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类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研究

2017-04-12□姚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科类收稿编校

□姚 丽

社科类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研究

□姚 丽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从收稿、编辑到排版、清样、质检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出版质量。而一本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往往对期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影响社科类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入手,针对出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查找病因,对症施治,通过加强管理手段,达到提高出版质量的目的。

社科类学术期刊;出版质量;质量管理

社科类学术期刊在中国文化科技领域有着独特的引领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在社科类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收稿环节

收稿是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第一步,现阶段各个学术期刊社的收稿形式主要是在线收稿,其中又可以分为以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3.0版为主的网络采编方式和以电子邮箱、QQ为主的网络采编方式。但是不论以什么方式进行的收稿活动,都包含收稿后的审核周期和是否严格执行三审等问题。

(一)制定适当的审稿周期

收稿后的审稿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确定稿件的价值以判断是否刊发以及是否需要退修。目前各个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审稿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三个工作日以内就可完成,长的会需要两个月。审稿制度执行得越严格,需要用的审稿时间越长。如果审稿时间太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本期刊的审稿过于草率,期刊质量值得怀疑;如果审稿时间过长,一些急于发表以保证基金项目最后结题时间的作者就会选择其他审稿快、出刊快的学术期刊。通常核心期刊的审稿时间都会很长,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投稿才能见刊,这种出刊频率无疑保证了核心期刊的出版质量,但同时也会使很多有时间要求的作者望而却步。对于大多社科类学术期刊来说审稿时间不宜过长,但也不宜过短,最好控制在一到两周,即五到十个工作日。这样既能保证出刊时间不会过晚,也可以给人留下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认真审核稿件、尊重作者劳动成果的好印象。对于特别专业的稿件,需要外审的,往往审稿时间要相对更长,要与作者及时沟通,以免因超出承诺的审稿时间引起作者不满。

(二)严格执行三审制度

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与图书的审稿制度大体相同,都是在收到作者稿件后先由编辑进行初审,再由编辑室主任进行复审,最后由总编或社长进行终审。如果是特别专业的稿件,就需要请外审帮助把关。三审制度是必须要严格执行的,因为它决定了稿件的取舍,一旦三审把关不严,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在后期的稿件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观点有问题,如果是局部问题还好些,可以与作者沟通,让作者及时进行修改,最终可以通过修修补补刊发稿件;但如果是整体性的观点问题,那么只能退稿,而通常这个时候距离收稿时间已经过了至少半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作者通常会埋怨期刊社耽误了他们的宝贵时间,没有及早地进行沟通。

(三)杜绝作者一稿多投

作者一稿多投现象可谓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碰运气心理。希望通过广撒网而尽快有所收获,不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篇文章上。二是兜底心理。作者往往会在投一个核心或者更好的期刊的同时投一个普通期刊,这样一旦核心期刊不录用他的稿件,他还能把文章发在其他的期刊上;而一旦被核心期刊录用,他就顺理成章地不在其他期刊发表了。

一稿多投给学术期刊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因为从收稿到出刊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作者的稿件同时被两本期刊录用了,而作者没有及时做出取舍,直到最后不得不向其中一本期刊说明情况,那么这本期刊就会很被动。因为这个时候通常已经排了版,目录也做完了,不但要把这篇稿件撤出来,还要串出下个月的某篇稿件代替这篇稿件的位置,这个过程中就要格外注意目录、页眉、页码、串版、转页,以避免产生差错。这同时也是对期刊社编辑工作的一种浪费,从审稿到编辑加工整理再到校对,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编辑的心血。

二、编校一体化环节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校一体化由来已久,编辑既要承担编的任务,还要承担校的任务,可以说是任务繁重,而且就期刊出版内容质量而言,编校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编辑和校对的视角不同,审查范围也不同。

(一)就编辑而言

经过前期三审后的稿件,如果同意发表则给予作者用稿通知,进入下一步的编辑加工整理流程。为了保证出版质量,编辑必须通读来稿,对文章架构进行审视及调整;针对论据论证的可靠性查找知识性、常识性差错,尤其要注意文章不能存在政治性差错;针对文章的引文部分要充分核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作者已经核对了就轻易放过,而是要针对每一处引文认真核对其原文,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适当运用网络数据库的资源,避免过于浪费时间;当然,编辑也不能放过任何的错别字及病句,要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另外,还要注意参考文献和注释的规范问题。很多作者来稿都存在参考文献和注释混为一谈的情况,往往注释和参考文献是重复的,作者把文中引用原文的部分加上注释,没有引用的部分就放在参考文献。目前,学术界的规范是公开发表的,不论纸质还是网络上的文字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而作者自己对文章做的注解可以以页下注的形式标注为注释。虽然很多学术期刊都在征稿启事中对参考文献做了要求,但是作者出于在学校写论文的习惯做法并没有认真领会学术期刊的要求。他们认为,直接在文章中引用的应该作为注释,而文章中没有引用但是自己参考过其观点的应该列为参考文献,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还有编辑认为文中引用的必须和文后的参考文献一一对应,这就直接导致作者参考过而没有在文中加以引用的文献不能列入参考文献,这是对作者本意的违背,也是对其他有价值文献作用的否定。笔者认为,不要拘泥于必须一一对应,文后参考文献可以列得多于文中标注。文中引用过的可以与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一一对应列在前面,而没有引用过的列在后面,两全其美。

(二)就校对而言

校对工作是以一种“找茬”的心态审理稿件,由于每个编辑的知识框架结构、文字功底不同,校对标准也难以相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术期刊采用交叉校对的方式,即由责任编辑进行一校,由其他编辑负责二校,再由责任编辑负责三校,这样,不同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会互相发现彼此所忽视的问题以及二人之间存在校对标准的差异,以利于及时进行统一。例如,对双引号之间的顿号省略还是不省略;省略号前能不能有句号;冒号后能不能另起一行分段叙述;作者简介中还要不要重复介绍作者的不同隶属单位;作者单位如果是独立学院的,与一级单位之间加不加空;独立成段的引文是用楷体还是改变字号等等。

从笔者多年的编校经历来看,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视觉盲点和知识疏漏点,在编校过程当中都无可避免。有的编辑同样的稿子看三遍质检还是有错,为什么自己看不出来,别人就看出来呢?这说明人不是机器,人存在个体差异,需要不同个体的互校进行纠正。所以,笔者认为互校是编校质量的有力保证。当然,校对软件的应用也是解决编辑视觉盲点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从目前黑马软件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人机结合、以人为主还是必须遵循的校对原则之一。

校对是个精细活,需要的是编辑的耐心和时间,编校质量与编辑投入的时间和编辑专业素质成正比。这就需要编辑同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责任心,对每一篇稿件都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正以责任编辑的心态审理稿件,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谨小慎微地对待每一字、词、句,让自己责编的每篇稿件都“不留遗憾”地印刷出版。二是加强自我学习,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编校知识。有时候光有负责任的态度并不能有效提高编校质量,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专业编校素质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利用每年继续教育的契机,听听新知识,对没听懂或者想了解更多的知识领域可以自己购书或者下载资料进行自我补充。更重要的是政治理论的学习。学术期刊也是党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喉舌,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紧紧围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加强编辑同仁间的交流。前文提到,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知识疏漏点,但是校对工作却要求编辑是杂家,即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尤其是我们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文章包含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学科领域,为了有效解决外行审内行的痼疾,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交流,互相补充自己本专业外的学科领域知识。可以每月开一次编辑经验交流会,交流一个月以来自己编辑校对稿件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到的“新知识”,而听别人的汇报也是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四是多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编辑出版类培训班,多听取权威专家的最新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快速提升本刊的编校水平。在会议期间也可以多与同行交流,探讨办刊经验,也是提高办刊水平和刊物质量的有效方式。

三、排版、清样环节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排版和清样大多都在排版公司完成,所以这两个环节都需要和排版工作人员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原稿没有出现的问题,一直是令人头痛的经历,但是又难以改变,只能靠编辑的反复校对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甚至最后清样后还会出现让人扼腕的错误。

排版后的稿件经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一是主副标题粘贴错误。有的排版人员将主标题也粘在了副标题的位置上,或者将其他文章的标题粘成了副标题,令人哭笑不得,但若不及时发现就将严重影响出版质量。二是作者的一、二级单位之间本不应该加空的被随意加空。三是作者简介的信息被漏项或多字、少字,这都可能是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却为编辑增加了工作量。四是正文误改和误加,有经验的编辑都会在改动处上下看三行,看有没有相同字被误改,以免没错的反而被改错;最令人头痛的是误加字和误删字,没有原因地就多了一个不相干的字或者莫名其妙地就少了一个字,多是排版误按键造成的,在核红的过程中难以发现,只有增加校次、重新审读才会发现。

上文提到的问题在清样过程中同样存在,只是几率相对小些,但是也存在没有校次很难发现错误的问题。例如,原来没有背题的清样后有背题;右上标会因为改动后串版变成正常字号;原来的省略号清样后定格了;原来没错的地方被误改了。第一个问题很容易看出来并加以纠正;第二、三个问题需要清样后重新看一遍正文,以免出现类似问题;第四个问题在最后一次清样的过程中难以发现,不论是人还是机器都难以精准定位多一字或少一字,除了认真仔细,没有其他有效方法避免此类错误的产生。

为了提高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必须要同排版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排版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尽量减少编辑排版问题。

1.陈敬根.学术期刊也应标准化质量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2009(24):29.

2.郑俊海,许晓泉,毛文明.学术期刊要经得起检验[J].中国出版,2002(06):40.

(作者单位:《学理论》杂志社)

猜你喜欢

社科类收稿编校
一束光
一束光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一束光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Therapy Specialty Committee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of WFCMS
Perspectives on China′s General Medicine Education,Training,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编校手册
Phase selection rules for complex multi-component alloys with equiatomic or close-to-equiatomic compos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