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有效应用

2017-04-12许秀治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应用

许秀治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属于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为后期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借助历史微故事完成历史知识的讲解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现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微故事;应用

【分类号】G633.51

由大量真实事件共同组成的集合体称之为历史,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都是根据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的,基本形式较为单一,因此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兴趣。而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大,对于历史教育方式的变革应当符合当前初中生日常学习的心理需求,适应当前历史教材编写的相关方式。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微故事的作用

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的学习不但能够确保青少年能够顺利完成学科学习的基本任务,更能够将历史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镜子,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多种缺陷。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在历史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较为枯燥,因此历史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学生需要的是获得历史事实,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谓的意义和人物评价以及事件影响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接受的群体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其对于故事的需求尚停留在孩童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入微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微故事的引入对于历史内容的具体化也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讲到唐代时,唐玄宗这个人物极具批判性。玄宗时代最初的“开元盛世”与最后的“安史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此时引入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十分合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微故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一步。

二、进行故事选择的基本标准

确保历史故事对课堂教学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基础便是选择恰当的历史故事。通常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真实性和趣味性以及针对性。

1.保证故事的真实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因为当所讲解的故事违背历史记载时,倘若学生在后期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到真实历史故事,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基于此,在历史故事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选择符合历史事实的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2.确保故事的趣味性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获得学生注意,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则要求故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讨论其对历史的贡献时,教师可以从作者司马迁切入主题,谈谈司马迁的个人事迹,从侧面了解《史记》所产生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3.保证故事具有较强针对性

作为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在课堂上所讲解的故事应当和本课所讲解的内容有关联,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原则。只有足够重视故事的针对性才能够通過故事本身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从而保证学习的连贯性。比如给同学们讲解我国沿海部分地区被侵略者占据等等小故事就可以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课堂难点自然就会化解。特别是学文史部分时,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名人小故事,将枯燥乏味的问世部分变成妙趣横生的名人课堂。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微故事的策略

1.在新课程中设置悬念微故事

新课程引导作为课程的开始,其更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应当使用历史微故事完成新课程导入,并设置相关悬念,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应当紧抓学生的求知心理,从而提升教学的基本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例如,比如,对于《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新课程的讲解时,教师通过神话故事--女蜗造人,进行悬念设置:女蜗造人仅仅是神话传说,那么问题出现了,早期人类是怎么来的呢?针对悬念,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从而充分实现课堂导入。

2.在课程教学中合理穿插微故事,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具有较强的注意力是极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历史微故事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穿插一定数量的微故事,从而确保学生形成高昂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一定数量微故事,不但能够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例如,对于战国争雄课程讲解时,因为所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教师应当在课程中穿插围魏救赵等故事,而著名的长平之战和纸上谈兵则出现在战国末年秦赵之争。通过大量微故事的穿插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活跃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3.准确把握微故事使用的时机

作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历史为故事并不能够完全取代教材的全部内容,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微故事使用时机,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历史微故事,并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保证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相关知识。此外,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大量理论性极强的知识点,因抽象难以理解,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历史微故事,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譬如,在讲解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其最终目的在于统一全国思想,加强对国民的思想控制,禁止人民对朝廷进行议论,最终通过思想文化完成统治权力的强化。

4.使用微故事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性的课程,教师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字之差使得学习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基于此,初中教师在微故事讲解过程中应当保证语言和形象的生动性,并通过肢体语言和心理暗示对学生进行感染,强化历史微故事对于课程的帮助作用,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影响之下,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故事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升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的同时,其自身的多方面技能能够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士祥.神入历史与理解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历史故事的教学价值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06).

[2]宋芳.理性引领策略,智慧点燃课堂--读《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1,(16).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