意工作坊”的运用
创意写作的发源地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爱荷华州依托创意写作系统,以读写教育和工坊活动为基本形式,衍生多种类、跨媒介的文学创意产品,既获得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又丰富了市民的公共文化生活。这种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产业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文化市场的繁荣。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兴趣团队组成“创意写作工作坊”,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分工来完成剧本的创作。
以江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1201班“青春校园”组创作的微电影剧本《方向》为例,第一版剧本就是按照线性叙事描绘了一个女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迷茫,最终找到自己事业方向的故事。故事没有任何冲突,平淡无味,并且人物对白幼稚,剧本也缺乏镜头语言的变化和呈现。在笔者的介入下,按照剧本创作的规律入手,结合创意写作中“个性化创作”的理念,把这个女大学生设置成一个半游离于大学的、四处兼职的、经常逃课的,并且痴迷于cosplay的女生。这样一来,她独特的身份可以带入更多的社会化视角,也使得剧本无论从角色数量(多了酒吧老板、中介公司职员等人物),还是从矛盾冲突以及主题立意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面貌呈现。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磨合后,经过5次剧本的修改过程,最终交给笔者一个非常完整的、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深刻警示意义的微电影剧本。总结这一小组一开始出现的问题,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反思,认为是小组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出了问题,最核心成员一人的专断和听不进意见成为了剧本走向固定思维的最大原因。可见,运用团队每个成员的个性化呈现,最终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创意写作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涵盖了传统文学创作但又远远超越于传统文学创作,它既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传统文学的‘写作创意’,又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面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开展‘有创意的写作’。”③而所谓“创意”,更多的是依靠创新性思维,既能发散,又能统筹协调;既能联想,又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辩证地进行收放自如的剧本写作。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即不刻意按照题材或者类型去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而是按照随意的“卡片式”抽签,随机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剧本。首先把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三人,放置24张卡片,笔者事先把卡片分成“地点”“演员”“类型”三个组别,并在每个组别上写上若干个相应的内容。每个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抽取三张卡片,就出现了例如“卢旺达”“安吉丽娜·朱莉”“悬疑片”的神奇组合,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剧本大纲。这个实验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学生纷纷写出了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全新类型,他们甚至写出了让娜塔莉·波特曼在太平洋小岛上逃生的故事。这种毫无限制、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个性化创意,有的组还拍摄了自己的微电影,获得了全国性的微电影大奖。
四、结语
创意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写作天赋论”,提倡“写作养成论”,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可操作性的方法打通了文学文本创作与影视文学脚本创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高层次应用型影视文学脚本创作、改编、编剧的技能。笔者相信创意写作学科的蓬勃发展能给剧本创作教学带来更多的借鉴。
注释:
①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②席晓丽.创意写作与传统写作差异分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③许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本文系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意写作’与高校写作教学改革实践探究”(15BZW 01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